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酱酒国标助力黔酒产业“亮剑”
来源:  2015-12-21 09:24 作者:

  急速升温的酱香型白酒市场,目前乱象丛生。《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正恰逢其时,既有利于完善和规范白酒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填补酱香型白酒行业无标准可依的空白,又增强了酱香型白酒的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对在酱香型白酒领域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黔酒产业而言,这种积极利好效用,则更为显著。

  千呼万唤,酱酒国标发布

     在酱香型白酒队伍中,贵州茅台拥有不可低估的技术实力和高质量,酱香型白酒的发展与茅台的壮大密切相关,因此,贵州茅台被作为标准制定参照的对象之一也在情理之中。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发布对当前正在蓬勃发展,提出“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战略目标的黔酒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

     贵州是酱香型白酒主产区之一,目前,该省有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200余家,包括享誉海内外的贵州茅台酒。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酱香型白酒行业多年来采用企业标准。生产实践中,以Q开头的企业标准难免被扭曲,企业各搞一套。执行这类标准的产品质量悬殊,有的企业标准制定高于行业标准,而有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其标准则远远低于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求。



     “可以说,企业标准根本就是某些劣质酒‘量体裁衣’而制定的。”茅台集团技术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人员这样认为。

     近几年来,特别是酱香型白酒市场升温,酱香型白酒价格上涨后,谁都试图抢占“标准”的制高点。今年5月,四川省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浓香型白酒》等8项标准通过评审,8项标准中包括的酱香型白酒标准,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个中原因,耐人回味。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出台后,一度被指“偏心茅台”,但贵州白酒业内人士并不回避这一问题。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工业处一位官员指出,“《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维护贵州传统优质酱香型白酒在酱香型白酒行业的主导地位。”

     酒类专业咨询机构北京方德智业营销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省的标准必定是借鉴茅台公司的标准制定,进而国家标准也难逃茅台标准的因子,从而会向茅台和贵州产白酒有所倾斜。

     “毫无疑问,《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多多少少含有茅台标准因子。在酱香型白酒队伍中,贵州茅台拥有不可低估的技术实力和高质量,酱香型白酒的发展与茅台的壮大密切相关,因此,贵州茅台被作为标准制定参照的对象之一也在情理之中。”中投顾问食品研究员周思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标准博弈,利好黔酒产业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既为贵州地域优势的酱香型白酒产品和质量,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也为全面复苏的黔酒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支撑。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黔酒显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先天优势。而黔酒的这一优势,是历史形成的,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所以,《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对黔酒产业的积极影响肯定存在,但是“偏向贵州”、“偏心茅台”之说,则有些不妥。

     国标姓“国”,在出台前肯定会征求行业专家、各区域企业意见,而非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就能敲定的。

  “好比浓香国标,主要由四川和江苏几个酒厂起草,但出台前也征求了全国专家和其他省份的企业意见。” 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副所长杨官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实施,不仅不会妨碍四川酱酒的健康发展,站在更宏观的层面来观察,“相反,它将更好地促进两地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如此强调。

     “说到酱香酒,必提贵州茅台。但事实上,贵州除茅台外,已很难找到比较有名的酱香白酒企业了。相反,四川酱酒这几年发展呈现‘燎原’之势。”杨官荣认为,受消费多元化、酱香白酒市场走高等因素影响,浓香川酒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正竞相进军酱香白酒领域。此次国标的出台,有益于行业健康发展。

     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战略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为全面振兴贵州白酒产业提供了良好环境。然而,酱香型白酒市场工艺混乱,鱼目混珠。长此以往,将对酱香型白酒产业特别是黔酒产业的技术保护和传承,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保护和传承酱香型白酒传统酿造工艺技术。目前,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采用的工艺主要有大曲酱香工艺、麸曲酱香工艺、碎沙酱香工艺、串香工艺等,个别企业有意混淆工艺特征。

  “酱香型白酒生产,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工艺不规范。”《华夏酒报》特约记者在采访中,受访者无一例外地强调道。

     在酱香型白酒原产地贵州省仁怀市,不同工艺生产的酱香型白酒,在基酒市场区分得很清楚,价格差距也拉得比较大。采用大曲酱香工艺的新酒高达5万元/吨,采用麸曲酱香工艺的新酒3.2万元/吨,采用碎沙酱香工艺的新酒2万元/吨。而早在2009年,串香工艺已被当地政府明令禁止。但是,《华夏酒报》特约记者也了解到,在仁怀市仍有企业偷偷采用串香工艺,单价仅为6000元/吨。

     所谓串香工艺,就是以食用酒精为原料,串蒸大曲酱香工艺的丢糟,采用固液蒸馏方法生产出有酱香味的液态法白酒。在《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中,所有专家均认为,所谓串酒工艺不应纳入标准覆盖,用“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加以限制。

     食用酒精是生产新型白酒最重要的基础物质,采用食用酒精进行勾兑已经成为一些新兴白酒品牌的新工艺,但这种新工艺与传统纯粮酿造工艺有着本质的区别。标准中否认了串香工艺,明确禁止添加食用酒精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坚持,也是追求高质量的保证。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既为贵州地域优势的酱香型白酒产品和质量,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也为全面复苏的黔酒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支撑。“国标有照顾行业中小企业的成分,规定比较大众。” 沱牌酒业副总经理李家民认为。对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的黔酒产业来说,这是一个“利好”因素。

     由于行业长期采用企业标准,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白酒企业仍采用串香工艺生产低端白酒。然而,串香工艺已经完全没有了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口感特征,难以保证产品品质。而《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对这种状况态度明确,有利于促进酱香型白酒的技术发展和创新。

     “串香工艺已经影响了仁怀白酒的良好声誉。所以,2009年以来我们坚决取缔了茅台镇采用串香工艺的小作坊,并将是否采用传统大曲酱香工艺生产,作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的入园‘门槛’之一。”仁怀市政府副市长、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罗欣告诉《华夏酒报》特约记者。

     长期形成的工艺不规范、口感不统一,已经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衡量酱香型白酒的标准就是口感。在《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起草小组2008年11月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华夏酒报》特约记者看到,“大部分酒样均有酱香明显、突出等风格特点,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窖香露头、杂味、味短、酸涩味、窖泥味、欠细腻、欠丰满、偏格等缺点……高度酒中约有10%的酒样,专家评价偏格,不属酱香酒。”

     其实,市场上类似这种“不属酱香酒”的酱香型白酒并不少见。为此,《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家组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分别给出大曲酱香型白酒和麸曲及其他曲酱香型白酒的色泽和外观、香气、口味、风格等感官评语文字描述,并反复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多次修改后形成评语文字描述。因此,《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为酱香型白酒技术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参照系。

     如今,酱香型白酒正在回归主流,未来3年—5年内却极难一统天下。盘点贵州的酱香型白酒企业,“散、小、乱”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千姿百态”。

     而《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对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作出了详细规定。《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对黔酒产业,特别是“散、小、乱”的中小企业而言,有利于其稳定和提升酱香型白酒的质量水平,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

     众所周知,酱香型白酒独特的生产工艺经过茅台等企业的广泛传播已经家喻户晓。随着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在消费白酒的过程中,将更多地关注更绿色、更健康的酱香白酒。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中提出的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实质上是指一些香精香料、甜味剂等添加剂的添加。《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禁止使用添加剂,不仅从源头上根除了添加剂非法添加或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添加过量的行为,也最大程度上保障了酱香型白酒的饮用安全。

  从这个层面看,《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势必推动酱香白酒的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黔酒“小富即安”、“固步自封”遭人诟病。《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后,将作为酱香型白酒生产、贸易和仲裁依据普遍使用。在这样的“外力”的推动下,“固步自封”没有了适宜的环境,必然促使黔酒产业在“标准化”上走得更主动、更积极,从而逐步扭转黔酒“小富即安”的劣根性。

     “内生动力与外力助推才能有效改变黔酒当前‘按部就班’的市场格局。”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负责人分析说。《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还有望作为酱香型白酒产品评定和酱香型白酒出口检验的依据之一。“《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出台,至少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这位负责人指出。

     白酒国际化步履维艰,除了思想观念、文化差异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白酒相关标准的缺乏。以茅台酒为代表的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和完善标准,并与国际接轨,《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为酱香型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占有地域优势的黔酒产业,在今后的市场博弈中,高擎标准大旗,有望继续占据优势,抢得先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