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国际 > 正文
2002年,无“铁瓦龙”葡萄酒
来源:  2015-12-21 11:07 作者:

     奇怪了,2003年一开春, 正当铁瓦龙(TREVALLON)葡萄酒的爱好者象往年一样, 翘首期盼2002年份的铁瓦龙酒上市时, 铁瓦龙酒庄突然宣布:“ 2002年份无铁瓦龙”! 一霎时媒界哗然, 酒徒惊愕。

  这种奇事在世界葡萄酒界是前所未闻。如此一个年产近7万瓶顶级葡萄酒的著名酒庄一年不出酒, 姑且不论其合同赔损、股市影响等隐性付出,仅在销售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三百多万欧元(约三千万元人民币)。何出此事? 铁瓦龙酒庄道出了原委:“2002年的葡萄酒质量不配称为铁瓦龙,因此杜巴克(DURRBACH)家族决定2002年份不出铁瓦龙酒, 除了一桶暴雨前收获的霞多丽白葡萄酒”。

  由此看来, 铁瓦龙酒庄自己为铁瓦龙酒制定了一个质量底线, 若低于此线, 则宁为玉碎。至于吗? 法国著名酒庄出的酒不是大年小年都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吗? 只是价格不同罢了。铁瓦龙葡萄酒跻身于法国名酒列已十几年, 近年来其声誉更是如日中天, 而今遇到一次较差的小年, 怎可就要如此严厉地自裁, 将一年的心血都废了? 面对人们的困惑, 庄园主爱罗瓦-杜巴克(ELOI DURRBACH)解释道:“好在我们是独立的, 我们要日复一日不懈地执行我们的质量政策”。杜巴克先生何以要提到这“独立”二字呢? 原来杜巴克先生的铁瓦龙葡萄酒曾经遭受过一段尴尬的境遇。

  这块地是当年(1955)爱罗瓦-杜巴克的父亲老画家雷纳-杜巴克(RENE DURRBACH) 买下的, 他父亲是毕加索的朋友,为了躲避蔚蓝海岸的喧嚣, 他撤到了离地中海五十多公里远的坡地上。这位老庄园主一直相信他的农舍周围那长满绿色灌木的土地上是可以种出上等葡萄酒的。直到1973年, 在巴黎学建筑设计, 23岁的爱罗瓦-杜巴克毕业后, 雄心勃勃的回到老家, 在这块叫铁瓦龙(TREVALLON)的小地方, 种下了第一批葡萄苗。从此也种下了一个当地葡萄酒的异数, 开始了一段离经叛道的故事。

  爱罗瓦-杜巴克是全身心都投在了葡萄园中,起早贪黑,苦研技术。第一桶酒出来了, 反响不错,一出世则不俗。受到鼓励的杜巴克先生于是愈加努力地探索, 以提高酒的品质。年轻的杜巴克不是酒农的后代, 无耳濡目染祖传父教, 亦无传统规矩可蹈循, 是这个行业稀有的半路入行人。反正做的是餐酒, 法无定法, 杜巴克放开手脚, 从品种比例到酿制方法, 凡是在他看来能提高酒质的地方, 他都按自已的意思去改进。虽不合当地的传统, 酒却越做越好。

  开始小有名气, 后来声名渐远。杜巴克先生觉得时机已到, 于是踌躇满志地捧着他的酒, 来到国家原产地命名管理局(INAO, INSTITUT NATIONAL D’APPELLATIONS D’ORIGINE), 提出了要标注法定产地名(AOC) 的申请。他那块地所在的地方, 产出的好酒都叫作“埃克斯-莱泊山丘”(Coteaux d’Aix-Les-Baux)的法定产地名。杜巴克的铁瓦龙葡萄酒从质量到口感都远在普通的“埃克斯-莱泊山丘”酒之上, 有口皆碑,因此杜巴克先生信心十足,认为得个“埃克斯-莱泊山丘”的法定产地名是水到渠成之事, 没有人会有所怀疑。孰知批复通知下来一看, 竞是“不予批准”。这下他傻了。

  对于一款餐酒, 能否获得法定产地名, 对酒农可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它意味着一夜间立刻有了身价和另一个更高端市场的准入证, 名利双收。产酒人无不竭力争取之, 形同学子攻取博士证。这法定产地名在一般消费者心目中是法国四个等级的葡萄酒中的最高一等, 如果评不上, 岂不只能作为地区餐酒(vin du pays), 即倒数第二等酒来卖 ? 要知道地区餐酒每瓶一般只卖十几、二十几法郎。而铁瓦龙葡萄酒由于做得精益求精, (例如将产量限制在每公顷仅25-35百升;而当地最好的“埃克斯-莱泊山丘”尽管是AOC级别的酒,也只将产量限制在每公顷45百升),受到其追随者的推崇,售价竟然能在700-800法郎之间。真是岂有此理? 难道国家原产地命名管理局的专家们有眼无珠, 不识金镶玉? 或别有隐情, 故意刁难这杜巴克 ?

  其实, 国家原产地命名管理局未必就错了。须知这AOC (法定产地名) 制度要保护的正是各地土特产的一个 “特” 字 , 所谓“在这个特定地方, 用这个特定物种, 以特定方法做成的此特产, 具有如此这般的特点”。这是审定“产地名”所遵守的根本原则。正因为这个原则, “老世界” 的法国才能将其祖祖辈辈经千锤百炼而留下的特点纷呈, 风格各异的葡萄酒全都保存了下来, 这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十大产酒区四百多个法定产地名几万个品牌, 宛如大中华的美食系列, 一方一系, 一系十派, 一派百味, 红案白案酸甜苦辣千差万别。见谁把“中国菜”吃腻了? 吃腻的只是你常吃的那几道菜而已。多样性是“中国菜”最大的迷人处, 是几千年的积累。而这也是法国葡萄酒的最大的特点——传统的绝活,这理当加以保护。

  你的酒做得再好, 若不体现这个“产地名”的特点, 当然不应冠以这个产地名。因为人们是根据产地名来理解这酒的特点的。选择这个产地名, 是为了选择这个特点。就如同你点了“重庆火锅”, 结果吃到嘴里是“东来顺”的味道, 难道能说东来顺的火锅做得不好? 笑话了。AOC 法定产地名制度所保护的就是产地名与产品特点之间的固定关系。若没有了这种最早是约定俗成后来被制度化了的关系, 做酒的人以好卖为原则都做的中性化, 最后成了百酒一味, 只有几款可供选择。如啤酒一样, 属轻工产品, 大家都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了。这是大家熟知的“新世界”葡萄酒的市场策略, “品牌营销”在尚处于启蒙阶段的消费群体中很占上风。

  标新立异的铁瓦龙葡萄酒, 虽处在“埃克斯-莱泊山丘”的产地上, 但因其特点不同, 不能称其为 “埃克斯-莱泊山丘”产地酒, 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诚如国家原产地命名管理局的解释: 在“埃克斯-莱泊山丘”(Coteaux d’Aix-Les-Baux)法定产地名的规定中, 赤霞珠品种葡萄的含量不能超过20%, 而在铁瓦龙葡萄酒中有高达50%的赤霞珠 (另50%为西哈) 。无可奈何的杜巴克先生要么将其酒中赤霞珠含量降低到规定的比例, 要么只能卖地区餐酒。不! 就不! 杜巴克先生宁可扛着地区餐酒的名头, 也绝不改变他的品种比例, 因为这款酒的口味和特点, 已被一批消费者所接受。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 这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 凡是品尝过罗纳河口地区餐酒中的铁瓦龙葡萄酒的人, 无不称绝。评酒界履予褒奖, 新闻界频示嘉许,“哥密约”著名的评酒大师派克(Parker)在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法国葡萄酒指南中给予这个酒五颗星级(最高)。1995年6月9日的费加罗报赞扬此酒 “因为太好了而不能归入埃克斯-莱泊山丘酒”。电视台在采访中称杜巴克先生以二十年时间创造了一款珍稀的酒,享誉世界。他匠心独运, 将传统葡萄酒业的劳作方式重新激活。十多年来, 代表着法国酒业新气象的铁瓦龙, 证明了在最贫瘠的土地上, 可以种出最上等的葡萄酒。云云等等, 好评如潮。

  也有人认为, 铁瓦龙酒那太过优秀而未被评上AOC (法定产地名) 等级的故事因悖于常理而不胫而走, 反使此酒因祸得福。其实在爱罗瓦-杜巴克先生的内心中, 隐伏着很深的遗憾和无奈。这在他于1994年写给法国最著名的餐饮指南“哥密约”(Gault Millau)的信中即流露出来:“将我下次的收获作为地区餐酒来申报, 显然非我心之所衷……”杜巴克先生曾以几句话勾画了他自身 : 一个艺术世家的后代, 自学种葡萄酿酒。因在普罗旺斯种了些赤霞珠, 被人称作“不法之徒”,但凭一手精雕细琢的活儿, 做出了神话般的铁瓦龙酒。

  今天, 铁瓦龙酒庄根据不同的年份, 年产白葡萄酒在2400到4500瓶, 红葡萄酒在40000瓶到65000瓶, 每瓶的售价在50-90欧元。这个价位较之其它顶级的AOC酒, 可是真便宜。但作为一款地区餐酒, 它又贵得太离谱,这就是铁瓦龙葡萄酒。去年人们未能品到铁瓦龙酒, 而今年(2003年)持续的高热又使本来就小的产量减少一大块。至于品质, 那很可能是自其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好。价格方面, 当然会更高, 甚至翻倍。不过, 值!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