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谁是引领川酒发展的“集团军”?(1)
来源:  2015-12-21 07:29 作者: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 “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的指引下,川酒继2010年突破千亿大关后,正向“再造一个千亿产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推进。今年前三季度,四川全省规模以上白酒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3.82亿元,同比增长37.2%,超川酒去年全年水平,全年有望突破1400亿元大关。川酒有这样强劲的发展势头,要归功于其有一批能够引领川酒发展的“集团军”。那么,究竟哪些企业对川酒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五粮液要引领中国白酒国际化

     推荐理由:

  作为川酒标志性企业,五粮液集团今年顺利完成新老交接。唐桥上任后,五粮液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五粮液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白酒业的2/5,利税占全省白酒产业近半。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进军韩国、辐射东南亚,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将中国白酒打入国际主流市场,作为国际市场开拓先驱,今年五粮液国际市场份额占全国白酒出口总额的90%以上。

  ——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崔兆全

     记者视线:

  五粮液走国际化道路是由来已久的事,进入“唐桥时代”,这一思路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快捷。对此,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曾表示,2011年,五粮液集团将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首先使五粮液进入使用筷子的国家,然后再逐步打入国际主流社会。

     事实证明,在探索中国白酒品牌国际化这条道路上,五粮液无疑是走得较远、较成功的,在日、韩和东南亚地区成为最代表中国白酒的品牌,也成为国内白酒品牌国际化中的创新标杆。   

     不仅如此,唐桥还在资本市场、酱酒产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在构建五粮液特色街区建设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为五粮液发力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专家观点:

  中国白酒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固态发酵的蒸馏酒,跟中国丝绸、中国茶叶、中国陶瓷一样,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和文化底蕴,酒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五粮液引领中国白酒国际市场,核心的竞争力仍然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五粮液酒文化,酒企业应当将白酒中的文化精髓提炼成系统的白酒文化思想在国际上推广传播。现在,以中国茶叶、瓷器、白酒为代表的中国奢侈品产业已经初露端倪,五粮液具备了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基因,五粮液应朝这个方向发展。

  ——中国酒文化研究专家、宜宾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均红

  泸州老窖拟成为金融控股集团

     推荐理由:

  今年泸州老窖表现非常活跃,启动双品牌战略,丰富中高端白酒产品线,创新白酒安全健康理念,打造有机白酒等举措频频。前三季度,泸州老窖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大关,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保持30%以上增速,面对竞争激烈的全国白酒业“探花”之争,再次用企业的高速增长和品牌的大力提升捍卫企业荣誉。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泸州老窖将发展战略调整为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模式,明确将来泸州老窖股份公司集中做酒,而泸州老窖集团则将改造成为金融控股集团,开创酒业发展新模式。

                             ——崔兆全

     记者视线:

  早在2010年3月16日,泸州老窖集团就联合和其它经销商企业、关联协作企业、地方品牌酒类企业及部分社会投资人发起资本金为8亿元的龙马兴达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对此,泸州老窖集团董事长谢明透露,该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是为带动泸州当地酒业园区配套企业的融资,未来该公司的运作将聘请金融领域人士操作,而与泸州老窖集团公司会有管理人员方面的关联,但是也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防火墙制度。 

     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相关配套企业的融资难题,更重要的是将丰富泸州老窖集团旗下的各类金融资源,从而为打造金融控股集团打下基础。

     除了金融机构的股权外,泸州老窖对拟上市企业投资也有斩获。不过,最让谢明津津乐道的仍是对华西证券的投资。早在2007年,泸州老窖已通过多次竞购,获得了原朝华系旗帜下的华西证券资产,最终对其持股增至3.53亿股,约占总股本的34.86%,为华西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专家观点:

  泸州老窖之所以成为川酒的集团军,主要得益于泸州老窖的四大转体赢得的发展先机,一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成为转体为民族品牌的脊梁;二是“组织革命”带来的转体产业集群;三是绿色食品国标带来的转体区域生态经济;四是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或将带来转体白酒新资本时代。可以预见,国家倡导调整经济结构,以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在未来10年至20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将为中国白酒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造就一个20年左右的黄金期,龙马兴达将是泸州老窖最有潜力的金融驱动器。

  ——中国酒类著名营销专家袁野

  郎酒借群狼战略挺进300亿目标

     推荐理由:

  过去10年,郎酒实现从濒临破产的国营酒厂跻身为日渐强盛的行业巨头,这是该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创造的行业奇迹。站在新10年的起点,郎酒集团今年确立了更高的目标,即到“十二五”末实现300亿元目标,今年将有望提前一年实现100亿元销售目标。今年郎酒集团在品牌提升、产能扩充、产品品牌及结构调整、中国白酒金三角名酒名镇建设等方面多有作为。

                             ——崔兆全
     记者视线:

  在郎酒的发展历程中,《华夏酒报》记者发现,郎酒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打出一个组合拳,即:第一拳为模式定位——“事业部+办事处”模式;第二拳是品牌再造——从“天生好酒”到“神采飞扬”;第三拳是市场规划定盘——“351工程”;第四拳是市场执行——“十二字方针”。

     早在2004年,郎酒就对其组织架构与产品线就进行了调整,而到了2008年,郎酒又进行了一次调整,这次调整是将原来的九大事业部调整为五大事业部。在此基础上,郎酒对旗下产品再次做出相应调整:在酱、兼、浓三条线上,每条线、每个事业部均确立了高中低三款产品,五大事业部总计15款“一线产品”(即自主经营产品),在独立运作的基础上彼此协同。

     早在2002年之前,郎酒的口号是“天生好酒,中国郎酒”。2003年,汪俊林将这个口号改为“神采飞扬·中国郎”。它的成功在于把郎酒自身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结合了起来,把品牌价值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结合了起来。

     作为郎酒的总舵手,汪俊林认为,郎酒此前在各地的市场基础有好有坏,全国大盘可以分批次进行点状布局,对基础较好的市场优先布局。于是,在2006年布局30个点状市场基础上,2007年布局50个,2008年布局100个,这种被称作“351工程”的市场运作模式,使郎酒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品牌升空、产品落地、进口入胃是郎酒的市场营销方针,近年来,郎酒以红花郎为头狼,在完成全国网络布局(产品落地)的同时,分批次推进“进口入胃”(动销),促使郎酒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专家观点:

  郎酒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一是综合内外部环境制定了一个切合市场实际与企业现状的战略;二是确立了切合企业实际的运营模式(事业部制与办事处的双轨制);三是品牌形象的提升极大地刺激了渠道——红花郎从问世初期的不被看好到品牌大投入之后经销商的主动追捧,即是明证;四是“十二字”操作思路的简单有效性。

                                ——袁野

[1] [2]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