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原名“董公寺窖酒”,上个世纪40年代初经当地名士提议,删繁就简,改称“董酒”。董酒作为全国老八大名酒,虽然与国酒茅台同处一地,但始终给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人以一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名酒大多以地得名,董酒其实也不例外,董酒厂位于贵州遵义北郊的董公寺。这里地处贵州高原主体北端,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由于大娄山脉的阻断,董公寺一带局部小气候稳定,适宜酿造类微生物生长繁殖,是一个酿酒历史悠久的地方。
董酒酿造工艺独特,历来秘不外传。由清末酿造世家程氏发明,以优质高粱为主要原料,配以小麦、大米及135味名贵中药材,制成大曲(又称麦曲、产香曲)和小曲(又称米曲);以固体发酵,小曲酒工艺制取酒醅,串蒸经大曲发酵所取得的香醅;酒醅和香醅一次串蒸而得酒;再分段摘酒,分级贮存(2年—3年),精心勾兑和包装而成。
独特的酿造工艺,使董酒自成一格,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经贵州省轻工科研所初步探明,董酒香味成分与其他名酒不一样,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这在白酒行业中独树一帜,以至于行业内把其品评为其它香型(也叫董香型)。在1983年、1994年、2006年3次被国家保密机关列为“机密”,誉为“国密董酒” ,与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艺、宣城造纸等传统工艺一同受到保护。
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体制、机制和战略投资的反复,董酒沉寂了10多个年头。经过2007年新一轮重组的董酒,已经改制为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具有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份制企业,董酒谋划再度崛起。
目前,董酒正在逐步恢复和扩大生产。10年停售,为董酒留下了近万千升12年至15年的陈年基酒,这将是董酒的宝贵财富。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运作上,董酒独辟蹊径,大胆舍弃中低端市场,整合资源全力进入高端市场,跻身于中国一流白酒品牌阵营。有选择地将董酒品牌推向若干西方主流烈酒市场,取得海外运作经验。借助奥运会后大批中国企业将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全面启动董酒品牌的国际化进程,通过自主开发与战略合作将董酒品牌全面推向世界主要高端烈酒市场,成为国际一流的烈酒生产、营销企业。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