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党组书记、会长,四川省酿酒协会会长崔兆全说:“标准化水平是一个行业科技与发展程度的反映,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当今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下,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标准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竞争力。”川酒是四川省的传统优势产业,面对当前工业化、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加快川酒现代化步伐,继续保持川酒领先优势? 请看宜宾白酒在标准化的引领下,实现的品质之变、品牌之变、规模之变——
川剧《变脸》是“川剧鬼才”魏明伦的得意之作,融入了他数十年的功力,可以说是中国最神秘也是最具“杀伤力”的秘技。在宜宾白酒中,能让宜宾白酒在品质、品牌、规模、产值上跃上一个新台阶的秘技,当数白酒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对此,《华夏酒报》记者对标准化生产给宜宾白酒带来品质、品牌、规模之变进行了全方位的追踪调查。
品质之变
宜宾白酒尤其是五粮液白酒,以其“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闻名于世。这种品质的日臻完善,除了不可复制的独特气候、水土等自然环境外,还缘于宜宾酒类企业始终以浓香型白酒标准化为其衡量标准,特别是五粮液始终围绕人、机、料、法、环、测为核心来抓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从产品到制造过程再到原辅材料的标准化系统工作思路,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1988年,从五粮液酒获得我国第一张产品认证证书以来,五粮液质量体系于1993年相继通过了中国方圆质量认证和法国国际质量检验局BVQI国际质量认证,从而走在了全国行业前列。
在“为消费者而生而长”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五粮液集团又于2005年10月开始实施了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认证,2007年率先在行业将质量管理体系与食品安全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2008年、2009年,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顺利通过了国家认证机构的审核。
深入到五粮液集团采访,你就会明白,为了确保五粮液品质,他们树立了“质量从原材料抓起”“细节决定成败”“质量一票否决”的三大意识,在原材料筛选上,形成了“前置控制”和“实时反馈控制”相结合的优秀绩效改进体系;在生产管理中,率先提出了“预防、把关、报告”的“三并重”,以及由“六道防线”衍化提升的10个关键过程和72个专检点的质量管理思想。难以想象的36道防线,不仅两次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而且铸就了五粮液的优秀品质;在科学检测上,五粮液集团在白酒行业中率先建立了国际领先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近十年来,他们投入巨资,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和设备,为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如此,他们还建立了质量一票否决制度。这应该说是确保五粮液内在品质的锐利武器。
高洲酒业的高速发展,实际上也是在其追求质量制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杨永祥为首的决策层懂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道理。在建厂之初,他们提出的“抓质量求生存,抓管理求效益,抓市场求发展”的指导思想,一直没有改变。
不仅如此,高洲酒业还秉承“产品安全为本,质量求精、客户满意,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白酒”的质量方针,严格把好质量管理三大关口。第一道原辅材料关:公司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门对购进的原辅材料,如高粱、小麦及其生产设备和窖泥培养用曲等进行严格的检验,严防粮食有发霉变质、生产设备不符国家标准等的不良现象发生。
同时,高洲酒业还加强与在质量管理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合作,共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向他们采购优质的原辅材料。第二道生产验收关:质管部和陈勾部会对生产出的白酒进行严格验收,保证各项理化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后才能进入包装程序。最后一道关是包装检验:包装工人对每瓶酒进行仔细的感官检验,确保产品无色透明、无任何沉淀物才流向市场。
除此之外,高洲酒业还发动全体员工对产品的每道环节进行监督,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奖惩体制,以提高公司上下的质量意识。
对此,高洲酒业董事长杨永祥向《华夏酒报》记者说:“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及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管理,记录的完善、动态信息,使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浓香型白洒优质率同比增长102.1%。”
可喜的是,宜宾白酒已成为江苏洋河、湖北稻花香、山西汾酒等酒企选择的基酒,这足以说明宜宾白酒的品质是被业界公认的,是一流的。
品牌之变
可口可乐公司总经理曾自信地阐述了无形资产的魅力:“即使可口可乐公司把所有家底都赔光,单剩可口可乐这个牌子,就足以东山再起。”这足以说明品牌本身具有一种难以估计的价值。
宜宾白酒不论在品牌影响力,还是在品牌数量上的嬗变都是缘于标准化生产的全面实施与坚持。

五粮液被业界誉为“国酒之源,巅峰之饮”。但是,五粮液对品牌价值的认识是,创业难,守业更难。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要使开发的品牌成为名牌,继而使名牌变为“民牌”——群众心目中认可的名牌,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维护,如果稍不注意,名牌就可能有“砸锅”的危险,重新变为非名牌。因此,一个企业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才有生命力,才能成为生命型企业。
这个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五粮液集团副总经理刘友金的回答非常简单,“标准化”。1995年,五粮液品牌价值跃升至31.56亿元,第一次进入中国食品行业领跑地位,2010年,品牌价值飚升至526.16亿元,15年增长了近17倍,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十一五末宜宾白酒业相关数据统计

在品牌数量之变方面,宜宾市十分重视白酒品牌建设,几年前,宜宾白酒中的“中国驰名商标”只有五粮液,而现在,除了五粮液外,还有“五粮春”“红楼梦”“金潭玉液”“叙府”“华夏春”等7大全国性品牌。除此之外,“故宫”“竹海”“君子”“金南福”品牌已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
宜宾白酒品牌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究其原因,正如宜宾市经信委副主任、宜宾市酒类协会秘书长兰国宾所说的那样:“我们除继续加大对五粮液、五粮春、五粮神、五粮醇等知名品牌的宣传力度外,市里对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的广告费视为实现的利润进行考核奖励。重点扶持一批已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一定实力的新品牌积极争创国家、省名牌。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酒类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首次获得四川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的酒类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为了做强做大宜宾白酒产业,宜宾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标准化生产工作力度,到2015年,品牌酒产量将达100万千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四川省著名商标13件,新增全国性品牌1个—2个,区域性品牌3个—5个。
规模之变
规模彰显着实力,宜宾市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使白酒产业快速嬗变,迅速扩张。
到“十一五”期末,宜宾白酒生产企业发展到28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家,全市规模以上酒类企业完成酒类产量34.29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488.89亿元,白酒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实现124.97亿元,利润实现80.86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38.35%、83.35%、124.77%和147.32%,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分别占全省的46.26%、47.82%和53.25%,比2007年实现了产量、销售收入、利税三个翻番。其中,产值已达到四川省的50%、全国的20%。酒类产业已经成为宜宾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白酒产业对宜宾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7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宾经济一号支柱产业。
就企业而言,实施标准化生产后,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0年,高洲酒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利税1.41亿元,同比增长55%。红楼梦酒业实现销售收入6.36亿元,利税实现8946万元,现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知名白酒品牌。五粮液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03.61亿元,实现利税111.55亿元。
对此,刘友金深有感触地向《华夏酒报》记者说:“我们将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制订高于或者优于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使其成为五粮液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站在国际的高度,发挥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规模、质量、文化等优势,引领中国白酒行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促进民族产业更加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规模之变,还体现在自2008年以来,宜宾白酒企业的集体扩能。到目前为止,宜宾市282家酒类企业90%以上的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能,其中,尤以五粮液6万吨陈酿工程、高洲酒业2. 5吨籁棚新区工程、叙府酒业3万吨李庄新区工程、华夏酒业2万吨康家坝工程、红楼梦酒业10万吨级工业园区工程为其代表,被业界称为“宜宾白酒产业集体扩能现象”。
宜宾白酒集体扩能现象,集中说明了宜宾白酒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取得的重大突破。道理非常简单,如果宜宾白酒销势不好,白酒企业会花钱去搞什么扩能吗?
对此,宜宾市委常委、副市长葛燎原表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是迎接白酒整合浪潮资本彰显力量的有效举措,也是推动白酒国际化的一剂良药,随着“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的推进,白酒国际化将迎刃而解,而宜宾作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区域,则要发挥好排头兵作用。
我们相信,宜宾白酒集体扩能,还会有助于宜宾“一号产业”做强做大,有助于弘扬“中国国粹”,使宜宾真正引领中国白酒产业发展的方向,促使宜宾走向世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