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由时任四川省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带队,宜宾晋鲁行考察团来到山东烟台,与烟台市签订了建立友好城市的框架协议。2011年8月23日,宜宾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我市与山东省烟台市缔结友好城市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白酒之都的宜宾与中国葡萄酒之都的烟台正式结为友好城市。一个是中国白酒之都,一个是亚洲葡萄酒城,二者如何实现资源整合,在中国区域性资源整合中拔得头筹?《华夏酒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两座酒城的业界人士。
宜宾:四大优势成就白酒之都
酒文化史悠久厚重
宜宾有着4000多年的酿酒史,“蒟酱”源头在宜宾,不仅成为宜宾酒文化的厚重资源,而且在这片土地上成就了唐代的“重碧酒”,宋代的“荔枝绿”,元明时期的杂粮酒和五粮液。通过多年的发展,宜宾产五粮液不仅成为“中国酒业大王”,而且成为中国白酒第一个走进美国时代广场的酒类企业,引领着中国白酒国际化方向。
充分利用酒文化遗存这种强大的文化推力来助推酒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共识。2010年9月19日,宜宾市启动了五粮液文化特色街区启动仪式。对此,宜宾市规建局总规划师谭敏告诉《华夏酒报》记者,五谷园、酒文化博物馆、酒文化影视基地、酒家一条街等项目是五粮液特色街区北区的核心景观要素,也是宜宾充分利用积淀厚重的酒文化遗存打造的文化景观,它发挥的文化推力作用,不亚于五粮液工业旅游示范区。
技术质量体系先进
为促进白酒产业的加速发展,宜宾市相关部门下大力度提高白酒产业技术水平,积极促进宜宾白酒业产学研相结合。
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宜宾酒类企业,曾经创造了“沸点量水”“前置控制”以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及不可想象的36道防线等酿造工艺和质量体系。中国酿酒大师、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友金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五粮液之所以确保酒水的至尊品质,缘于其一贯推行的以‘人、机、料、法、环、测’为核心的标准化体系。为了确保五粮液品质,我们树立了‘质量从原材料抓起’‘细节决定成败’‘质量一票否决’的三大意识,在原材料筛选上,形成了‘前置控制’和‘实时反馈控制’相结合的优秀绩效改进体系;在生产管理中,率先提出了‘预防、把关、报告’的‘三并重’,以及由‘六道防线’衍化提升的10个关键过程和72个专检点的质量管理思想。难以想象的36道防线,不仅两次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而且铸就了五粮液的优秀品质;在科学检测上,五粮液集团在白酒行业中率先建立了国际领先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酿酒人才济济
酒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国有国家级酿酒大师32名,四川省有9名,仅五粮液就有王国春、陈林、刘友金等3名;在四川酿酒大师中,全省有26名,五粮液就有彭智辅、范国琼等7名;在四川酿酒业营销大师中,全省有14名,五粮液就有刘中国、谭飞等4名,除此之外,五粮液还有一大批国家白酒评委和四川省白酒评委。
在五粮液的引领下,宜宾市先后成长起来的高洲酒业、叙府酒业、红楼梦酒业、华夏酒业等二线品牌企业,也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由于有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到目前为止,宜宾白酒生产企业发展到28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家,产量、销售收入、利税三项翻番,其中产值已达到四川省的50%、全国的20%。
宜宾市经信委副主任兰国宾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说,夯实酒类人才是宜宾白酒独占鳌头的根本保障,按照《宜宾市酒类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市酒类产业人才总量达到4.5万人,2020年达到5万人,从而达到经营管理人才、营销策划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都很充实的局面。
营销团队强大
在“王国春时代”,五粮液就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首创了OEM贴牌扩张、“品牌总经销”的发展模式,五粮液由经销商和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建立协调和联动机制,有利于规范白酒行业渠道之争,并成为今后白酒营销的一个重要模式。这一模式很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白酒营销“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即厂家和商家处在强势地位,经销商处于弱势地位的传统格局将得到改观,经销商将更加强化品牌观念,有利于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五粮液的营销渠道具有运营商顾问团使沟通更加有效,执行力更强的特点,这是五粮液运作“永福酱酒”强大的营销网络和渠道支撑。
烟台:依托优势,延伸产业链
而烟台作为世界七大优质葡萄海岸之一,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中国现代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和最大的葡萄酒工业生产基地,葡萄酒年产量是全国的四分之一,产值占全国的二分之一……烟台已经拥有了21.5万亩酿酒葡萄基地、27.14万千升的葡萄酒年产量、139.8亿元总产值、众多名牌产品、葡萄酒专业人才教育基地和一系列葡萄酒文化旅游项目。
烟台发展葡萄酒产业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还有着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和百余年葡萄酿酒文化,以及独特的人文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雄厚的科技实力。烟台在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地位正如同宜宾在中国白酒行业的位置。
产量产值持续上升,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烟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格外引人关注,烟台市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守生为《华夏酒报》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今年1月—6月,烟台市葡萄酒完成产量15.88万千升,同比增长16.14%,占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的31.7%。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44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的53.89%。

烟台市葡萄酒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张裕集团、烟台中粮和威龙葡萄酒三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5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15亿元,实现利润13.4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的54.18%、67.4%和77.52%;完成产量11.59万千升,占全市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产量的72.98%。
这些数据只是连年增长的众多数据中最新的一部分,对于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态势,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局长衣凤凰表示:“到‘十二五’末,预计烟台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葡萄酒生产能力将达到80万千升,葡萄酒产量将达到50万千升,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树立产区品牌,打造魅力“葡萄酒城”
国际上已经成名的葡萄酒产区品牌比比皆是,诸如法国的波尔多、美国的纳帕、意大利的皮埃蒙特等等。在国际知名葡萄酒产区内,尽管也有数百家甚至数千家葡萄酒生产商,但都以产区品牌对外宣传,使消费者形成了对产区品牌的高度认同。
对于烟台的产区品牌形象,衣凤凰认为,烟台已经拥有了一批葡萄酒名牌产品,烟台产区的整体品牌形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提到烟台,人们在想到海天仙境的同时也会想到这里的葡萄美酒。但是,衣凤凰同时指出,烟台葡萄酒产业在资源有效整合方面依然缺乏,产区的整体品牌形象还没有达到相当的高度,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否则会影响烟台葡萄酒在国内、国际葡萄酒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打造烟台特色葡萄酒文化,延伸葡萄酒产业链条
浓厚的葡萄酒文化是打造葡萄酒知名产区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烟台市葡萄酒爱好者不断增多,人们对葡萄酒的认同程度不断加深,各种葡萄酒文化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葡萄酒文化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特别是葡萄酒文化旅游成为烟台旅游的新热点。
对于烟台市葡萄酒文化的发展,衣凤凰认为,烟台本土葡萄酒文化底蕴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要深厚得多,烟台人喜庆节日,都少不了葡萄酒助兴,享用鲜美海鲜,烟台人不会忘记一杯爽利的干白,葡萄成熟的季节烟台人更会自酿美酒。
但是,这样浓厚的葡萄酒氛围在衣凤凰看来依然不够,“作为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我们烟台要有更加浓厚和有深度的葡萄酒文化。”
在烟台,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消费、葡萄酒相关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而葡萄酒文化正是把这条产业链串联起来的那根主线。
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张加玉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葡萄酒文化为葡萄酒产业链带来了更大的综合效益,也拉长了整个产业链条。以文化为主线,把葡萄酒产业与烟台的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烟台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建设与各类葡萄及葡萄酒旅游观光相配套的消费设施,鼓励相关企业通过文化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发展种植、生产、旅游一体化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
而葡萄酒酒庄正是葡萄酒文化与葡萄酒产业的典型结合。目前,烟台已建成和正在建的葡萄酒庄20多处,酒庄酒更能体现烟台葡萄酒的特点,烟台政府鼓励企业利用山地建设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高端葡萄酒庄,这是推动烟台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构建国际化城市形象的重要选择。
对于今后烟台葡萄酒酒庄的发展格局,张加玉说,今后在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莱山区院格庄普拉谷等地,将会出现连片的酒庄群,每一座酒庄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风格,届时,烟台将拥有一批集葡萄酒生产、销售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风情各异的葡萄酒小镇。
酒业资源如何整合?
在友好城市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上,烟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郝德军说,烟台是葡萄酒名城,宜宾是白酒名城,烟台滨海,宜宾临江,两城的名酒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同获奖牌,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烟台和宜宾两市缔结友好城市,签订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掀开了两市合作交流新的一页,为两市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谱写了新篇章。宜宾与烟台合作潜力无限,空间无限,前景无限,相信通过这次战略合作,两市必将进一步增进感情,加强了解,实现合作共赢。
时任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在致辞中曾表示,烟台是我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许多方面值得宜宾很好地学习借鉴。两市在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十分广阔。宜宾怀着共谋发展的美好愿望缔结为友好城市,两市的合作与交流从此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烟台与宜宾缔结友好城市,是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的新起点,我们将努力健全两市合作机制,加强互访,深化合作,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长期从事酒文化研究的专家黄均红认为,资源整合意味着优势互补。宜宾与烟台是中国酒文化名城,尽管两地的酒种不同,两地酒产业各有优势,在知识产权保护、资源保护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许多领域都有合作的空间。五粮液、张裕分别是宜宾与烟台的城市名片。如果两地的酒业结成强强联合,一起开拓市场,一起应对危机,做到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互惠多赢,必将对中国酒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进和提升,甚至会发挥业界引领作用。宜宾白酒是一个集传统性、区域性和特色化于一体的优势产业,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市场辐射力与文化影响力。宜宾应通过市场导向、文化引领和政府推动,集聚文化、产能、区位与品牌优势,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中高端白酒品牌,占据未来白酒市场的中高档消费领域,打造宜宾“酒都十大成长新锐品牌”夯实“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发展基础,提高整个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将中国白酒推向国际市场。树立品牌,实现资本运作,将是未来白酒行业的主流和标杆。宜宾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烟台的开放意识,而烟台也需要与酒都宜宾实现强强联合,张裕与五粮液实行资源共享,共同开发葡萄酒产业,这种强强联合是双赢的,其品牌效应会产生原子能式的核裂变,威力是巨大的。
我们期待着,宜宾与烟台牵手后创造中国酒业的又一个奇迹!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