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古称“武陵”。先秦时代,这里已有“元月元日饮春酒”的习俗。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在五代时,以崔氏酒家产的酒著称。大诗人刘禹锡曾诗赋赞曰:“武陵溪畔崔婆酒,天上应无地下有。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1952年,在武陵城旧酒坊崔婆酿酒遗址的基础上建成常德市武陵酒厂,以崔婆酒为源的武陵酒就此诞生。
苦心孤诣的
酱香经历
上世纪70年代,供给湖南的茅台酒仅有千斤,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当时的湖南省委决定在湖南本土开发一款与茅台口感接近、品质相当的接待专用酒。几经筛选,最后目光投向了湘西北与茅台酒厂同一纬度的常德市武陵酒厂。
时任武陵酒厂厂长的鲍沛生带领的攻关小组得到了茅台酒厂的大力支持,历经两年多的潜心研制,1972年,独具细腻幽雅风格的酱香武陵酒应运而生。自此,武陵酒与茅台、郎酒合称“茅五郎”。1973年,武陵酒被赋予湖南省名酒的称号,1989年,武陵酒在第五届全国名酒评选中,与泸州老窖、茅台等一起荣获“中国名酒”称号,毫无争议地扛起了湘酒的大旗。
厚积薄发的
酿酒技艺
“水是酒之血,粮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
武陵酒的酿制采用常德山之山泉,取川南泸州有机原粮基地的上等糯红高粱,严格秉承了传统酿造工艺,“重阳投料,端午踩曲,一年一轮”,一次酒须二次投料,精挑细选的每一批原料都须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八次堆积发酵、八次入池发酵、七次分级取酒,历经春、夏、秋、冬四季的孕育,方成武陵酒原酒。再经历数十道工艺环节的层层积淀,最终形成武陵酱香厚积薄发的酿酒技艺。
武陵酒博大精深的酿制技艺,也深深地陶醉了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他在认真品尝了武陵酒后给予了肯定:“武陵酱香型酒风格典型,细腻幽雅,是白酒酿造的至高境界。”
2009年10月,沈怡方、高月明、庄名扬、白希智、沈才洪等国内十几位著名白酒专家齐聚武陵,在对武陵酒的内在质量、外部包装以及历史文化进行了认真评鉴,武陵酒赢得了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武陵酱香更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签名——“南国第一酱”。
幽雅酱香的
发展模式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武陵酒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到了上个世纪末,受“酒好不怕巷子深”等观念束缚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
进入新世纪,武陵酒厂迎来了振兴名酒、复兴发展的曙光。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公司在不断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改进生产技术的同时,积极探寻新的发展模式。2004年,公司吸引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入主,一同组建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
经过三年的磨合,2007年9月9日,酱香武陵酒再度扬帆起航,以“幽雅风尚,武陵酱香”为品牌价值全新打造的“武陵三酱”,融古典气质与现代气息于一身,迅速在高端白酒市场上强劲地掀起了一股“幽雅风”,开启了中国幽雅酱香新方向。
质量为根
诚信为本
武陵酒在成长、发展的征程中,始终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因此建立并完善了一套严格、独特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多年来,武陵酒注重产品品质、夯实基础、诚信为本,注重优质基础原酒的储备,严格对消费者和市场负责。公司决策者认为,一流、稳定的产品品质和充足的原酒贮备,对武陵酒立足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2008年10月9日,数百名武陵酒经销商宣誓:“坚决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人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经营,不制假、不售假……”八条誓言,掷地有声。
“一体两翼”的
战略规划
2009年9月底,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武陵酒有限公司确立了以酱香武陵酒为主体,以兼香武陵芙蓉国色酒和浓香武陵洞庭春色酒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品牌的运作战略,公司旗下产品已覆盖酱香、浓香、兼香三大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以来,武陵酒以每年翻一番的增速,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彰显了“武陵三酱”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
据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冠毅介绍,自2010年,武陵酒公司投入6亿元资金,在湖南省常德市德山工业区征地千亩,进而打造一流的生态工业园。万吨酱酒生态园项目一期工程预计在2012年12月竣工投产,届时年产值超过20亿元,年创税收过亿元。武陵酒大踏步走出湖南,布局全国市场的战略部署逐渐成形。
“我们将继续以‘天地同酿,和谐共生’的经营理念及‘传播幽雅风尚,演绎品味生活’的营销理念,不断夯实基础,提升生产、营销水平,实现武陵酒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武陵酒公司总经理宋冠毅信心满满地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