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例外者”青岛啤酒
来源:  2015-12-21 09:30 作者:

    刚经历过金融危机严寒的2009年春天,国内房地产市场再次井喷,某房企大鳄放言“超过万科”,同行们却多不以为然,“你可以规模做大,但你有万科健康吗?”果然,2011年楼市调控,这家一线房企第一个陷入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上了一课:企业肌体健康比规模更重要。3年来,我们目睹着一个个曾经辉煌、貌似强大、有过“坐火箭式”增长的企业轰然倒下。眼下,我们正面临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中国经济的硬着陆风险,对“健康”的渴求无以复加。


 然而中国企业界健康经营、稳定增长的范本在哪里?没人知道。


  2012年首期《哈佛商业评论》中一份题为《企业如何稳定增长》的研究报告试图给出答案。这份报告通过分析全球上市企业数据库,得出了让人惊讶的结果:全球2347家市场资本总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上市企业中,仅仅只有10家在2009年以前的10年中达到了年净收入增长5%以上。


  5%不能说是一个高的增长速率。由此可见,企业和投资者们梦寐以求的稳定增长有多么难。用作者的话说,只有“a tiny percentage of large companies(极少数百分率的大企业)”能够做到。


  所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仅有的10家公司中的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中国公司。中国在过去30年中每年GDP增长10%以上,贵为“全球经济引擎”,只有1家企业上榜多少让我们意外和遗憾。但回想过去,我们总是在追求跨越式、一夜爆发式的增长,很少关注过稳定、持续的增长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啤这个“例外者”才格外有价值。      

数据库试验


 《企业如何稳定增长》的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里塔·甘瑟·麦克格莱斯(Rita Gunther McGrath)。他的研究意图是为复杂经济局势下忧心忡忡的企业们找寻答案:什么企业做到了持续稳定增长?它们有什么共性?


    里塔·甘瑟·麦克格莱斯分析的方法是数据库试验,其实并不复杂。


    开始,研究者们只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有多少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在2009年之前的5年中能够实现每年5%的增长(他们选择5%作为标准,是因为,在那一时期,全球年GDP平均增长率约为6%)。研究者们整理了Capital IQ提供的庞大数据库资料,结果令人惊讶:在调查的4793家公司中,只有8%的公司年收入增长5%以上,并且只有4%的公司在这5年中的每一年都实现了净收入增长5%以上。


    考虑到2008年爆发了经济危机,研究者们认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为可能选择的时间段无法产生公正的结果,因此重新做了调查,把数据换成了2008年以前5年的数据,得出的数字虽然有所增长——15%的公司年收入增长5%以上,7 %的公司年净收入增长5%以上,但能够实现稳定增长的公司依是少数。


    最后,研究者们把调查时间段换成10年。答案是:在调查的2347家公司中,只有10家公司做到了10年内每年净收入增长5%,而只有5家公司保持着10年来年收入和年净收入的双增长。


    这10家企业分别是:印度的信息技术公司Infosys、日本的互联网搜索公司Yahoo Japan(雅虎日本)、印度的银行公司HDFC Bank、西班牙的商业和重型建筑公司ACS、美国的信息技术公司Cognizant、中国的啤酒公司青岛啤酒、西班牙的信息技术公司Indra Sistemas、:斯洛文尼亚的制药公司KrkaGroup、美国的信息公司FactSet Research Sys-tems、美国的天然气公司Atmos Energy。

   
“传统观念”的悖论


    意外还不止于数量之少。作者从10家“稳定增长公司”身上分析出的若干规律,都打破了“传统企业经营观念”。


    传统战略理念认为,一个公司的增长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在行业的增长,这个观点似乎立不住脚。这10家“稳定增长公司”分布在很多不同的行业中,包括制药业、啤酒制造业、建筑业和银行业。10年中,它们所在的行业发展有快有慢,但它们都是所在行业中的佼佼者。


    传统观念里,常常假设一个公司越大就越难保持增长,这点也立不住脚。在被调查的所有公司中,10家“稳定增长公司”并不算是小规模的。从员工数量来看,最多的西班牙建筑公司ACS,员工数量近140,000人,而员工数量最少的美国金融研究公司FactSet Research Systems也有4,000人,而且这些公司的市值都在10亿美元以上不等级别。


    传统观念还认为,处于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的那些公司会持续保持更高的增长率,这点也不对。10家“稳定增长公司”并不集中于同一个地理区域,既有新兴增长型经济体的代表,也有成熟经济体的代表。而中国经济蓬勃增长了30年,是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却也只有青啤一家上榜。


    传统观念里推崇的企业“全球化”似乎也不是稳定增长原因之一。虽然Infosys 和ACS公司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寻找海外商机,但雅虎日本几乎把所有业务都放在日本,HDFC银行只在印度营业,Atmos Energy定位在美国市场。虽然青岛啤酒的出口额占到50%,但直到2007年才开始计划在海外建厂。Krka Group也只在东欧区域内制药。


    传统观念还认为,企业增长会随其“年龄”增长而放缓,但在10家“稳定增长公司”中却完全看不到“年龄”的这个效应。尽管这些公司半数以上成立于1980之后,但历史最悠久的两个公司分别成立于1903年(青啤)和1906年。 这些公司都能够在全球化、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迁中保持良好的业绩。

    
    超越“传统观念”


    对照青啤,这样的超越“传统观念”的特质几乎都具备,这或许就是青啤稳定增长的基因。


    青啤处于传统行业。众所周知,啤酒行业进入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青岛啤酒一百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做好啤酒主业,提出不进入全球的前三名就不考虑其他的事情。过去的10年间,青岛啤酒这家中国公司的啤酒销量由2000年的184万千升增加到2010年的635万千升,同比增长245%;销售收入由37.6亿元增加到196.1亿元,同比增长421%;净利润从1.6亿元增长到15.2亿元,同比增长850%;品牌价值从67.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9%,持续呈现利润增幅高于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幅高于销量的良好发展态势。更重要的,这些数据远远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青岛啤酒平衡了“做大”和“做强”的关系。自2001年起,与其他企业的热热闹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先期已基本完成战略布局的青岛啤酒,适时放缓了购并扩张的步伐,企业战略由“做大做强”调整为“做强做大”,开始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锤炼一种新的增长方式。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始终强调以内涵式增长为主线,着力于内部系统力的打造,追求企业整个系统的文化力、管理力和运营力的化学反应。青岛啤酒的案例可以给众多企业一个启示:企业发展要转变思维,不能过分注重规模,要戒掉浮躁情绪,均衡考虑各种指标,规模不应成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的,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才是根本。


    青岛啤酒一直深知,“内在能力”远比“全球化程度”更重要。尽管早在1911年,青岛啤酒就已经开始出口,出口量超过中国啤酒出口总量的50%以上,产品销售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他们没有简单化地理解国际化,没有盲目地去海外扩张,也没有订立不切实际的国际化的目标,而是审慎地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先“内向国际化”再“外向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将当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内向国际化”上。他们认为“国际化”已经不能被狭隘地界定为出口贸易、建立渠道网络,或者通过定牌生产实现海外市场扩张;而是要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融合最优秀的资源和文化、具备国际化的运营与管理能力。目前的市场竞争是产品创新、品牌运作、营销整合、渠道深耕、资本运营、内在体系、组织结构、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及有效全球资源配置等全方位的较量,这最终会产生一种“系统效应”,并凸显出在全球市场上的“结构性竞争力”。


    在入榜企业中,青岛啤酒年龄最大,已有“百岁高龄”。但青啤一直在致力于品牌年轻化,贴近年轻消费者,要做“百岁年轻人”。借助体育营销,赞助奥运会,牵手NBA,主办拉拉队选秀……“青岛啤酒”四个字成为现代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抹去的符号。

    
一杯酒做一百年


    在一个开放性的试验中,里塔·甘瑟·麦克格莱斯教授并没有妄下断言。他只是根据结果提出了上述的几点反思。总结了包括青啤在内的10家“稳定增长公司”,他认为这些公司至少具备两方面共同特点:“一方面,这些企业是为创意而建。他们通常比竞争对手更早地进入市场,也更善于尝试新做法。它们期待公司每个成员都提出新想法。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都极其稳定。它们的首席执行官们来自公司内部,公司策略和组织结构可以保持长期统一。这些公司的客户忠诚度很高,企业文化也比较成熟、强大。这些共同特点可能看似矛盾,但正是公司的这种稳定性使创新和稳步增长成为可能。”


    这两点也正是青岛啤酒所具备的。青岛啤酒一直专注于做好啤酒主业,又在不断地变革,正是在这种不变当中寻求变革、不断适应,才使得“一杯酒做了一百年”还依然保持着鲜活生命和健康体魄。


    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正是青啤创新的历史。100多年来,青岛啤酒总是在主动变革、大胆创新,而不是被动适应。顺势应变持续提高自身运营能力,这是这家公司的“博弈智慧”。坚定不移的推动变革和全员转型,打破一切不适应目标实现的体制、机制、制度和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价值创造模式。他们认为,最为可怕的是失去了自我革命和变革创新的动力,沉沦于现状而变得老气横秋、效率低下。他们总是有着持续创业精神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这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保障。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博弈智慧”,他们才能真正把握经济趋势、引领行业变迁、创造资本流入。


    而青岛啤酒的成功,归根结底也是文化的成功。正如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所阐释,“做大靠资本、做强靠品牌、做久靠文化”,文化已成为青啤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多年的发展,青岛啤酒已经开始由成熟阶段向成功阶段迈进。在理念上,从组织价值观向社会价值观转变;在责任胸怀上,从为整个供应链负责转向为整个社会负责;在能力上,从供应链管理能力向系统管理能力转变。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刘震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