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白酒业超常提速的时代,这是一个新名牌层出不穷的时代。
这是一个消费者趋向理智的时代,这是一个公信力遭遇危机的时代。
恰恰是在这个中国白酒业高歌猛进、持续井喷式增长的时代,媒体曝出了“红心”咸鸭蛋“苏丹红”事件,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地沟油致癌事件,海南“毒豇豆”事件,“漂白”蘑菇、“化学”火锅等事件。
2011年,河南双汇“瘦肉精”被曝光,上海超市发现“染色馒头”,这些让人望“食”兴叹的事件不仅削弱了中国食品品牌的公信力,也影响了整个中国食品行业的公信力;这也让我们在警钟声中想起了十几年前的“朔州假酒案”。“朔州假酒案”不仅造成27人丧生,也使中国白酒公信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朔州的白酒企业几乎全部陷入停顿状态,山西名酒“汾酒”“杏花村”也无辜受牵连,销量大跌。中国白酒销量从1997年710万千升的巅峰开始下滑,2004年中国白酒销量跌至谷底,仅有311万千升,跌幅达到56%。
痛定思痛,在中国白酒业即将跨入大整合的时代,我们必须构建白酒公信力,才能实现振兴白酒的目标,才能锻铸“中国白酒”的核心 价值。
那么,如何构建中国白酒行业的公信力呢?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以人为本,保护人民健康
老子说过:“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是白酒的消费者,是白酒的上帝,是判断白酒好与坏的主宰,更是白酒发展的根本。所以,白酒业要构建公信力必须以人为本。
现代人常说:“神马都是浮云,健康平安最给力”。人类祝福的核心词汇“健康”“富裕”与“幸福”必定是将“健康”排列在第一位的。要构建白酒公信力,首先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白酒有益于人的健康。
首先,要倡导科学饮酒。现在,许多白酒经销商为了追求销量把饮用白酒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但是醉酒和酒精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的摄入都必须掌握一个度,喝酒也是如此。长期过量饮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的危害很大。为了维护白酒公信力,我们必须倡导科学饮酒。
笔者认为,对于“科学饮酒”这个概念,整个白酒行业有必要认真、深入地进行一番研讨,譬如怎么喝叫做“科学饮酒”?喝多少才为“科学饮酒”?每个人对酒精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如何区别对待?能否有一个相对科学的数字化计算模式作为参考依据?
更近一步说,饮酒究竟能否有一套既科学文明又充满快乐情趣的模式和方法,让人们既感受到饮酒的快乐又不致伤害身体?总之,白酒确实需要一套“科学饮酒”的方法和形式。
其次,要提升白酒品质。管理思想家汤姆·彼得斯说过:“质量等于利润”。其实,质量也等于产品的公信力,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佳保证。
纵观食品中的毒奶粉、瘦肉精、苏丹红事件,都是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众所周知,标王秦池的受难也是因为媒体报道了秦池酒的基酒产地有问题,所以,保障白酒质量是构建白酒公信力的根本。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白酒产品质量过硬呢?
我们认为离不开“水、料、窖、机、法、艺”六大基础资源。因为“水”是酒之魂;“料”是酒之涵;“窖”是酒之屋;“机”是酒之器;“法”是酒之度;“艺”是酒之神。
诚信经营,保卫白酒安全
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使整个中国民族奶业陷入了巨大的“公信”危机之中;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出现使人们再也不敢沾火腿肠了;上海华联等超市被查出销售“染色馒头”后,上海超市货架上馒头乏人问津……
生活中“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太多了,让人深恶痛绝。这也给我们提了醒,中国白酒产业提速的关键时刻,谨防“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们警惕白酒业危机事件的发生,不光是为了经济利益,更是为了维护白酒行业的公信力。
在中国消费者的心中,十年前的“朔州假酒案”产生的阴影也许并没有完全消失,标王的“后遗症”也许还在渗透,中国的白酒安全依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那么,为了构建白酒行业的公信力,确保白酒安全,我们还须做好两件事。
杜绝假冒伪劣
据不完全统计,白酒行业约有1.8万家生产企业,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8800多家,仍有近万家白酒企业游离于食品生产监管范围之外。白酒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入行门槛低,小作坊式的生产形式大量存在,极可能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和白酒安全隐患。
其一,一些家庭作坊式酒厂生产条件落后、卫生条件差、检测手段不齐全,不能严格执行标准。面对高利润,一些小企业还可能铤而走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其二,我国白酒业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标准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差距很大,标准化体系不健全,标准的出台实效很差,跟不上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标准严重滞后,远不能适应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也严重影响了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少白酒企业设备老化,检测手段落后,因此所产的白酒质量无法得以保障;
其三,政府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力量对散乱、隐蔽的小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导致白酒低端产品市场长期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民以食为天,白酒安全就是“天大的事”。因此,我们要确保白酒安全。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严格生产许可和市场流通制度,提高行业进入门槛,保障白酒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白酒质量安全水平,把好源头质量关,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白酒和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对白酒生产企业按时举行专项整治;白酒业的管理标准设定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新形势;要政策鼓励白酒企业设备更新,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与仪器;加强舆论监督,要抵制虚假保健品宣传,要支持媒体积极参与市场监管,及时曝光违法企业和违法产品;在加强行业自律的同时,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管。
诚信经营
曾经有媒体记者问笔者:“作为卖酒人,你怎样才能把你的酒卖出去?”笔者的回答是:“诚信永远比精明更服人!”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市场上奔波,对如何构建白酒公信力有了一些体会。作为一个“卖酒人”,首先要讲诚信。因为白酒公信力的形成和市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要想让消费者完全相信你推销的白酒品牌,关键点就是诚信。
一直以来,我们企业坚持“质量首倡、诚信首誉、安全首责”,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白酒,从而对得起消费者、对得起顾客、对得起社会。
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在参加“两会”时曾说:“我们坚持做道德食品,让每一个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其实,我们不仅在白酒质量上做“道德食品”,在白酒营销渠道建设、服务消费者上也力求诚信。
人以信立,事以信成。稻花香产品形象宣传一直避免用广告“轰”一下的功利主义做法,而是利用“星光大道”“活力天使”等节目与广大消费者达到情感和心理的认知与相融。稻花香在渠道建设上实行厂家、客商、消费者共赢的“三位一体” 经营模式,对所有客户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回访,与客户交心谈心。正是这种相互沟通与诚信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诚信服务不仅为厂家、商家和消费者实现共赢提供了保障,也让稻花香品牌具有了一定的公信力。有了公信力,稻花香的市场开发势如破竹,迅速打开了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等大片市场,销量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同时,也使稻花香品牌形象和价值不断提升, 2010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了稻花香的品牌价值为83.65亿元。
在公信力危机的时代,白酒业必须坚持诚信经营,只有消除了白酒业的安全隐患,才能大大地提高白酒业的公信力。
开拓创新,顺应潮流发展
孙中山曾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君子犯义、小人逐利”思潮泛滥的年代,构建白酒公信力是潮流,也是所有白酒企业共同的追求。
那么,如何才能顺应潮流呢?
文化创新
中国白酒虽然是世界四大名酒,文化外延很广,但缺少白酒文化的灵魂,不能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酒一样风靡全球。目前,我们一说到威士忌,大家都知道是“生命之水”;一说到白兰地,就知道它是“葡萄酒的灵魂”;古俄罗斯文献中的“伏特加”意为“药”;啤酒被誉为“液体面包”,黄酒誉称为“液体蛋糕”。然而,白酒没有确切的营养文化概念,这是白酒文化的遗憾。
我们说起白酒文化,一线品牌在讲“家文化”,小作坊的白酒品牌也在大打“家文化”牌。你家打出了“红文化”,我就来个“红红红”,搞得消费者见多不怪,对中国白酒的认识更加模糊了,从而导致了中国白酒文化公信力的下降。
实际上,关于白酒的源起至今都没有统一的口径,很多白酒企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自说自话,各炒各的概念,搞得消费者脑袋都大了,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相信谁。当对白酒文化的认识是“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消费者对白酒文化肯定会嗤之以鼻,认为所有的白酒文化都是炒作,如此下去,我们必然会丢失消费者对整个白酒产业的信任感,白酒行业必将失去公信力。
产品创新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构建白酒公信力,必须要有“根”。那么,白酒的“根”在哪里?
笔者认为,白酒的“根”就是白酒产品。我们必须进行产品创新,使白酒公信力有“根”。
在中国,白酒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许多名牌白酒都有创新产品,但是,仅此还不够,我们必须顺应潮流,把握市场的脉搏,找到白酒创新的方向。
什么是白酒创新的方向呢?
笔者认为,一是从低端白酒向高端白酒创新。白酒产品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档次。譬如“稻花香”产品,从过去的普通产品到而今的“清样”酒,品质风格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是从传统白酒向活力白酒创新。目前,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推动了白酒事业的发展。生物技术、分析技术的突破,为传统白酒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创新条件。21世纪,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三峡大学与稻花香集团倾力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白酒创新,在白酒产品研制中,对人体有副作用的微量成分做“减法”,对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做“加法”,历时6年成功研制出稻花香活力型酒。白酒专家一致认为,“稻花香活力型”白酒对构建“绿色酒、营养酒、文明饮酒、健康饮酒”的和谐酒文化有重要意义。
三是从普通白酒向保健白酒创新。白酒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白酒、低度白酒、纯净酒、保健酒的演变过程。新世纪,“保健酒”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超过了白酒的市场增长率。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传统保健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保健酒期望值日益增加的需要,保健酒必须进行工艺创新。
目前,许多白酒厂家在中药浸酒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尝试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效用更为明显的功能药酒。这不仅解决了传统中药提取工艺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多、纯度低、吸收慢等问题,也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针对每一味药材的使用,将其有益成分单独进行提取,最大限度地提取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去除了药材中的无效或有害成分。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保健白酒一定会成为白酒业熠熠闪光的焦点。
在中国白酒产业提速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不能提高白酒的品质,如果我们不能保证白酒安全,白酒业也绝不可能长足发展。所以,白酒业必须遵循以上三大原则,防范于未然,杜绝类似“朔州假酒案”的危机再次发生,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白酒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