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现身市场的45度“江小白”酒,不只以针对80后消费群体的特色定位掀起新潮流,其125毫升、面目一新的小瓶包装更是讨巧。短短一年时间,“江小白”就获得业界巨大关注,而同样时尚的“嗨80”更是将这股风潮推到了极致。
一时之间,“小瓶、时尚”等特色叠加的效果,似乎超越了当前任何一种包装元素。小瓶酒从不受关注的小品类,一跃而升为市场热点。
在“简洁、适用、健康”的消费大趋势之下,小瓶酒能否借势而起,成就小品类的大市场?
小瓶酒流行多年
“陕西的小瓶包装酒已经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了。”陕西咸阳天威酒业总经理于小鹏这样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早在“江小白”等出现之前,陕西市场上就已经出现并流行过多种小瓶酒,俗称二两半(125毫升左右)、三两三(165毫升左右)的小酒在餐饮渠道很流行。
“小瓶酒市场上一直有,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西安一位经销商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前几年,新疆贡、五斗粮等品牌都曾推出过二两半的小瓶酒,这些零售价在10元/瓶左右的小酒在西安市场颇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西安市场之中主流小酒产品,非太白系列莫属。太白酒系列之中、销量名列前茅的两大品牌——太白洞藏、太白一壶藏都开发过小瓶酒,且一直在餐饮渠道有着良好表现。
与新近出现的“江小白”时尚路线不同,太白一小壶、太白洞藏小葫芦这两款开发较早的小瓶酒,走的都是传统路线。例如,太白洞藏小葫芦,其酒瓶外形就是葫芦的形状,小巧精致。
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也同样重视小瓶酒的市场,多款知名品牌旗下都开发有小瓶酒。如西凤酒1956 125毫升小酒,终端零售价在16元/瓶左右,西凤小家乐酒125毫升零售价7元/瓶左右,西凤年份原浆酒更是重点推广了小瓶酒。
“陕西各个酒厂几乎都开发过小瓶酒。”业界人士刘强细数之下,发现开发小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行为,比如陕南的秦洋酒,泸康酒旗下都有小酒产品,关中的长安老窖也同样开发有小瓶酒。
“小瓶酒市场过去不温不火。”刘强说,在前几年禁酒驾的风潮之后,开发小瓶酒的厂家多了起来,市场上出现的小瓶酒琳琅满目。外省品牌如雪莲酒、泸州老窖系列、红星二锅头等,都有小酒现身市场。
6月8日,《华夏酒报》记者在西安市人人乐西门店酒水专柜看到,陈列的小瓶酒多达数十种,其中陕西本省酒和外省酒几乎平分秋色。
本省出产的小瓶酒中,又以西凤酒、太白酒为主,例如有价位低至4.50元的52度小太白老窖,也有29元的太白46度和雅小酒。价位基本涵盖了4元~30元之间。
外省品牌小酒之中,同样有低至5.2元/瓶的牛栏山二锅头56度小酒,较高价位的,有29.90元/瓶的53度老郎酒。另外,12元/瓶的泸州老窖52度头曲小酒、18.90元/瓶的郎酒如意郎浓香型白酒45度小酒、19.90元/瓶的竹叶青酒38度小酒也都有陈列。
值得注意的是,小瓶酒的包装规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市场上小酒不再单纯是二两二、三两三的天下。
如记者在本次调查中所看到价位最低的4.50元/瓶52度小太白老窖,其规格为100毫升(二两);5.90元的红星特制二锅头52度小酒,则为150毫升(三两);规格较大的,则有200毫升零售价8.50元/瓶的扁瓶洞藏太白喜相逢小酒,248毫升零售价8.90元/瓶的北京二锅头52度小兰花酒。
小品类难获商家重视
虽然目前市场上小瓶酒的数量众多,但是受限于消费者的认知与厂家制造成本,目前其销量有限,仍只能作为普通酒的补充,暂时难改小品类的身份标签。
“消费者若送礼的话,讲究的是身份和面子,小瓶酒就很难在这一块儿有所作为。”营销专家田震分析说,从消费心理上,小瓶酒大多只能被看成是一种即兴饮品。小酒的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种说法,据了解,小瓶酒流行多年,但是其销售渠道则主要限于流通和餐饮门店。
“街边的小商店、便利店,小型餐饮店,是主要的销售渠道。”业界人士刘强表示,尤其在小型餐饮店,小瓶酒表现最好。
“量小,价低,适合朋友之间两个人聚会时候的小酌,或者是消费者在家里时候的自饮。”刘强认为,小瓶酒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制造成本、推广成本的问题也成为限制小瓶酒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安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与普通规格的酒品不同,小瓶酒利润率较低,操作空间很小。比如说太白某款125毫升、终端零售价6元/瓶左右的小酒,据称其成本约在3元。这位经销商算了一笔账,这款小酒最大的成本在于瓶身与瓶盖,约占成本的三分之二。
“瓶子瓶盖大约在2元左右,好一点的在3、4元左右,酒水的成本与推广的成本约在1元,这样加起来的话每瓶成本3元。”这位经销商说:“这款酒的批发价大约为3.5元/瓶,现在小酒的包装规格大多为每箱1*15,1*20,以1*20来算的话,每箱利润大约为10元,如果一年卖到10万箱的话,利润也仅有100万左右。”
据称,与普通规格的酒品相比,小瓶酒的操作空间更小。
这位经销商举例说,若某款500毫升普通规格的白酒零售价为100元的话,若要利润空间基本相同的话,开发一款125毫升的小酒,其零售价就要达到25元才能等值,这还是在大瓶、小瓶包装成本忽略不计的情况下。
“但是很显然,125毫升的小酒很难卖到25元以上。”这位经销商表示,从消费者的心里认知来看,可以轻易接受一款零售价100元的普通规格白酒,但是却很难接受125毫升的小瓶白酒卖到25元这么贵。
“这关键是消费者的思维定势。”田震也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消费者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消费惯性心理,短期内很难改变,这也导致了小酒的操作空间有限,经销商大多不愿下大力气去运作。
在这种情况下,小瓶酒大多只是作为大瓶酒补充者的身份出现,对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于厂家和运营商而言,小瓶酒销售渠道受限,难以上量,量小就很难有所作为。他们就很少将小瓶酒作为主流品系加以推广。
在田震看来,在江小白出现于微博营销阵地之前,各种传播媒介上鲜有小酒的广告出现,就已经说明了当初小瓶酒在白酒阵营之中的地位。
不过,他同时认为,随着消费环境与消费理念的改变,小瓶酒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细分市场有良机
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趋势的改变,商家操作手法的改变、推广手段、推广平台的提升,都给小酒进入大市场带来了可能。虽然未来未必能与大瓶酒相比肩,但是,若有精准定位为基础,在一个细分市场取得较大成功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首先是消费心理,高端酒的销售下滑严重,固然其直接因素是中央禁三公消费带来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心理的改变——适用消费的原则已经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共识,过去好多消费者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但是现在恰恰相反,价位适中的商品才更受欢迎。消费者会越来越理性。”田震如是说到。
西安某白酒品牌运营商表示,过去公司注重开发高端白酒,紧盯政务消费等特殊渠道,但是政策一变,公司的销售立即受到影响。
“现在的趋势是,从关注特殊渠道转为关注普通消费群体,企业要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他认为,所谓市场化,就是紧盯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理性消费的趋势之下,开发价位适中的产品成为当务之急,小瓶酒市场成为考虑的目标之一。
在诸多经销商看来,适量消费、健康消费也成为一个基本原则。前段时间流行的“光盘行动”讲究不剩菜,小瓶酒也能做到不浪费。125毫升、165毫升,乃至于其他规格的小瓶白酒,比之一斤装的普通白酒,更不会让消费者在喝酒时有压力感。
“江小白、嗨80等新潮白酒的出现,带来了另一种提示。”田震说,这表示商家可以在白酒的包装与操作手法上继续革新,并以新的媒介平台、新的推广手段加以配合。同样可以使小酒在市场上获得突破。
按照白酒市场的一般规律,培育一款新品往往需要两三年时间,而江小白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广泛关注,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媒介、新推广手法的作用。
“过去小瓶酒想要获得成功,只有两条路。”刘强表示,“那就是在成本上压缩压缩再压缩,在品牌上提升提升再提升。”
过度压缩成本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品牌提升则有了新方向可循。
据了解,江小白、嗨80等利用社区论坛、微博之类营销工具大力推广,并和各类专业电商网站合作,以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方式来推广。亲切、亲近的方式,很快就达成了品牌塑造的目的并快速提升了销量。
田震认为,小酒发展有短板也有机遇,受限于操作空间小这一先天因素,短期内想得到大市场会很困难,但是若能积极提升,则在细分市场之中大有作为。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