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宣酒:不做最大只做唯一
来源:  2015-12-21 07:29 作者:
  9月19日,安徽宣酒集团高端政商务用酒——“芝麻香中国宣酒”在安徽开启了隆重的上市仪式,作为安徽第一家生产芝麻香型白酒的生产企业,宣酒在品质取胜的路上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0年,宣酒在业内的排名从1000名以外冲刺到前50强,这一年,宣酒集团实现利税突破8000万元,较“十五”末增长80倍;成品酒产量达1.8万千升,增长30倍;员工1058人,增长10倍……

     一路“疯跑”的宣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仅让徽酒同行们刮目相看甚至胆战心惊,更是吸引了省外多家酒企业的负责人前来考察学习,宣酒也开始为更多的企业所熟知。 

  从宣酒特贡到中国宣酒

     宣酒集团建厂于1951年,但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在2004年后,时为“宣城市酒业有限公司”的酒厂彻底改制,以李健为首的新团队全盘“接管”后,宣酒每年便以翻番的超常规速度发展,赢得了行业“黑马”的美誉。

     作为宣酒大本营的宣城,位于皖南山区,县域众多,整体白酒容量相对较大,“立足宣城”成了宣酒快速成长的关键一步。宣酒通过借力宣城“文房四宝之乡”的历史,中高端定位“宣城特产”;资助乡镇小学和慈善事业,初步建立企业公信力,并赢得当地政府、消费者的关注与支持。此后的宣酒可谓是一战成名,“宣城特产”使得宣酒强力占据了根据地市场,并获得了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2008年前后,以李健为首的宣酒领导班子开始了新的探索和思考,宣酒新的战略雏形开始慢慢形成,而这决定了生存期之后的宣酒将如何走得更远。

     “我们用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宣城特产’这个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随着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要走出宣城,显然‘宣城特产’已经不能适应外地消费者的需求,解决不了他们的消费心理冲突。于是,我们就要重新定位,我们将其定位成小窖酿造的绵柔美酒。”宣酒集团董事长李健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起点、新的理念、新的发展预示着宣酒将快步跨入徽酒“第一阵营”。

     2010年10月,“江南小窖酿造工艺研究所”在宣酒集团挂牌成立,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亲自担任该研究所所长。这个研究所是全国首家专门以白酒小窖酿造工艺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不做最大只做唯一”的宣酒开创了小窖酿造这样一个品牌类别,甚至还吸引了省内其他白酒企业的学习模仿。同时,李健也坦言,小窖酿造的核心价值定位肯定不会是宣酒的终极定位,宣酒还有着更加高远的志向。

     也许,正是因为宣酒这种“永无止境”的企业性格才使得宣酒再次在技术创新上领先一步。

     2011年9月19日,高端政商务用酒“芝麻香·中国宣酒”上市品鉴会在宣城举行。沈怡方对中国宣酒进行现场品定后表示:“中国宣酒的上市开创了安徽白酒芝麻香型之先河,成为安徽省唯一新香型的开创者和代表。”

     据悉,早在2008年初,宣酒集团就成立了芝麻香型白酒研发项目组。在今年6月20日举行的全国白酒评委年会上,由100多位专家评委对全国47家知名企业提供的创新型产品进行暗评,中国宣酒以93.7分的好成绩名列前茅,荣获“中国十大技术创新典范产品”。

     李健很喜欢台湾证严法师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一句话:“路已经找到,就不怕路远”。在他看来,宣酒一路走来,无论是“宣城特产”的定位,还是“江南美酒”的打造,抑或“中国宣酒”的成功推出,都是宣酒一个不断找路的过程。诚然,宣酒人都知道,路已经在脚下,剩下的就是迈开前进的步伐,大步向前。

  未来的“四个宣酒”

     CPI的不断上涨,对宣酒集团的员工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健的回答是:“我们要在宣城力争做到工资水平是第一流的民营企业,要将宣酒集团打造成安徽省最具幸福感的民营企业。提高宣酒员工的工资水平,提升宣酒员工的幸福指数,成为我们‘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李健的设想中,未来的宣酒会有四个特质,宣酒人称之为“四个宣酒”——健康、文化、幸福和慈善。

     在健康文明饮酒理念的推广上,宣酒一直不遗余力,甚至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列,担当了领导企业的角色。2010年的11月,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以及四川、江苏、河南、安徽等地的酒业协会领导,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高月明、曾祖训、陶家驰和白酒企业代表们齐聚宣酒集团,共同探讨了中国酒道文化的推广及饮酒方式如何向健康化、文明化转变。

     “适量、健康、文明”的饮酒观念日益成为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而以宣酒集团为中心倡导的中国酒道研究就可以为这种消费走向带来新的理念,使消费者摒弃不健康的饮酒方式,宣传健康的饮酒理念。据悉,宣酒集团已经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朝着“健康美酒”的方向努力。

     去过宣酒厂的人都会被她徽风皖韵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也会被厂区内那分别被称作荣誉石、文化石和幸福石的三块写满文字的巨石所折服,这就是宣酒性格一种固化的象征,坚韧、隐忍而又别具特色。

     “在企业内部,我们要把酿造文化和李白与纪叟的传统历史文化,再加上企业管理文化有机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宣酒的企业文化。”李健说。

     游离企业之外,李健还有一个想法:将宣酒文化彻底融入宣城文化之中,若干年以后,当大家在提到宣城的时候,不仅会说宣城是“文房四宝之乡”,也是“中国诗酒之都”。为此,宣酒集团在敬亭山南麓辟出约60公顷的新厂区用地,建设一处集酒文化、徽文化、景观文化于一身的宣酒新工业文化园区。 

     感受文化宣酒之外的还有宣酒的幸福观,宣酒工业园区一块由李健亲自题写的“为员工创造幸福”的幸福石,已成为幸福宣酒的美好象征。

     据悉,在原有实施的“幸福六条”的基础上,宣酒又推出了“幸福宣酒,八项措施”,即:工资增长措施、和谐用工措施、奖励奋进措施、就业保障措施、帮扶解困措施、培训提升措施、评优激励措施和福利改善措施。其中包括,“十二五”期间,确保员工年工资增长不低于13%,实行终生聘用制等……

     而宣酒的慈善精神在当地也被广为传送。从2005年起,宣酒就一直坚持做慈善公益事业,到目前为止累计捐款已达2380万元,宣酒已是名副其实的“宣城首善”,下一步,李健要让宣酒成为“安徽首善”。

     宣酒的成功也受到了安徽省领导者的注意,安徽省省长王三运特地安排时间到宣城考察了宣酒的发展,在走出包装车间的途中,王三运突然问一旁陪同的李健:宣酒集团6年来的快速发展,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李健脱口而出:“创新。”随后,李健补充说,创新的能量来自于学习,来自于团队的学习,宣酒集团不是靠一个人奋斗,而是一群人在拼搏。

     “十二五”期间,“我们想在安徽省内打造这样一个宣酒:即宣酒就是一个综合体,从四个层面来看,一面是健康的,一面是文化的,一面是幸福的,还有一面是慈善的。这是宣酒人的愿望。”李健说。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