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今年在四川高县和邛崃召开后,宜宾泸州片区浓香型大曲酒标准化生产培训会又在宜宾南溪县召开,这是四川省酿酒协会抓川酒质量成就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又一体现。
随着五粮液国际化市场的日益凸显,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等全国一线品牌也得以迅猛发展,红楼梦、叙府、江口醇、小角楼等区域性品牌更是毫不示弱,成为川酒新势力。
日前,《华夏酒报》记者就川酒的标准化建设问题,专访了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党组书记、会长崔兆全。
川酒产业为何独占鳌头
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构想之后,四川省启动标准化生产试点工作,推动该省白酒产业快速发展。
经过近3年的探索,四川白酒行业制定了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了酿酒生产工艺、原辅料验收、半成品酒、成品酒的检验、关键工序控制等标准。同时,在酿造工艺完善、现场管理规范、清洁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川内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达257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05.35亿元;主营业务突破千亿大关,实现收入1056.81亿元,提前两年实现千亿产业目标。
在我国白酒行业中,四川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我国浓香型大曲酒原创地和主产区,川酒也因此成为全国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2011年3月15日,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六朵金花”和江口醇、小角楼、高洲酒业等在内的首批24户白酒企业,荣获四川省浓香型、酱香型大曲酒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称号,这标志着四川省白酒标准化生产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为例,其新建投资的160万元的设备,不仅做到了清洁生产,同时还使出酒率提高了2%,优品率提高5%,仅此一项,在2010年就为企业增效近百万元。 “目前,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阻碍了白酒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崔兆全认为,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之所以能在2000多年历史中始终受消费者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行了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进行标准化生产。
那么,川酒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原因是什么?对此,崔兆全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推行标准化生产是白酒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将大幅提升川酒质量和优品率。可以说,浓香型大曲酒标准化生产对整个酿酒过程以标准化的形式予以规范,从而将白酒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使各项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川酒标准化建设的启示
生产标准化是衡量一个行业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直接影响行业和企业竞争力。川酒的标准化建设给我国日益激烈的白酒产业竞争留下了许多启示。
启示一:生产标准化是川酒从作坊式生产过渡到规模化生产的客观需要。崔兆全说,川酒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骨干企业已经由作坊式生产过渡到规模化生产,这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作坊式、经验式生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这就需要在行业中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化带动科学化、现代化。与此同时,随着白酒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整套科学的川酒生产标准逐渐形成,这就为川酒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使川酒从传统经验式生产向现代工业化生产转变提供了可能。
启示二:生产标准化是提升川酒质量与科学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崔兆全表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的保证在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法就是标准化。好品质来自标准化,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川酒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使操作工人对酿造技艺的掌握将更加熟练,工艺操作更加规范,将大面积地提升川酒质量和优品率。
启示三:生产标准化是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打造中国白酒国际性区域品牌的迫切需要。崔兆全说,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是川酒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川酒产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就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白酒区域品牌。没有系统、完善、高水平的标准化体系,绝不可能支撑起国际性区域品牌。对此,四川省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将川酒产品规范化,并进行质量控制,有利于川酒产业群资源合理利用,将区域品牌打造成国际品牌,将中国白酒推向国际市场。

启示四:生产标准化是增强川酒综合竞争力,实现川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崔兆全说,川酒率先启动标准化生产,在管理上与国外先进酒类接轨,使川酒的质量安全更有保障,极大地提高了川酒知名度与美誉度,川酒板块领先优势继续保持。
当前,白酒产业景气度不断提升,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于是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多产、快产才是王道,标准化生产体系可以暂时缓一缓、放一放。对这种现象,崔兆全分析认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之下,高潮过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后必然面临回落,甚至跌入谷底,到那时,市场竞争更加残酷激烈,大家比拼的是品质,如果没有长期积累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再去补上质量这个短板,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对此,崔兆全强调说,川酒要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现在起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川酒的可持续发展。
6月3日,宜宾市召开标准化工作会议,拟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推进酒类产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宜宾产品竞争力成为宜宾发出的最响亮的声音,这标志着宜宾已从“宜宾制造”迈向“宜宾标准”。崔兆全说:“宜宾泸州两市是‘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区域,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基础良好、条件具备、氛围浓厚的地方,成为川酒标准化生产的模范和标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