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旗舰”引领“群舰”进发——看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建设的
来源:  2015-12-21 09:18 作者:
  1搬出一片新天地

  陈良英,一位50开外的老大姐,土生土长的茅台人,10月21日上午,在与记者聊起2009年9月开始启动的茅台镇环境整治工程时,显得有些激动。因为她既是动员居民拆迁的国酒社区主任,同时她家又是列入第一期整治工程的拆迁户。

  在她的陪同下,记者驱车去看她家的老屋。站在被拆迁后的废墟上,陈大姐指着面前的一棵树,充满感情地说,这棵“小叶榕”是她家1985年建房时栽种的,如今,已从幼苗长成了大树。房子虽然被拆了,但她希望保护好这棵树,为茅台酒厂的新厂区增添点绿色。

  陈大姐说,当得知辛辛苦苦修建,住了25年的老房子,要在这次茅台镇环境整治中被拆迁时,全家人一时有点想不通,特别是老公曹跃刚,当年修建这栋300多平方米的房子时他最辛苦。

  还是在茅台酒厂工作的女儿有远见。女儿告诉父母,这些年来,随着茅台酒厂的不断发展壮大,仁怀人受益颇多。她将厂里发展的规划一一描述给全家人听。当她爸爸了解到茅台镇的环境整治,是省里为了促进茅台酒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升贵州白酒整体竞争力,提速推进工业化的一项根本性举措后,一度“顽固不化”的思想终于开了窍。在与城投公司签订协议后,全家人今年5月5日高高兴兴地搬出老屋。

  陈良英说,虽然搬出来了,但与老屋的感情还一时丢不下,每每从老屋门前的公路走过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头张望一下。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初,茅台酒厂开始扩建以来,茅台镇棉农村的吴安奎、范德培、王会勇等11户农户,由于历史原因,自家的房屋和土地都处在茅台酒厂厂区里。为了支持茅台酒厂的扩建,他们已经在厂区内搬迁了3次。

  仁怀市委常委、茅台镇党委书记王照达说,虽然故土难离,但这次环境整治仍有3800户,1.6万人分期分批搬迁到新建的“国酒新城”生活,为茅台酒厂的发展腾出空间。

  2支持“茅台”就是支持仁怀

  “誉满全球的‘茅台酒’,出产在仁怀市的茅台镇。它不仅是仁怀人民的骄傲,而且还是一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轮。”

  以上这番话话是仁怀市决策层在许多场合袒露的肺腑之言。有经济学家在分析仁怀市的经济结构时认为:白酒是该市最大、最有特色,也是目前唯一的支柱产业。全市财政收入中酒税占的比重就达80%以上,同时白酒产业已占该市GDP的70%,而其中茅台集团直接或间接提供的又占了大头。

  用仁怀民间流传的一句比较幽默而又形象的话来形容该市经济结构的单一和脆弱,那就是——“只要茅台酒厂打声喷嚏,仁怀市可能就要患重感冒。”此话也许严重了一点,但近几届党委和政府班子领导不时都在提醒全市的干部和群众:“目前,农业还只能解决温饱,其他工业尚未形成规模,旅游业还刚刚起步,如果要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重要的一条是必须仰仗于’茅台‘这份祖业来支撑以及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崛起。”

  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说,这些年来,无论在用地、用工还是在原料等诸多方面,仁怀市都对茅台集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别令茅台集团决策层感动的是:10年前,2000吨茅台酒扩改建需征用茅台镇400亩土地,仁怀市政府考虑到该集团的实际困难,果断作出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制定具体的优惠办法的决定。就此事,当时仁怀市个别干部一时还想不通,认为价位让得太低,不划算。但是,具有远见和战略眼光的市委、政府领导又有他们高出一筹的考虑。按照他们的话说,支持茅台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着眼于长远。

  眼下正在实施的茅台镇环境整治工程,仁怀市更是举全市之力来支持茅台集团加快发展步伐。记者在仁怀市采访期间,一位准备在该市投资创办酒厂的广东老板说,看到仁怀市与茅台集团的关系如此亲密,又看到茅台集团一天一天的发展壮大,仁怀市的地方白酒产业肯定也会茁壮成长,正在实施的名酒工业园区肯定会顺利推进。对此,投资的信心更足了。

  3抢滩“酒都”

  10月22日,仁怀市副市长、市名酒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罗欣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全省目前有白酒企业527家,而仁怀市就有359家,占全省的68.12%。仁怀市的白酒产业成为贵州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全国白酒行业正在步履蹒跚之时,仁怀地方的白酒产业却如此红火。此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业界权威人士分析认为,仁怀出现这种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不外乎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得天独厚的地域品牌文化优势发挥着巨大的磁场作用;二是仁怀地方酒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经过阵痛和反思之后,逐渐走资向成熟和理性。

  了解仁怀酒业发展历程的人,也许还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贵州茅台酒”知名度的越来越高,以及市场上的热销,直接影响和带动了地方酒业的发展。一度,该市掀起了一股大办酒厂的旋风,人称“发酒风”。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了各类酒厂500多家。

  事实上,这些酒厂的蓬勃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的确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导致许多酒厂盲目发展,一些酒厂受利益驱动,不择手段地侵犯“贵州茅台酒”的知识产权,这又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仁怀市的酒类企业在经历潮起潮落之后,开始自我反省。茅台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老板告诉记者: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因此,一切都要更规范地守法和诚信。靠投机取巧,打“擦边球”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要想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自己的品牌,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经营方式的变化,实际上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去偷偷摸摸做一车算一车,现在理直气壮地做自己的品牌,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这对于仁怀土生土长的酒老板来说,不失为一次刻骨铭心的阵痛和裂变。

  由此,在名酒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拉开序幕之后,酒老板们都在大声疾呼:“茅台”这面大旗永远不能倒!

  值得注意的是,该市一些较为规范的酒类企业,近年来,在“茅台旗舰”的引领下,迅速完成了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从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他们纷纷将本地优势资源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市场和观念等要素捆绑起来,重新进行优化与整合,从而使地方白酒产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不经意间,“酒中酒”、“国台”、“糊涂酒业”、“怀庄”、“金士力”、“钓鱼台”等一大批强势品牌和强势企业悄然崛起在酒都大地。

  几年前,就有专家预言,经过重新洗牌后的仁怀地方白酒产业,在“中国酒都”光环的照耀下,各路客商将会纷至沓来抢滩这块风水宝地。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