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市场不稳定 质量难控制 啤酒原料行业期待规范化
来源:  2015-12-21 09:23 作者:

     “相较中国啤酒行业当前的快速发展,原料行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甚至可以说,啤酒原料行业是中国啤酒产业链中的短板,这也是造成国产啤酒长期依赖进口原料的根本原因。”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首届)啤酒高峰论坛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农学院教授白普一表示,啤酒行业未来的有序发展,不仅需要在营销、生产等方面大胆创新,还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要从源头抓起,提高啤酒原料行业的规范化程度和综合质量水平。


    麦芽产能过剩波及行业健康发展


     “2010年,我国啤酒大麦进口量占总使用量的65%;而大麦的使用量是365万吨,做麦芽约320万吨左右,而啤酒企业自有的麦芽生产量大约有60万吨左右。但实际上,每年我国的麦芽需求总量大概280多万吨就已足够了。上述情况充分说明,麦芽、大麦的产量都是过剩的,处于产能和使用量大于实际需求量的状况。”白普一向《华夏酒报》记者介绍,由于供大于求,导致啤酒产业链上游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衍生出恶性竞争,麦芽企业依靠压低价格来抢占市场。而对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原料采购不稳定等关键问题,则无暇也无力顾及,“长远来看,这不仅影响了原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啤酒产业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由于原料行业发展相对啤酒工业的滞后性,直接造成了我国大麦市场的二元化格局。“既要从国外进口,又有国产原料,随着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带来了市场的不稳定和质量的难以控制。”白普一介绍说,比如2007年冬天到2008年初,啤酒大麦价格激增,当时一吨麦芽卖到5000元,很多啤酒厂难以承受,只好急剧减少用量,导致啤酒大麦的用量减少;但是,这一年国产大麦产量很高,达到300多万吨,供求落差导致啤酒原料生产企业和农民受到了很大损失。“产业链上游的不确定因素,使利润水平难以保障,上下波动,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利于啤酒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而在2010年,我国啤酒行业盈利水平有所提高,白普一认为,这与2010年11月份以前啤酒原料价格处于低位有关。2010年,中国进口啤酒大麦236.75万吨,比2009年增长了36.18%,全年平均进口单价比上年下降9.42%,但自2010年11月份,大麦价格开始出现反弹,持续走高,2011年3月份,进口大麦价格同比上升43.5%。“这必将影响啤酒企业在2011年的盈利情况,必须重视原料成本大幅升高的预期。”白普一表示。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农学院教授白普一

 


    转变意识主动作为龙头企业责任重大


     对于困扰国产啤酒的原料短板问题,白普一认为,首先要转变意识,从信息平台的建设、优质品种的选育,种植技术规程的制定等基础工作入手,理顺原料行业的内部脉络,继而对国产啤酒产生良性促进作用。


     “目前国际市场的大麦行情是比较透明的,基本可以做到前瞻性预测,保证生产企业从容应对,问题主要集中在国内种植一线的信息滞后,广大农户很容易受到一些投机经销商的误导,被动盲目地种植生产。”白普一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国内啤酒原料行业的尴尬处境,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的,经销商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在农户中散布虚假信息,导致原料行情波动,原料紧缺时,竞相抬价争抢,甚至不顾质量、恶意抢购,助长了部分农户掺杂使假的心态,直接影响了国产啤酒大麦的市场形象;而在原料充裕时,一些经销商又不按订单收购,压级压价,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在这个波动的过程中,农户和生产企业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损害。”

 


     对此,白普一建议,应该建立一个保护大麦种植农户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统一发布、统一指导,借此规范啤酒原料市场的秩序,杜绝投机炒作行为。“事实上,当前国家在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啤酒大麦被划入轻工业原料一类,并没有被纳入其中,对于啤酒原料行业,这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白普一强调说。


     白普一认为,国内啤酒原料行业应强化质量意识,由单纯追求数量转变为强调品质,“以原料质量为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抵御市场波动的有效手段,无论何时,优质原料都是抢手资源。”他具体分析说,啤酒原料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整合多方面资源,如农业生产单位、育种单位、麦芽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的质量管控、检测部门。“与科研机构合做,解决良种繁育的问题,以生产实际为指导,制定更加精确的大麦质量分级标准,与农业部门合作,针对啤酒大麦的田间管理,制定详细可行的技术规程,这一系列工作都是提升大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最后,白普一还提到,啤酒原料问题的解决,需要龙头企业主动出击,发挥带动和主导作用,“一方面,促进销售市场和原料基地的对接;另一方面,在科技攻关上积极作为;同时,行业要呼吁政府相关部分的政策立项,为啤酒大麦发展提供保护和支持。”他说道,“随着中国啤酒行业整合的初步完成,龙头企业将更注重从产业纵深的方向整合资源,将品质作为主导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


     我们必须要重视原料行业,从源头重视食品质量安全,从产业链上游就着手塑造品质优势,这是中国啤酒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方向。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苗倩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