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酒业的发展及酒类产品的质量。建国前夕,人民政府组建了华北酒业试验厂,其目的之一就是改进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从1952年至1989年间,有关政府部门组织了5届全国评酒会,其宗旨也是发挥样板作用,提升酒类质量水平。
1987年,当时,国家经委、轻工部、农业部、商业部在贵阳召开全国酿酒工作会,提出了著名的“四个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其核心就是优化产品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其后,又有一批酒类的技术、工艺、质量标准陆续出台。近年来,更有《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的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
不久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加强酒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全面部署。
建国60多年来,酿酒行业的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成绩有目共睹;但其间也发生过震惊全国的毒酒案、假酒案,问题不容忽视。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忧患意识。问题的发生既有外因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如某些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也有内因(如法律观念淡薄诚信意识缺失),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酿酒产业的发展和提升、酒类产品质量安全的强化首先要着眼于行业和企业自身,苦练内功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