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新疆伊宁县境内的伊力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其少数民族员工有100多名,占全部员工的50%以上。在进入玻璃公司工作之前,大多数人收入微薄。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些人翻新了旧房,有些人还盖起了新房;大多人购买了摩托车替代了自行车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在伊力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员工的带动下,伊宁县胡地亚圩孜乡附近村子的年轻人,很多都选择了与父辈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到企业工作,这在改变他们生活状态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某些固有的观念。
赛地的幸福生活
2011年的春天来的格外晚,整个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喀格勒克村仿佛还在沉睡,赛地·沙拉依丁家那棵高大的杏树枝桠枯瘦,还没有苏醒的迹象,在一片灰暗的颜色中,赛地家新盖的砖房格外醒目。
赛地的新家收拾得简单朴素,没有过多的家具和修饰,两个女儿在几乎占去整间房子的榻榻米上玩耍。三岁的小女儿大概很少见生人,躲在妈妈怀里羞怯地看着我们,大女儿自顾自地玩耍。
我们的到来,使酷爱热闹的附近村民都聚集在赛地家的周围,纷纷赞叹赛地家这两年的变化。消瘦、精干的赛地信心满满地说:“等天热了,我要把外墙刷得漂漂亮亮的,前面还要贴上瓷砖。”
2005年之前,赛地家还是这个村的贫困户,每个月靠在附近铅笔厂打临工的600元工资和妻子的三亩地生活,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2005年,伊力特玻璃制品公司组建投产,需要上百名员工。勤劳的赛地不愿意像村里很多同龄人一样四处游荡,他辞去铅笔厂的工作来到玻璃公司,成了一名管道工。赛地踏实、勤恳的工作作风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给他家的生活带来了变化。几年的时间,赛地不仅换了新手机,还购买了摩托车。
2010年春天,雨水很多,赛地家几十年的土坯房面临倒塌的危险。玻璃厂的领导知道情况后,专门到他家实地了解情况,号召全厂员工为赛地家捐款,助他渡过难关。
在大家的帮助下,赛地的新房很快拔地而起,2011年春节,赛地一家在新房中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与玻璃公司的汉族员工在一起,赛地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有两个女儿,按照少数民族生育政策,他还可以再要一个孩子,但赛地说:“女儿和儿子一样好,要把这两个孩子好好地带大,让她们上学,有出息!”
赛地还说,等天暖和了,他们准备将两个女儿送进幼儿园,让妻子也一同去玻璃公司工作,两个人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颇有头脑的塔奇古丽 与赛地一样,在玻璃公司烤花车间工作的塔奇古丽也从她的汉族同事那里接受了全新的理念,将女儿从小学起就送入汉校学习,聪明伶俐的女儿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让她很是欣慰。
在玻璃公司工作了5年,塔奇古丽还从她的汉语同事那里学来了经营理念,对家庭理财有了长远规划。她说:“趁我现在身体还好要多多挣钱,50岁以后干不动了,用存款买牛和羊,发展畜牧业。”
塔奇古丽家有十几亩地,每年可收很多玉米。没进玻璃公司之前,玉米一收割完就出售了,用于补贴家用。这几年,夫妻俩都在玻璃公司工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作,每月有近三千元的收入,相当于从前一年的收入,他们也长了心眼,将玉米妥善地保管起来,等第二年的春天饲料紧缺的时候再卖,可以多挣上千元钱。
精明能干的塔奇古丽操着流利的汉语,指着耳朵和脖子上明晃晃的金耳环、金项链说:“这些都是玻璃公司给予我的,我要好好在这个厂干下去。”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