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公款“戒”烟酒在制度
来源:  2015-12-21 09:20 作者:
  3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郑兰荪等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限制公款消费烟酒。(《中国青年报》3月7日)

  事实上,关于禁止公款消费烟酒,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早在1993年就有明确规定:“会议期间不得组织游览及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活动,不得招待烟、酒、糖、果等,不得宴请与会人员和发放任何物品、纪念品。” 2006年再次重申,会议费开支不包括招待烟、酒的开支。然而,多年来,这一规定流于形式,不仅会议期间公款大量消费香烟,在平时的公务接待中,烟酒也几成必备品。

  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的三公消费,已经达到9000亿。这其中烟酒的公款消费比例很大,这部分费用由政府埋单,成本转嫁到了纳税人身上。有学者分析,削减掉烟酒两项开支,估计公务接待总开支会减少一半。公款消费烟酒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影响公务员形象,带来严重的腐败问题。

  近年来,公款消费“天价烟”、“天价酒”事件层出不穷,引发社会的广泛诟病。据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对3630人做的关于对公款买烟的看法的调查显示:98.76%的网友认为政府机关不应用纳税人的钱购买卷烟,98.24%的网友认为卷烟不是政府进行公务的必需品,96.86%的网友认为公款买烟是一种腐败行为,93.22%的网友支持政府制定禁止公款买烟的相关政策法规。显然,禁止公款消费烟酒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

  其实,在国际社会对外接待中,节约、简单、绿色已成为广为倡导的一种流行观念。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到访美国,奥巴马在快餐店以请吃汉堡相待,梅氏并无受到轻视之感,相反此事一时传为美谈。德国女总理默克尔访华,在普通餐厅用餐,拒住为她安排的总统套房。在国外,公务接待消费一般需要全部纳入预算,公开接受媒体、公众的监督,超过额度往往需要自掏腰包,一旦违规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在国内,虽然也有相关规定对公务消费加以限制,但因为缺乏监管,财务制度疏漏,往往是主要领导一签字,什么都可以报销。

  就目前的国情而言,全面取消公务接待显然并不现实,但对公务接待加以限制我们应当做出努力。比如公务接待中的烟、酒两项,完全可以取消。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有关禁止公款消费烟酒的制度沦为“花瓶”。世不患无法,而患法之不行。如果规章制度可以被践踏和任意揉捏,制定再多的法规不仅无济于事,而且损伤法律和政府的权威。回到公款消费烟酒上来,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让制度从纸面走进现实,或许是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编辑:卢静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