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北大仓擦亮“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1)
来源:  2015-12-21 07:25 作者:

    在商务部评出的 “中华老字号”中,“北大仓”的入围,成为与茅台,五粮液等老字号并称的中国白酒老字号企业。

    北大仓酒业当仁不让成为白酒中的新贵,成为万千消费者心目中新的王者。

    当市场和消费者以震动和欣喜响应王者归来的时候,行业专家和市场权威人士却以超常的理性和远见断言一个渐行渐近的事实——北大仓将以王者的气度引领东北酒再度走向巅峰。
     
    更有业内人士大胆预言,北大仓的脱颖而出打破了多少年来东北无全国性名酒的定势,一个白酒行业颠覆与重构的时代开始了。   

    △文化资源的不可复制

    中华老字号的评选有什么现实意义?这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尚存疑问。

    因为,十几年前有关部门曾经评出上千家“老字号”,不幸的是这些“老字号”的命运和结局几乎成为弱者和衰败的同义词,有多半经营不景气,三分之二已经退出市场。

    但也有像同仁堂、茅台酒这样的常胜将军,无论市场怎么变幻,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市场价值越来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成为中华民族商业文明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星辰。

    商务部实施“中华老字号”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评出1000家中华老字号。这次认定的标准与以往有着本质的不同,就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依据历史事实,发现和保护能够代表商业历史传统,同时又有鲜明时代特征,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

    北大仓就是中华老字号的杰出代表。北大仓之所以胜出,不是因为它的传说多么动人,也不是因为它的历史多么久远,更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多么精巧,完全是因为北大仓包容的不可替代的商业文化资源。
    
    伪满洲国康德六年版《齐齐哈尔经济事情》记载:上世纪初,清朝实行站人还籍于民政策,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站人亲属贵州酿酒师傅李勇来卜奎,成为“站人”酿酒作坊的大师傅。

    1914年(民国3年),在齐齐哈尔海山胡同开“聚源永”烧锅的马子良,慕名邀其加入,开办了东北第一家酱香型酒作坊。3年后,因“酒、
    质清澈、色泽微黄、酱香突出、醇香浓郁、入口亲合,回味绵长”的独特风格,而名声大振。                 

  据齐齐哈尔工业志记载,聚源永建厂时,“有伙计19人,投资1.8万元”。聚源永烧锅大致经历了整个民国时期,到江桥抗战前夕,已发展成为具规模的白酒生产企业。在当时,聚源永是齐齐哈尔市内白酒生产质量最好、信誉度最高的企业。也是江桥抗战时,齐齐哈尔市内仅有的一家白酒生产企业。

   在日伪统治时期,聚源永烧锅的经理拒绝了日本人的威胁利诱,坚持发展民族工业,不烧制清酒。日本投降后,西满军区后勤部接管了聚源涌烧锅,成立了齐齐哈尔聚源永制酒厂。  

    1949年后,齐齐哈尔聚源永制酒厂改名为齐齐哈尔第一制酒厂。1961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齐齐哈尔视察时说:“齐齐哈尔的北大仓酒很有茅台风格,很有发展前途。”从此,北大仓酒名声远播。

    好粮好水酿好酒,最具东北特色的北大仓酒是采用东北特产大蛇眼红高粱、东北优质小麦、无污染的嫩江水酿造的天成之作。北大仓酒的酿造工艺是在学习、借鉴贵州茅台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气候和自然条件,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具有独家特色的酿造工艺。保持了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和长期贮存这“四高一长”的特色工艺,北大仓酒均采用陈贮三年以上的酒液,再配以陈年老酒按比例精心调制而成。     

    建国后,北大仓酒开始学习贵州茅台酒的工艺。高月明是倡导者和践行者。当年,全国学习茅台酿酱香酒的厂家有很多,但茅台的老师傅们私下就承认两家得茅台酒“真传”,一家是郎酒,另一家就是北大仓。       

    北大仓酒,一直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酱香白酒的一面旗帜,60年代,周恩来在齐齐哈尔视察品尝北大仓酒时说:“北大仓酒确有茅台风味,有发展前途。”并花5元钱购买2瓶北大仓酒;为了北大仓酒进京,中央领导彭真曾要求地方政府给企业拨款扩大生产规模;今年齐齐哈尔市第二届和平节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欣然为北大仓酒业题词“传承中华文化,塑造民族品牌”。

[1] [2] [3]

编辑:张勇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