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主持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基层群众座谈会侧记
2月12日,北京迎来了新年后的第一场春雨,传送着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气息。上午9时,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与13位邀请来的基层群众代表围坐在椭圆形桌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这13位代表,有种粮农民、养猪大户、技术工人、失岗返乡农民工、应届大学毕业生、社区民警、乡镇卫生院医生、小学教师、汽车司机等。他们都是第一次走进中南海,更是第一次与国家领导人如此近距离接触,心情既紧张又激动。
“你们应该是中南海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温家宝一句家常式的招呼,让代表们紧张的表情开始放松。
他看到每个人面前放着几页纸,接着说:“不要照稿子念,我要听你们讲心里话。赞扬的话不讲,省出时间多讲意见和建议。”
总理轻松的开场白,把大家逗乐了。代表们活跃起来,抢着发言。
秦英林本来被安排在第五位发言,却迫不及待地抢了先。这位来自河南省内乡县的养殖大户紧紧抱着话筒说:“总理,我这个‘猪司令’讲几个养猪的问题。”
秦英林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16年前从22头猪养起,如今规模已经扩大到年出栏种猪10万头和瘦肉型商品猪50万头。温家宝亲切地称他“大学生‘猪倌’”。
“养猪能发展,关键在于政策好。”秦英林说。
“能繁母猪补贴领了吗?”温家宝问道。
“今年就拿到400多万元。希望扶持政策能稳定。”
“你放心,不仅要稳定,还要完善。”温家宝笑着对他说。
从保障强制免疫,到推广优良品种,从允许用猪舍、肉猪抵押贷款到扩大标准化养殖,秦英林一口气提了四条意见。温家宝边听边认真地记录着。
“最近猪肉价格怎么样?”温家宝又问。“下降一些。肉价总是会波动的,总理的情绪不要跟着肉价走,我一定会把猪养好。”秦英林的回答,让总理和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批农民工失岗返乡。23岁的古甲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原来在浙江宁波的一家电器厂从事手电筒装配,春节前厂子停产了,如今正在四川雅安老家参加驾驶培训,准备拿到驾照后再出来找工作。
“村里像你这样失岗的农民工多吗?”总理关切地问道。
“大概占到一半。”古甲伟说,“国家要是鼓励东部企业到西部发展,家乡企业多起来,我们挣钱的机会就多了。”
“中央投资1万亿元搞灾后重建,你们灾区的农民工还可以就地打工。”总理鼓励他。
“盼望建立统一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我在浙江买了养老保险,如今转不出来,也没有退。盼望设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现在办事地点分散,农民工办证照要跑很多路、花好几天时间。盼望建立统一劳务培训机构。现在培训机构多,质量不高,有的培训在工作中用不上。”受到鼓励的古甲伟从自己身边事说起,唠家常似 地道出了农民工的心里话。
听了古甲伟的三个“盼望”,温家宝沉思片刻说:“你的建议非常重要。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保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我们还在继续想办法。比如你提到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正在加紧制定。政府一定要帮助农民工度过眼前困难。”
600多万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总理牵挂在心的大事情。
“清华大学学生从来不为就业操心。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家也开始担忧和不安。国家出台七条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后,同学们振奋起来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陈威涛向总理反映。
“七条措施,政府报告里讲了最重要的五条,每条都有政策保障。够用不够用,管用不管用?”总理问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