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破解五大短板 发挥四大优势 豫酒如何化“危”为“机”
来源:  2015-12-21 09:27 作者:
     近十年来,在中国白酒产业版图上,活跃着川、黔、苏、徽、鄂、鲁等白酒板块,它们或以产区效应、香型品类、体制活力,或以营销模式的创新,在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上演着老名酒复兴、区域品牌强势崛起的行业发展大戏,就连地处边陲的内蒙古、新疆和东北也都涌现了一批年销售超10亿、20亿的白酒品牌。而坐拥1亿之众的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消费市场、“两金(宋河、宝丰两个国家名酒)四银(张弓、林河、伊川杜康、汝阳杜康四个国家优质酒)”的品牌等诸多优势的豫酒却一直蜗居本土,面临着“外敌入侵、内部混战” 的危机局面。

  五大短板制约豫酒发展

  短板一:企业规模小,缺少“领头羊”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河南省140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84.43万千升,较上年同期增长24.57%,主营业务收入约152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税约为27.73亿元,同比增长12.1%。


 
     “从豫酒基本面纵向比较来看有增长,但放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还比较缓慢,与先进省份的差距越来越大。”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差距突出表现在豫酒单个企业‘块头’小,周边省份单个企业年销售动辄过数十亿,甚至超百亿量级,豫酒过10亿的只有宋河一家,豫酒二线企业销售过亿的也不多,缺少振兴豫酒的‘领头羊’,既走不出去,也形不成与外来强势品牌抗衡的规模优势,只好各自守在‘家门口’被动防御。”

  短板二:体制制约发展

     “体制是制约豫酒发展的最大障碍。”北京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林枫认为,虽然豫酒企业近几年来陆续进行了改制,但这种要么托管,要么租赁,要么内部股份化的改制,大都没有真正实现产权和职工身份的彻底转换,导致企业内部历史遗留问题不能解决,影响企业的长线规划和各种生产经营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更谈不上权利、利益和责任体系上的流程再造和升级;其战略上的短期行为反而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和品牌资源的透支。

  短板三:品牌定位模糊,价值诉求游移

     豫酒不缺文化,从仪狄到杜康,先人造酒的神话抑或传说无不出自这片沃土;豫酒也不乏品牌,“两金四银”的名酒资源足以令除四川以外的任何一个省份的白酒界钦羡不已。豫酒缺的是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提炼、系统梳理和品牌战略的精准定位及品牌资产的有效整合和科学管理。

     综观其它成功的高端白酒品牌,无不以文化立意,聚焦鲜明的价值诉求。如茅台背书“国酒”的同时,不断诉求健康理念;“洋河”在开创“绵柔型浓香”品类之后,以“蓝色经典”“男人情怀”的时尚文化诉求找到了与消费者深层沟通的情感属性;泸州老窖则在产品品牌上升遇到天花板,增长乏力时,通过产品创新、包装优化及一系列符合白酒行业本质且又足够稀缺的历史文化背书,战略性地开发出“国窖1573”,这不仅迎合了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高端品牌的高利润销售,又将此基因背书到泸州老窖原有的产品品牌上,从而激活了整个企业品牌族群的活力,获得了持续上升的溢价空间。而豫酒品牌定位大多比较模糊,一些企业品牌形象老化,缺乏鲜明的价值主张或品牌诉求摇摆不定,缺乏持之以恒打造品牌的理念。其诉求方式多为通过考证当地史志或查阅历史文献,寻找出若干年前当地与名人或酿酒有关的记载,以此证明本品牌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不重视对消费观念与时俱进的研究,以及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导致豫酒品牌虽有知名度,却缺乏最宝贵的竞争资源——品牌忠诚度。茅台、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泸州老窖、洋河、双沟、汾酒、白云边、稻花香、古井贡、西凤、四特等外来品牌在河南市场年销售均已超过亿元,而豫酒品牌单品销售过亿的则寥寥无几,在河南省各县、市、区市场实现全覆盖的可能只有宋河。

  短板四:营销乏力,被动成为“麦田守望者”

     如果把产品比作进入市场通行证,那么营销无疑就是敲门砖。

     “河南是全国营销的一面旗帜。”河南豫丰酒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成贵对《华夏酒报》记者说,现代中国商业营销理念源自河南的“商战”:双汇、春都、三全、思念、白象等畅销全国的快消品品牌出自河南;许多河南籍营销才俊服务于全国各地的企业。

     然而,豫酒企业大多重“销”而轻“营”。究其原因,张成贵分析说,首先,不是豫酒没有人才,而是缺乏完善的“选、育、留、用”人机制。豫酒企业几经改制,但企业管理和销售人员多数还是原企业保留下来的老员工,受年龄、学历、专业技能等因素制约,与当今市场很难接轨,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节奏,企业广撒英雄贴招聘来的却又大多“水土不服”而分道扬镳;其次,缺少营销战略规划,市场定位不准,企望倚重一招一式的营销模式达到短期效应;再者,品牌营销传播途径和手段单一。豫酒企业除了扎堆大打广告战和终端促销,几乎再没有其它营销传播方式。品牌的软广告传播、公关、终端生动化营销等品牌的深度传播方式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无怪乎有业内人士将豫酒喻为“高知名度+低美誉度=市场劣势”;近年来,许多豫酒企业开始注重同专业营销咨询机构合作,这本来是进步,但咨询公司一般仅限于解决战术层面问题,一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如组织体系的配称问题时很难逾越。

     此外,豫酒营销能力的不足也体现在与河南本土经销商的“合作难”上。河南一些大商更愿意与外来品牌合作,致力于推广外地品牌,而对本地的豫酒品牌积极性不高。

  当年几乎和宋河、张弓、宝丰同在一个品牌档次和同一起跑线上的如洋河、郎酒、稻花香、今世缘、枝江等其它外省白酒品牌,如今已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销售规模,而豫酒却仍在做家门口的“麦田守望者”,为争夺省内根据地消耗着有限的内部资源。

  短板五:盲目跟风,导致豫酒品质风格缺失

     “豫酒不缺技术力量,不缺好酒,但缺失品质风格。”熊玉亮分析认为,豫酒在199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初的低谷时期,大量跟风购买川酒调制灌装,导致了自身酒品风格的迷失,却培养了大批川味白酒的消费者。自2004年首届苏鲁豫皖白酒峰会以来,同处黄淮名酒带的苏酒、皖酒、鲁酒通过“浓香型品类细分”分别占位、确立了各自的“绵柔”、“淡雅”、低度浓香和芝麻香风格,而豫酒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流派。

  四大优势,豫酒能否化“危”为“机”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外敌纷纷入侵、内战连绵不断的危机,近年来,豫酒骨干企业已经逐步认清了自身的“短板”,开始反思、调整、找差距,积极整合资源,寻找、培育自身优势。

  优势一:新资本推动二次改制

     2011年,对于17大名酒之一的宋河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资本运作层面,继2009年底引入国际上最大的投资机构美国高盛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之后,2010年4月,宋河又与中国平安签订了投资协议,开始了资本战略的全面合作。如今,辅仁集团再次以3亿多元全资收购了宋河的有形与无形的品牌资产,彻底完成了宋河的企业改制。

     2009年3月29日,随着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合并签字仪式的举行,资本的力量了结杜康俩“兄弟”近三十年品牌之争的恩怨,整合成立了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今年3月9日,杜康控股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正式以存托托凭证形式(TDR)挂牌上市,成为首家登陆中国台湾资本市场的大陆酒企和该交易所成立近50年来的第一家酒类挂牌公司。据了解,杜康控股此次以18.65元新台币的单位价格,共计发行1.3亿单位台湾存托凭证(TDR),共计募得资金24.245亿元新台币,以当日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将全部用于扩充产能、偿还贷款、市场建设及品牌宣传。

     几乎是同时,赊店、皇沟、林河、棠河、乌龙、富平春、姚花春等豫酒企业也进行了二次改制。

     熊玉亮欣慰地对《华夏酒报》记者说:“大批豫酒骨干企业进行的二次改制,将通过资本股权结构改变,融入新的思想观念,带动经营管理理念的升级和组织体系的变革。原来租赁式经营造成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缺乏长远规划的问题正在得以解决。新资本的注入,理顺了产权关系,为豫酒的发展从体制上扫清障碍。”

  优势二:品牌升级带动结构调整

     7月18日,典藏东方大美——宝丰·国色清香G系列正式面市,三款新品不仅是对原有国色清香系列的丰富和充实,更是为了适应消费升级、满足高端目标消费群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黄淮名酒带惟一的清香型国家名酒,宝丰前几年虽有不俗的业绩表现,相比于同行业的发展速度,宝丰的品牌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

     对此,宝丰酒业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晋育峰表示认同。他认为,“国色清香G系列的推出,标志着宝丰‘1+5’品牌架构的成型和全省无盲点覆盖战略的成功推进。在强化国色清香龙头地位的同时,还将继续推动国色清香之外的5大子品牌,由此构建宝丰科学有序的品牌族群,打造强大的产品力。”

     杜康控股直接问鼎高端价位的“分区窖藏”酒祖杜康系列酒,自今年4月26日正式亮相以来,市场业绩一路飘红,颇受消费者追捧。据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杜康整合的2009年当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0%,2010年突破了3亿元。截至到今年8月,已完成去年全年的销售业绩,今年销售收入将再翻一番。

     在品牌定位上,宋河曾走过一段弯路。今年以来,通过系统梳理和提炼,宋河当家人、辅仁集团董事长朱文臣赋予了宋河品牌全新的品牌文化内涵——“中国性格,厚重宋河”。对于宋河这一新的品牌诉求,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宋河品牌历史与酿造技艺的厚重,但“厚重宋河”的意蕴内涵并不仅限于此。宋河酒业副总经理刘晓光向《华夏酒报》记者诠释了“厚重宋河”更广泛、更深刻的涵义:“我们所强调的厚重,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历史厚重与技艺传承,这是宋河企业核心价值的根本体现。这种厚重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持之以恒的追求,是由内及表的浸润和升华,代表着宋河作为传统名酒的能量和气场。”

  优势三: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双驱动

     素有“低度白酒鼻祖”之称的张弓继以“喝酒喝品质,不喝纸盒子”为诉求的裸瓶酒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后,近年来,其相继推出“度之度”“非常度”等升级版创新产品。同时,张弓支持有实力的经销商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个性化产品,先后成功推出了“百年风韵”“窖香”系列等十余款新品,在丰富张弓的产品线的同时,也强化了市场渠道的掌控力。

     而“仰韶彩陶坊”的成功,除了优质的酒品、酒文化与陶文化的完美结合、极富创意的包装设计、创新的饮酒方式(独特的1两+9两自由调兑)等一系列元素的有机组合外,其开创的以专卖店形式充分挖掘并有效整合潜在团购资源,快速便捷地实现与目标消费者的沟通,堪称豫酒营销创新的典范。

     在全新产品定位和最具消费体验感的营销模式双重作用下,“仰韶彩陶坊”自2008年底问世以来,销售业绩一路飙升:从当年的500万元到2009年的5000万元,再到2010年的1.7亿元。令业界刮目相看的不仅是其销售业绩的几何级增长,更是它首开了豫酒高端的先河。“仰韶彩陶坊”的成功不仅展示了豫酒品牌在高端市场的无限可能,也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为区域名酒创新高端运作方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受资本运作的经营方式变革的影响,豫酒龙头企业已开始调整思变,重视与经销商的沟通,加大市场网络建设的力度,逐渐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经营通道,其市场把握能力、营销手段的灵活度也在迅速提升,吸引了一批河南当地主流经销商回归豫酒阵营,如宋河与世嘉、亿星,杜康与政大、豫甲商贸等河南大商都已开始了战略性深度合作。

  优势四:政府引导 企业自强

     2010年6月13日,河南省白酒产业振兴座谈会,这是近20年来河南省政府部门首次组织的白酒行业会议,13家豫酒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2011年1月13日,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2011振兴豫酒‘六朵金花’名优产品发布会”上,首次命名仰韶、宋河、杜康、宝丰、张弓、赊店为豫酒“六朵金花”。据悉,目前,《河南省白酒产业振兴纲要》的草案已经编制完毕,呼之欲出。在河南省政府支持下,相关部门终于“出手”,为振兴豫酒而发力。在相关部门和政策的支持下,豫酒骨干企业开始加大原酒生产和储备。如赊店2000亩“酿酒生态工业园”、宝丰规划2000亩地“宝丰酒工业园”,杜康、皇沟、祥龙四五等豫酒企业为将来做强做大,加大了基础生产设施投入……

     “豫酒已经错失了前几年行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面对危机和挑战,能否放大自身优势,在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上有所突破,将是豫酒能否在中国白酒产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熊玉亮总结说。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