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 青岛龙海集团在波尔多 Entre-Deux-Mers地区收购拉图拉甘酒庄,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交易的重要意义也逐渐显现出来:对拉图拉甘酒庄的收购拉开了中国投资者海外收购酒庄的大幕。中国资本已经不甘于停留在对进口葡萄酒的销售层面,开始加速向产业链上游进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投资者正在不断渗透和改变着全球葡萄酒行业格局。
中资频频出手
波尔多以其与顶级奢侈品及高端投资不可分割的联系,成为中国投资者兴趣的焦点。当年龙海集团收购拉图拉甘酒庄时,负责这笔交易的波尔多地产代理商A2Z公司的Daniel Carmagnat就承认:“该酒庄吸引人之处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由于其位于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葡萄酒产区。”
随后,香港A&A国际集团购买了波尔多最古老的酒庄之一——黎塞留(Richelieu)的控股权;2010年11月,一位中国亿万富翁买下了位于布朗坡地产区(Cotes de Bourg)的拉菲特酒庄(Chenu Lafitte),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了他的儿子。
2011年2月,玛歌产区d’Arsac酒庄的所有者Philippe Raoux将其位于拉朗德—波美侯(Lalande-de-Pomerol)产区、面积20公顷的维奥酒庄(Chateau de Viaud)卖给了中粮集团。3月,华裔珠宝商沈东军以个人身份收购波尔多百年名庄乐朗酒庄(Laulan Ducos)。
中资瞄准波尔多高端酒庄频频出手,这些收购案的背后动机一直是业界争议的热门话题,但最终也没有定论。许多人认为,从对拉图拉甘和拉菲特酒庄的收购可以看出,其吸引中国投资者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名称与波尔多一级庄相似。
原拉菲特酒庄庄主Philippe Darricarrere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反驳,称中国投资者不仅购买了拉菲特酒庄的名称使用权,还包括其葡萄园及酒庄,但Darricarrere也承认,拉菲特酒庄与著名的一级庄拉菲的名称相似这一巧合可能会对收购方有一定影响。
“我认为,最初令他们钟情的是拉菲特酒庄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景观。酒庄位于多尔多涅河(Dordogne River)畔,有着古老美丽的公园和建筑。据我所知,他们已经打算在这里开发葡萄酒旅游项目,当然,拉菲特也不失为一个非常出色的品牌名称。”
受欢迎的“入侵者”
总体而言,继英国、丹麦、爱尔兰以及日本投资者纷纷涉足波尔多酒业后,波尔多酒庄对中国投资者的“入侵”还是持欢迎态度的。
根据波尔多葡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萄酒行业协会(CIVB)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的波尔多葡萄酒进口量和交易额均名列榜首,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波尔多葡萄酒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中国对波尔多葡萄酒进口量高达3万千升,首次超过德国居榜首。仅内地葡萄酒进口量就达2.29万千升,比2009年增长67%。与此同时,2010年全年交易额较2009年猛增127%,共成交4.15亿欧元,是交易额第二大国英国的近两倍。而香港的2010年交易额高达2.51亿欧元,占波尔多葡萄酒出口总交易额17%,比2009年上涨130%。与2008年相比,中国对波尔多葡萄酒进口量猛增191.3%,交易额增长216.4%,排名从第6位增长至第1位。
CIVB主席Bernard Farges认为,中国投资者收购波尔多酒庄将进一步推动波尔多酒对中国市场的出口。 “这些人对这项投资有足够的信心,他们会为酒庄注入大量资金以酿造出伟大的葡萄酒,继而打开通往新市场的大门。”他说。
最终改变格局?
历史以来,海外资本收购了波尔多酒庄后,一般都遵循酒庄原有的经营模式,酒庄仍然通过当地酒商进行相关贸易活动。
中国投资者显然无意于掩饰他们希望获得更大的控制权,以及缩短从葡萄到酒杯的供应链这一意图。在每一桩并购发生后,对中国市场的销售随即产生。乐朗酒庄今年所产的15万瓶葡萄酒将全部销往中国,而之前,该酒庄产品销往全球近40个国家。
当然,缩短供应链并不是中国投资者的唯一目的。中粮集团副总裁迟京涛承认:“我们的战略是建立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供应链,这样可以杜绝假货,从而让客户放心,而收购维奥酒庄有助于实现这一战略。”
然而,他们绕开酒商和现有销售网络的销售策略的确使令一些人感到吃惊。波尔多酒商Francis Anson称:“以往就有很多外国投资者来到波尔多投资酒庄及葡萄酒出口贸易,但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延续了原有的多市场出口模式,很少有人将酒庄所产的葡萄酒全部出口至本国市场。”
中国人对在波尔多酒庄的投资热潮无疑将长期持续下去,一旦看到有人通过控制供应链将所有葡萄酒都进入到中国市场而获得了理想的利润,其他人肯定会跟风而动。
中国人的投资对波尔多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有人猜测,最终中国投资者将对波尔多的葡萄酒风格产生影响,使其更加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在两家中国人所有的酒庄担任顾问的Stephane Toutoundji说:“中国人更喜欢柔软顺滑、风格优雅、口感平衡的葡萄酒,不喜欢单宁和橡木味过重的酒,也不喜欢苦涩的味道。”
然而,波尔多的传统主义者能够容忍中国人改变波尔多酒口感吗?在利润的诱惑下,波尔多酒庄能否抵挡住这一潮流呢?随着波尔多葡萄酒逐渐变成中国市场的专利,世界其他产区会在中国市场争夺战中宣告失败吗?中国投资大军对波尔多葡萄酒行业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相信几年之后就可见分晓。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