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兰州典型假酒档案 揭开假名酒屡禁不止真相(1)
来源:  2015-12-21 09:22 作者:

  从劣质包装劣质灌装到真酒瓶 防伪标签移花接木

        揭开假名酒屡禁不止真相

  随着茅台酒、五粮液等名酒价格不断走高和市场持续供销两旺,市场上假酒销售也屡禁不止,而且其制假、造假手段不断升级换代,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虽然有顺口溜说:“兰州喝酒有绝窍,光换牌子人不倒。每年牌子都更新,就是造假也难追。”但是,根据兰州市工商、酒管局等执法部门调查显示,酒类专卖店、名酒批发店、宾馆成为假酒重灾区,“经营名酒的餐饮业、酒类批零企业或个体户多数以上涉嫌名酒假冒”。

  目前,通过几年的大力清理整顿,加之一些酒类生产企业不断更新防伪技术、强化打假措施,市场上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制假手段越来越高超、售假渠道越来越隐蔽,相关部门的执法和监管也越来越艰难。

  据了解,一瓶假酒出手后获利最少在10倍以上。那么,在兰州名酒专卖店林立的背后,包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消费者又将如何辨别真假名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执法部门和一些业内人士。

  兰州典型假酒档案

  5月9日,兰州市城关区联合执法队进行例行检查时,在西关一无证商行查获30箱假酒。这些假酒通过勾兑,灌装成中高档的蓝色洋河经典等名牌白酒。此次查获的假酒大多为成套包装,制作工艺精良,仿真程度高超。

  5月8日中午,兰州市工商局榆中县局和平分局会同公安部门,查处了辖区3年来最大一起涉嫌制造假酒案。不法分子用批发价一瓶仅为6、7元的绵竹大曲、“尖庄”酒勾兑、灌装出售价达800多元的“国窖1573”。共查获涉嫌仿“国窖1573”包装300余套及已包装好的假酒20多套,案值达20余万元。这批假酒且除酒本身以外,其他使用材料全部为目前市场上“国窖1573”的标准包装,防伪标识与真品难辩。

  5月5日,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拱星墩工商所接到举报,在城关区深沟子查获一假酒窝点。查获原料用酒19桶约950公斤及3000余个名牌酒空酒瓶。其全部采用专业饮料灌装设备,设备之先进也是近年来所罕见的。

  4月28日,兰州市工商局安宁分局在节前酒类市场专项检查中,在安宁区北滨河西路一礼品超市查获五粮液、剑南春等6个品种的涉假白酒。为了卖假酒,牟取暴利,商户挖空心思在货柜下面设下暗道,以逃避检查。

  3月14日,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在对辖区检查时,在民主西路、永昌路等多家酒品专卖店查获各种假冒名酒200多件。

  3月10日,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巡查大队根据前期蹲点摸排,在雁滩金雁花园一洗车店查扣近百瓶货值3万余元的假冒名牌白酒。

  1月19日,兰州市工商局在市场经营秩序综合整治行动中,查处两家假酒制售窝点,查获成品、半成品假冒茅台、五粮液等5个品牌的假酒2000余瓶以及各类假冒包装、防伪标识、QS标志等3000余件,涉案货值近50万元。

  “一线品牌造假大都是回收瓶”

  这些假冒名酒又是如何出笼的?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巡查大队队长蒲东海根据多年来查获假酒的案例,介绍了一些假冒名酒出笼的内幕。

  “如今假酒生产已从最初的劣质包装加劣质灌装,发展到了利用真酒瓶、标签、防伪标志移花接木假冒。而且假酒制售也从单个小作坊操作发展到产、购、销一条龙规模化的生产模式。”蒲东海介绍,造假者一般是选择一些名牌高档酒,以及时下销售较好的白酒进行伪造加工,从收购酒瓶、包装盒到制造、包装销售,一批假酒在几天内就可以上市。

  据调查,消费者在就餐时几乎都不会将酒瓶及包装盒带走,因此出售酒瓶和包装盒也已经成了一些酒楼、餐馆的一种“业务”。有些酒楼、餐馆的服务员在为顾客服务后,都会将包括酒挂、酒瓶、商标、内饰、包装盒等在内的物品成套保留下来,连同带电脑防伪标志的纸箱一起卖给回收者。

  现在的造假者不仅隐蔽深,而且都化整为零,不像以前那样在一处集中造假,他们按生产“流程”分工分开各在一处,有的负责提供名酒瓶,有的负责专门提供包装盒,而且以重金委托一些专业印刷厂、纸盒厂等进行专业印刷、加工,然后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办法进行“总装”。这样不仅执法人员难以掌握、发现。而且他们用真酒瓶、标签、防伪标志等进行包装的“假酒”更是可以乱真。

  “现在查获的假酒,涉及一线品牌酒的基本都是回收瓶。”蒲东海表示,造假者为了安全,基本上不使用酒精作原料,假酒的原料一般是用低档酒或散装白酒,中低档酒用散装白酒灌装,中高档酒则用低档瓶装酒勾兑灌入。

[1] [2] [3]

编辑:王晓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