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酒类市场趋势来看,个性化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像白酒企业纷纷推出“青春小酒”、“定制酒”、“养生酒”等创新产品,希望借此打破同质化格局,实现以点带面的市场突破。而对于孝感米酒,其本身就具有鲜明特色,工艺、品质和口感都有别于市场上的常见酒种,这是孝感米酒走出当地的有利条件。但是要把这种个性化优势真正应用到市场上,必须以精准定位作为先导。
精准定位
首先是孝感作为米酒核心产区的资源定位。
孝感米酒的历史传统比较悠久,从中能够梳理出一些有价值的文化亮点。比如当地的自然条件、水土气候等,以及特殊的选料和工艺,都应该加以认真研究、传承和保护,通过原产地保护等措施,使之成为完整的“产区”标准,巩固打造孝感作为米酒核心产地的行业地位。
其实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酿造米酒的传统,孝感可以主动承担一些研究工作,对米酒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整理,从“大品类”高度进行文化研究。这既是对整个行业的重要贡献,可以提升米酒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从侧面体现出孝感在米酒酿造方面的传统优势,形成酱香型白酒之于仁怀,浓香型白酒之于泸州、宜宾这样的地域品牌效应,有利于孝感米酒企业在外围市场的突破。
其次是孝感米酒的价值定位,应该紧紧抓住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饮酒、文明饮酒的消费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大众的酒类消费行为不断从盲目走向理性。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白酒企业力推低度产品,而葡萄酒产品以其健康诉求而广受消费者青睐。
孝感米酒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其酒度较低、口感柔和,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并具有丰富的氨基酸成分,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健康饮品,打好“健康牌”,能够引发孝感米酒与现代消费者之间的强烈共鸣。
要使广大消费者认可孝感米酒的健康价值,仅靠产品自身还不够,应结合一系列配套营销。如表现健康诉求的广告宣传,如支持健康事业的公益活动等,逐渐使孝感米酒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健康符号,使饮用米酒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代表之一。这样才能将孝感米酒的“健康”属性真正转化为文化软实力,成为改变市场格局的关键价值。
另外,孝感米酒应该突出自己的“民酒”文化定位。
当前,国家持续加大对“三公消费”的管理力度,酒类消费不断向大众化、日常化转型,而米酒本就是人们家庭饮用、休闲饮用的经常之选,更应该充分把握这种转变趋势,强化“民酒”的文化定位,扩大其在大众日常美德,如果能把米酒与这种地域代表文化相结合,使之成为“孝文化”的载体,将更加贴近消费者的真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情实感,在“民酒”市场占得先机。
个性制胜
随着酒类消费者欣赏标准的变化,米酒的产品形象定位也要推陈出新。
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商超中都能看到米酒产品,但多是袋装、盒装等形式出现,相比于其他酒种比较简陋,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是休闲饮料而非酒类。从长远考虑来看,这种模糊的产品定位很难支撑米酒市场壮大发展。孝感米酒有必要对产品形象加以创新,迎合消费者对时尚、品位的欣赏眼光,既要突出米酒的酒类产品属性,又尽量区别于白酒、黄酒等其他酒种的包装形式,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的坛装设计不失为一种创新思路。
孝感米酒要向外围市场发展,还需要有明确的渠道定位策略。
鉴于米酒的产品特性,除了以往常见的商超渠道,还可以在一些特定渠道中寻求突破。比如近几年来湖北菜在一些地区逐渐兴起,孝感米酒可以搭上鄂菜馆的顺风车,倡导“吃鄂菜,喝米酒”的味道组合。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很多酒企的强烈关注,对于米酒这样极具个性化魅力,并适应大众家庭自饮的产品,不妨在电商渠道进行适度推广。地处中部的湖北省铁路发达,孝感米酒作为一种湖北特产,还可以尝试与铁路部门合作,将客运列车作为销售平台,其低度、柔和的口感更适合旅途中休闲饮用,还能起到广泛的传播宣传作用。当然,无论餐饮、电商还是铁路这类特殊渠道,都必须以针对性的细分产品为前提。(作者杨永华系上海观峰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