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二线白酒企业都在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打造而积极行动着。
两个月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筹)、四川日报集团《川商》杂志社、川商理事会联合众多媒体发起的寻找“川酒新金花”大型推选活动,在各地酒企中引起强烈反响,“寻找川酒新金花”报道组记者辗转数日,走访了四川省宜宾、泸州、邛崃、绵阳、双流、资阳、简阳等20余个区域,发现二线白酒企业正借助“中国白酒金三角”的产业政策背景,运筹帷幄,为品牌打造和技术升级制定出了全盘计划。
同时,四川省内各地政府也在积极配合着企业的战略,纷纷给出配套的规划政策,形成政企联动的有利局面。
然而,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要让川酒二线企业实现自创品牌和产业提升,也面临不少艰难和障碍。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的各个市、县、镇,甚至村都密集地分布着大量中小白酒品牌,仅邛崃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就有白酒企业500余家。
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0年,四川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57家,其中二线白酒品牌就有25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405.35亿元,同比增长38.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6.81亿元,实现利税261.32亿元,同比增长54.31%。
这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有115户,比2010年同期新增52户。除6大名酒企业外,其余近109户均为二线白酒企业.
川酒二线白酒品牌正在取得蓬勃的发展,但在品牌建设和产品升级方面,依然面临难题和瓶颈。
以宜宾为例,2008年以前,除五粮液[37.48 -0.90% 股吧]外,其他酒类企业品牌经营能力十分薄弱,2007年,宜宾市内除五粮液外的21户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广告费仅为649万元,只占销售收入的0.45%。
四川著名酿酒大师钟杰指出,川酒二线白酒企业在品牌升级中举步维艰,由于历史惯性短期内很难改变。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原酒加工基地之一,提供了国内市场80%的原酒,“四川会产酒,外省会销酒”的印象长期未能改变。
四川省相关领导去年提出,打造中国白
酒金三角,在“企业品牌构想”方面,要继续巩固提升“六朵金花”的世界品牌地位,加强以丰谷、小角楼、江口醇及高洲等其他梯队品牌企业超常规发展,从整体上形成梯队式区域性品牌合力,全面提升川酒品牌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打造过程中,川酒一线品牌如五粮液、泸州老窖[45.85 -2.65% 股吧]、郎酒等六朵金花是川酒崛起的中坚力量,但川酒板块的整体提升,还有赖于众多二线品牌的长足发展。”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崔兆全指出。
行业人事表示,二线白酒企业的发展,并非是为了抢占一线白酒品牌的市场空间,而是为了丰富市场层次。
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