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交所对外发布四川沱牌舍得酒业半年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酒类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7.80%,创近年来半年报增幅新高。
尽管四川省其余3家上市酒企的半年报尚未出炉,但来自四川省统计局的数据,就已为川酒上半年总体发展情况定调:今年上半年,川酒依然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全省256户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5.76亿元,同比增长38.29%。
总体态势看好,但具体分析到各企业,不难发现,川酒正呈现出“一线‘六朵金花’阵营更强,二线地方名酒板块较弱,三线原酒板块面临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影响川酒发展格局。
多品牌战略 “六朵金花”业绩创新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六朵金花”主营业务收入接近4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占据川酒半壁江山。其中,除水井坊增速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余 “五朵金花”平均增幅超过了40%。
这一统计显示,“六朵金花”维系多年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几年前,五粮液、泸州老窖做强做大,郎酒快速崛起,剑南春、沱牌稳健发展,水井坊持续低迷。而今年上半年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曾经稳健的剑南春、沱牌开始高速增长,剑南春销售收入增幅甚至超过了70%。此外,帝亚吉欧全面收购水井坊形势明朗,水井坊低迷态势有所缓解。
“六朵金花”开始齐发力,川酒一线品牌阵营产业结构正趋于优化。川酒“六朵金花”在17大中国名酒中的排序都有所长进。
四川省酿酒协会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六朵金花”进行了相应战略调整,为赢得“开门红”冲得很凶。此外,启动多品牌战略成为几家名酒企业的共同选择。
上半年,五粮液加强了对永福酱酒的市场培育,酱香战略在整体规划中意义深远。泸州老窖、沱牌启动双品牌战略,都开始挖掘老品牌的新潜力,泸州老窖除拳头产品国窖1573外,将泸州老窖系列作为战略产品,沱牌则重拾其沱牌曲酒系列的战略地位,与舍得酒并驾齐驱。郎酒则进一步强化其三香战略,今年新成立了红花郎、新郎酒、浓香三个事业部,在继续强化红花郎品牌的同时,大力强化对兼香新郎酒、浓香郎牌特曲的市场培育,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
品牌乏力 二三线白酒仍缺亮点
一纸半年报,川酒一线阵营强势发展的光芒,让二线阵营几个精锐品牌的发展业绩相形见绌。
丰谷酒业被业内视为最有实力跻身一线白酒的二名酒,但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其增幅出现下滑。上半年,丰谷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49%,利润同比下滑33.96%,其收购的丰谷火把液主营业务收入更是同比下滑56.57%,创造了上半年四川二名酒下滑速度之最。
丰谷增幅下滑并非个别现象。数据显示,二名酒前十强中,除小角楼、华夏酒业外,丰谷、高洲、仙潭等主营业务增速均低于20%,低于上半年四川省白酒平均增速。
这样的发展进一步拉开川酒二名酒同第一阵营的差距。同时,缺乏精锐品牌的二名酒在同全国地方名酒的比拼中也处于下风。

湖北稻花香在上半年良好业绩的支撑下,今年有望突破110亿元大关。这样的业绩将大大超越不少中国名酒业绩,成为全国地方名酒中发展最好的白酒企业。
早在本世纪初,“六朵金花”在全国的强势地位,大大提振了四川省二名酒冲刺全国第一阵营的信心。然而时至今日,川酒二名酒板块仍鲜有具备跻身全国一线阵营品牌的实力。
四川省内不少专家皆认为,四川二名酒会产不会销、营销理念落后、品牌实力单薄是重要原因。
川酒第三梯队的原酒板块也面临“遭遇战”。四川省外白酒通过在川建厂、技改创新等措施,正逐步减弱对四川原酒企业的依赖,使得川酒原酒企业销售增幅放缓。今年上半年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上涨,也让原酒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不少原酒企业表示,品牌化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抉择。
业界专家也认为,原酒企业如果短时间内实现不了品牌化转型,也该靠原酒加品牌两条腿走路,否则单靠销售原酒已很难获得长足发展。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