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国际 > 正文
意大利葡萄酒:在法国和新世界夹缝中求变(1)
来源:  2015-12-21 11:06 作者:

  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发展得第一个低谷时期,其客观原因是当时中国在处于葡萄酒事成开发得初始时期,国产葡萄酒尚处于技术攻关阶段,未进入大众视野,更何况是舶来品意大利葡萄酒了。

  至80年代末,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发展的良好势头才开始显示,出口量和出口额大幅上升,在接下来得几年,其出口得葡萄酒数量和品质也一直保持着平稳上升得趋势,意大利葡萄酒开始步入辉煌时期,在96、97年达到顶峰,意大利与昂装井口葡萄酒在北京市场风行一时,赶超法国和澳大利亚葡萄酒,一度占据了北京进口葡萄酒事成龙头宝座得位置。

  2002年之后,中国进入后WTO时代,各国葡萄酒在中国风起云涌。众多进出口贸易代理公司窥视到进口葡萄酒中的暴利,摇身一变成为进口葡萄酒贸易公司,各国葡萄酒的市场竞争格局开始呈现。意大利葡萄酒从这个时候开始走下坡路,大家言必称法国葡萄酒,再加上后起之秀新世界葡萄酒的进入,意大利葡萄酒被挤到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落。
   
  直至2007年,意大利葡萄酒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进口量大幅增长,增长率遥遥领先于法国、澳大利亚葡萄酒。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自然也影响到意大利葡萄酒在全球市场的前进步伐,唯有在中国,其增长率居高不下。酒商和政府似乎有所意识,加大了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推广和投入力度,意大利葡萄酒又再一次成为焦点出观在众人视野。

  傲慢与偏见

  回顾意大利葡萄酒的发层历程,一路走来并非坦途。在它跌宕起伏的背后,到底是受什么力量的驱使呢?让我们结合过去几十年意大利酒在中国市场的表观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在八九十年代,当时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认知度普遍较低,而意大利葡萄酒销售渠道多集中于星级酒店和西餐厅,尤其是意大利餐厅,这些场所是改革开放初期有钱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最开始接受进口葡萄酒的第一批消费者。要知道,当时北京的意大利餐厅数量在西餐厅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销售渠道的优势让当时的有钱有权阶级迅速记住了它,意大利葡萄酒从此发迹。以美食为桥梁,与餐厅的完美联袂造就了意大利葡萄酒的鼎盛辉煌。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此,意大利葡萄酒生产厂家、市场推广机构约定俗成的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认为只需要随着意大利美食和意大利餐厅,就可以把他们的酒推向中国了。
   
  而实际不然,在中国,意大利美食不是中国人日常必需要吃的食物,而且大家对中餐的消费还是多一些,西餐成不了主流,披萨是代替不了米饭的;进口葡萄酒的消费群体不再集中干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众人群,归国华侨、海归、新时代的知识分子、葡萄酒爱好者,这些人对葡萄酒的多元化选挥也让意大利葡萄酒逐渐丧失了它的优势;而这个时候的法国葡萄酒开始迅速向餐厅和礼品渠道渗透,销售量迅猛增长,意大利葡萄酒在新渠道开发和拓层上的迟钝反应,以及他们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态度和观念使得他们在中国市场败兵走卒,原本属于他们的市场也逐渐萎缩。
   
  时至今日,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基本上能保持稳定的增长,但若要实现历史辉煌的伟大复兴,还需要假以时日。

  正视现实:意大利酒成“鸡肋”
   
  整体而言,意大利葡萄酒在南方市场和北方市场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北方意大利葡萄酒品种较少,而且以低端价格为主,而南方真正高质量且适合中国价位的意大利葡萄酒也不多,促销、宣传、市场投入比例小。
   
  但近年来,一些中心城市和沿海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出观了—些专注于经营意大利葡萄酒的酒商,如北京的赛乐园、莫斯欧和宁波的大周酒业。在意大利葡萄酒市场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这些专门傲意大利葡萄酒的酒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管理层在意大利有一些酒庄关系资源,如去过意大利或在意大利生活过,对意大利葡萄酒以及文化有着深入地了解。他们通常直接与酒庄合作,通过便利仇势拿到一手货源,自己独立或者是与酒庄一起合作开拓中国市场;另外一些做得比较成功的主流经销商如ASC、美夏、桃乐丝,他们的经验则得盖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稳扎稳打的市场推广,当然了,还有他们在行业内长期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誊度。
   
  而经营意大利葡萄酒成功的个案并不多见,在绝大部分进口葡萄酒商手中,他们会选挥一部分意大利葡萄酒来丰富产品体系,但不可能把他们放在主导地位,意大利葡萄酒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借。究其原因,除了消费者市场的不成熟,还要归结于从业人士对意大利葡萄酒专业素养和市场运作能力的不足,还有普遍愿意追求短期利益、舍不得深挖投入的心理。其实很大一部分人已经见识过意大利葡萄酒的魅力和潜力,但是面对包罗万象的意大利葡萄酒,他们退却了,如果连经销商自己对意大利葡萄酒都怀有一种不确定的心理,他们怎么可能有十足的信心去向消费者传达呢?

  渠道并末理顺

  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情况,经销商通过定量来抢占市场份额,所以进口商们也比较青睬低价位的意大利葡萄酒。但是这部分经销商在市场操作上是无所谓产品定位和市场推广的,销售靠的还是关系,或者是全国招商,能骗一个是一个,能赚多少是多少。
   
  其实在意大利低价位的葡萄酒并不意味着品质也很低,如果是比较专业的经销商,可以从低价位的意大利葡萄酒中找到好酒,至少品质有保证。但往往是,这些操纵低价产品的经销商,他们对产品并不专业,这样就出观了—个问题,酒商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降低风险,导致大家都只关心价格,忽略了品质。低价意大利葡萄酒凭着高超的性价比在中国市场完全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形成良性的市场发展和循环,但正是这群对市场和产品不专业且觉悟不高的从业人员,在搅了—圈浑水自己获利后,便无视末来的发展。以至于后来有人对意大利葡萄酒形成了这样的印象,低价意大利葡萄酒没品质,高价意大利葡萄酒没品牌。
   
  稍微觉悟高一点、专业经验也不错的经销商,他们倾向于选择物美价廉的意大利起泡酒,正东南沿海城市居多。在20世纪以前,德国80%以上的起泡葡萄酒原酒从意大利进口。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意大利起泡葡萄酒到中国的出口量为28806l升,同比增27.2l%,高于法国起泡酒在中国出口的增长率。2《葡萄酒商务》全年订价800元009年l一4月份,意大利起泡酒以158487升的出口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长93.97%。
   
  另外,从营销角度来看,核心品牌构建和品牌差异化也是很多经销商所缺乏的。核心品牌一般覆盖所有主要渠道,其特点是产品线长,价格层次多,国际知名度高的特点。意大利葡萄酒经销商在实观品牌集中规划上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品牌知名度、品质、价格、市场接受能力和末来拓层能力。
   
  葡萄酒的核心文化内涵一般都很模糊,细微差别无法体观,如何做到差异化?关键在于传播,把产品内涵传递给淌费者,消费者不一定会一下子接受,但可以—点一点的接受。作为一个好的经营者,不管是低价位和高价位的产品,都尽量向消费者传达产品内涵。如果做不了,不管低价位还是高价位都不会有持续的消费市场。现在你能把一瓶很贵的酒通过关系投给某个固定的市场或企业团体,能不能长期的买,这就是问题。在找到品牌的核心价值后,持续递进地向消费者传达品牌概念,这是打造白有品牌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成熟健康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是不会像观在这么多捷径的,而我们的行业发展终究会走向成熟。

[1] [2]

编辑:马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