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大泉源,文化兴企之路越走越宽(1)
来源:  2015-12-21 07:28 作者:
  

  游人参观大泉源酒文化博物馆。

  在10月份举办的2011年秋季全国糖酒会上,吉林省大泉源酒业有限公司与华东5市客商签下大订单,素有“关东第一烧”的大泉源酒,在完成东北地区的市场布局后,打开入关大门,开始了由关外向关内进行有计划的市场渗透。

     大泉源酒业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公元1616年,清光绪十年(即公元1884年)扩建成宝泉涌酒坊,1949年成为吉林省通化县第一户国有企业,2004年成功转制为民营企业。大泉源酒业从明清开始,历经几十代大泉源人薪火传承延续至今。 

     如何让大泉源走出一条健康、持续发展之路?企业转制之初,就把发展理念定位在:质量——泰山型、文化——拉动型、品牌——扩张型、市场——差异型。特别是在文化拉动上,企业与政府文化部门联手合作,进行酒文化的发掘、传承与创新。

     大泉源转制7年来,从濒临倒闭的酒厂发展到如今年销售过亿元,一举成为东北白酒行业的骨干企业。对此,大泉源酒业董事长关宝树深有感触地说:“数代大泉源人传承下来的厚重文化,是大泉源在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并发展的法宝,继承中提高,创新中发展,是大泉源赢得市场的关键。”

  挖掘文化,着力提升品牌基因

     品牌是企业的立业之基,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大泉源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2005年,大泉源酒业董事长关宝树提出“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为突破口,扩大大泉源酒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着力提升品牌基因”。通过了解发现,大泉源酒厂以前的千年古井因公路拓宽已封填,古窖由于厂房扩建也埋在车间和酒库下面,一直使用的50多个木酒海至今已有几百年了。 

     大泉源以此为线索,请专家对大泉源酒业一直沿用的53个木制酒海进行了鉴定,结果是53个木制酒海中国家一级文物4个,国家三级文物49个。 

     2007年,大泉源酒业在掌握了大量历史资料后,邀请专家对大泉源酒业厂区进行了考古发掘,成功出土了古井一口、古发酵窖池一座(探明而未发掘二百余座)、古甑锅灶台一座、地下水泥酒海20个,这些遗址与53个木制酒海一起被鉴定为大泉源清·宝泉涌酒坊遗址。

  2007年,大泉源清·宝泉涌酒坊遗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国务院批准大泉源酒传统酿造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此,大泉源酒业与泸州老窖一道成为全国两个“双国宝”白酒酿造企业。

     大泉源酒业古井、古发酵窖池、古甄锅灶台、古木酒海群“四大遗迹”的发现,将大泉源酒业的历史追溯到明末清初的1616年。“文化含量的注入与文化基因的裂变,使大泉源酒品牌、口碑与日俱增。”说到这里,关宝树显得有点兴奋。  

   2010年3月,“大泉源”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 [2] [3]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