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需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反观中国白酒,在若干年前,由于社会物质生活的匮乏,普通消费者“难求一醉”,可谓稀缺。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白酒市场早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何来稀缺一说?
“白酒市场的饱和是一种相对状态,如果把当前的白酒产品结构比喻成一个金字塔,中低端产品的体量可谓庞大,即便是高端产品,消费者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但如果继续向上延伸,还有极少量的珍稀资源,由于酿造工艺和生产条件的局限,这部分资源注定是不可复制的,喝一瓶少一瓶,喝一口少一口,只能满足极少部分人的消费需求。”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吉洲表示,白酒的品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位于“塔尖”上的珍稀资源,必须具备不可比拟的品质优势,这种优势浓缩了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的精华,取决于环境、原料、年份、工艺等各方面近乎苛求的条件,这正是其稀缺性的根本保证。
此次沱牌集团亮相于“奢侈品”展区的主打产品是“吞之乎”——一款酱香型白酒,近年来虽有郎酒的快速崛起以及五粮液重拳出击“永福酱酒”,但同为“六朵金花”之一的沱牌也出产酱香型白酒,却鲜为人知。在沱牌展厅,很多参展客商都对此表示疑惑。“沱牌的酱香型产品的确不为消费者所熟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量太少了,市场上很难见到、喝到。”蒲吉洲不厌其烦地回答。
据了解,“吞之乎”目前年产量只有万余瓶,系沱牌公司用15年酱香基酒调制而成。“沱牌公司一直以来都有少量酱酒生产,不过以前都是用于给浓香型产品做调味使用,常年累月就积累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了一定数量的酱香基酒。”蒲吉洲介绍说,后来,沱牌公司与同行企业进行技术交流的时候,这些酱香基酒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在认真分析了当地的微生物环境和酿造工艺之后,一致认为沱牌的酱酒达到了极高的质量水平,并且具有独特的典型风格,“公司于是有了研发酱香型高端产品的打算,到这时,酒窖里的酱酒已经沉睡了几十年,所以,我们才有足够的资源保障,用15年基酒来调制‘吞之乎’。”
可见,中国白酒由于工艺的独特,完全具备奢侈品的“稀缺”基因。奢侈品的概念是不断延伸的,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代表,比如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就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三大件”,此后又逐渐衍变为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手机等等,很多物品由最初的“奢侈品”转而成为必需品、大众消费品。对于白酒来说,奢侈品的定义也在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在满足当前大众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优选出极少量的珍稀资源,品质不可复制,产量难以增加,这便表现出白酒行业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由追求产能的扩张,到品质的创新突破,将传统酿造升华到精益求精的打磨雕琢,对环境的依赖、对年份的考究、对工艺细节的“敏感”,集于中国白酒之一身,其“稀缺”基因已显露无疑。
“其实公司在‘吞之乎’之上还有一款‘天子呼’的产品,一年只能生产几千瓶。”蒲吉洲透露说,众多参展客商不由生出神往之情。
稀缺彰显价值,中国白酒首度亮相“奢侈品”舞台便出手不凡。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