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开了大步。企业规模成倍扩张,厂区的绿化不断增添新亮点,一项项国字号殊荣落户……古贝春变了,人们说,是“凤凰”给古贝春带来的吉祥。
人们说的“凤凰”是对公司科技人员的昵称,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又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凤凰”紧紧依恋着古贝春这棵“梧桐”的?
寻才
1996年周晓峰上任时,公司正在激烈的白酒商战中艰难跋涉。要想突出重围,必须从产品质量入手,打造精品。好产品首先要有好人才,可此时的古贝春公司有吗?因此,他想到了他的“老搭档”——时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现为公司党委书记的孙玉东。两人一拍即合,制定了“重德、重才、重实干”的用人标准,根据这个标准,两位“伯乐”开始了他们的寻才之路。
赵殿臣,山东轻工学校发酵专业毕业,从事白酒研发工作近十年,期间组建了公司的科研所,与天津轻工学院合作的科研项目“固化己酸菌产己酸”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才能,处世练达,平易近人。
吴兆征,中专毕业,1982年入厂,开始从事白酒勾兑工作。他对待工作精益求精,1984年由他调制的古贝春酒获“轻工部优质产品”(铜杯)奖,从此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人不计名利,谦虚正直。
董福新,高中毕业,1975年进厂,师从老技师马绍星,古贝春传统酿造技艺的传人,有着20多年的白酒酿造经验,练就了目测和手感白酒酸度、粮食含水量精确率分别达99.9%和99.8%的独门绝技。不怕吃苦,勇于创新。
一个个能人才子登上了古贝春这个广阔的舞台,得以大展拳脚。
育才
2010年6月30日,古贝春公司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拜师会”。以“传、帮、带”为主要形式,以储备公司后备人才为目的。通过明确师徒关系,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科技人员的上进心,在全公司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目前,他们当中已经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有三分之一走上公司中层领导岗位,开始独当一面。尤其是总工程师吴兆征的大弟子杜新勇,现任总经理助理、科研中心主任,不仅考取了“全国白酒评委资格”,还挑起了公司科研技术的大梁。
早在2001年,古贝春集团就斥资50余万元聘请了山东省轻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的教授,每周2天定期来厂授课。2006年,该公司再次与山东轻工业学院合作,在山东武城县、河北故城县区择优录取了150余名高中毕业生,并与他们签订了委培协议书,保送到山东轻工业学院深造学习,并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公司实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减轻学生家长的家庭负担,公司决定对每位学生给予25%的学费补贴;对家庭困难而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公司还酌情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此外,该公司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学员赴四川五粮液酒厂培训,既开阔了眼界,又为公司的生产、科研工作积累了经验。
护才
1996年,副总工程师董福新的大女儿快上高中了,一向不善言谈的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家里有两个女儿,妻子在家务农,父母均健在,一家人全指着他的工资生活。“老董,让你家属来厂里上班吧,厂里给她办招工,另外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厂里会给你解决的。”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关切地说。
董福新的眼圈发红了,干得也更带劲了。当然,并不全是因为厂里给他解决了家庭困难,而是他得到了一种几十年未曾得到过的东西。他开始加倍地工作,对古贝春传统酿造技艺进行了20多项革新。2003年,五粮古贝春生产工艺荣获山东省一轻厅颁发的生产技术优秀质量管理奖;他还独创了江北独有的“包包曲”,研制成功了适应北方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等,因此被评为“国家酿造高级技师”和“山东省首席技师”,并获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
董福新为此做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董事长周晓峰、书记孙玉东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如何去衡量呢?如果说对董福新是生活上的体贴入微,那么对于吴兆征,则是工作上的热切关怀了。
在讨论吴兆征加入董事会的会议上,周晓峰做了发言:“我们用人的原则是重德、重才、重实干,所以主要还是看他的平时表现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他现在虽然只是一个技术科长,可他自从进厂以来,毫不考虑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研制的五星级古贝春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带来的效益无法估量。为企业争了光,为国家做了贡献,这就是技术的力量。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我看完全有资格进董事会!”
就这样,在1999年公司的改制大会上,周晓峰亲自宣布了这个决定,吴兆征终于迈进了公司董事会队伍,不久又晋升为公司总工程师。随着吴兆征研制的古贝春百年老窖在全国白酒行评中获得第一名的喜讯传来,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个人在白酒界的知名度也是水涨船高,“全国白酒评委”“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一些工人想不通了:“坐在办公室的光捞好事,我们一身泥一身汗什么也没有。”这时,书记孙玉东亲切地说:“别看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可是脑子光想事,也不轻松。你们看五星级和百年老窖为我们带来了多大的效益啊,这些可是他们的功劳。谁的贡献大,谁就该得好处,这样的人就该评劳模。”
“不惜千金育‘宝刀’”,体现了古贝春公司对科技人才的渴求与尊重;科技人才也对古贝春公司给予他们的关爱和支持由衷地感激。他们在这里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追求着人生的理想,推动着公司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