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一季好粮,一瓶好酒,一生相伴,天赋神韵,淡雅浓香,河套王酒!”随着这段大气磅礴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荧屏上频繁亮相,不仅内蒙人民为之骄傲和赞叹,更让全国的消费者为之瞩目和向往——“河套”,已经成为草原绿色美酒的代言品牌,成为黄河新名酒板块崛起的象征!
始建于1952年的河套酒厂,而今已经走过63年风雨历程。
如歌岁月一甲子
2012年9月19日,河套平原深处的内蒙古杭锦后旗陕坝镇,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酒界专家和经销商代表、媒体代表1500多人齐聚于此,共同庆贺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建厂60周年暨全国经销商大会,见证河套酒业60年来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所取得的辉煌发展,见证河套酒业再出发扬帆起航,开拓更加宏伟事业的誓师动员。
上世纪的1952年,河套酒业的创业之路由此发端。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河套酒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异军突起。尤其进入21世纪,河套酒业更是励精图治,创新开拓,在“强基固本,主业突破”和“不求最大,要做更好”的发展思路指引下,企业实力和效益大幅度增长。目前,集团主导产品有“河套王”、“河套老窖”系列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以“金马酒”为代表的复合香型白酒、以“河套陈藏”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和以“御膳春”保健酒、“百吉纳”奶酒为代表的营养滋补型四大系列多个花色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河套酒业在全国白酒行业内首创了“三个第一”:打破了北方不能生产浓香型白酒的传统,建成中国北方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实现了酿酒过程的机械化,开行业先河;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的百吉纳发酵型奶酒工艺技术及标准,引领奶酒行业健康发展。这“三个第一”,得到了全国白酒行业著名专家的一致高度赞誉。多年来,河套酒业“天赋神韵,淡雅浓香”的广告词语,联同其酝酿芬芳,给亿万消费者带来了醉美的享受。
“今天,在黄淮流域及北方广大地区,市场已对多家知名白酒企业生产的‘淡雅、绵柔、柔雅’等风格的雅绵浓香白酒情有独钟,这一风格的白酒已占据很大的市场空间。其实,引领这一风格白酒发展的酒厂正是多年来低调稳健发展的河套酒业集团。河套酒业是行业内最早研发、生产、推广这一‘雅绵浓香白酒’的企业。因此可以说,河套酒业创领了‘雅绵浓香白酒’市场发展的风尚。”业内著名白酒专家如此赞叹道。
酿酒业历史悠久
在“河套”兴建的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壶2004年在河套地区挖掘出土的汉代酿制的河套古酒,透过这壶穿越千年的古酒,我们可以感受到河套平原远在汉王朝时就已经相当发达的酿酒产业魅力。
据考古研究表明,河套于新石器时期已进入了早期物质文明。新石器末大批陶制酒器的出土,为处于萌芽状态的原始酿酒业提供了实物佐证。近年考古发现,除出土大批陶质或铜质汉代酒器外,还发现一只造型精美的汉代铜鈁中装有古酒,说明当时的酿酒业及酒器制造业已达到相当的规模。
到了秦汉时期,河套地区屯扎的军士们以余粮酿酒,用以抵挡塞外凛洌的寒风和思乡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之情。自汉代开始,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开始交融,河套地区所酿之酒不仅风靡草原,而且深受黄河流域各族人们喜爱,达官贵人皆饮“套酿”,自此河套酒的酿制开始兴盛。流传两千年的“公主泉”的传说和“金马驹”的传说,也直观地印证了这个时期酿酒业的普及和繁荣。
明末之后,晋商崛起,走西口盛行,那些来自异乡的酿酒技师与当地技师竞展技艺,他们传承“套酿”秘方,博采天下酿酒精华,吸纳河套独有的气候、土壤及古老黄河、千年公主泉水之灵气,以河套地区盛产的高粱、玉米、豌豆为原料,酿出了“开瓶十里香,风吹村村醉”的纯粮美酒,黄河白酒风格至此基本成型。
清末至民国,以晋陕人为主的大批移民“走西口”涌入河套,并大兴水利、修渠灌溉,就此拉开现代意义上的河套开发序幕。依赖黄河自流灌溉优势条件,河套粮食种植连年获得丰收,并出现了诸如“隆记缸坊”等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酿酒作坊。并逐步形成包括草原文化、边塞文化、黄河文化、移民文化等诸多元素在内的、独具河套地方特色的酿酒格局和酒文化内涵。河套酒业直接继承了河套地区酿酒传统和久远的套酿工艺,历经60多年不断创新,将其发扬光大。
用品质“酿造”品牌
195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整合原有手工酿造作坊的基础上,组建了内蒙古国营陕坝制酒厂(今河套酒业集团前身)。历经数十年默默耕耘,在改革开放春风的鼓舞下,在20年传承、创新、开拓、发展的不懈拼搏和探索下,“河套酒业”无论酿酒工艺、技术还是产品品质风格,都获得前所未有的飞跃式大发展。
上世纪末,河套酒业面对浓香型白酒日益成为消费主流的市场形势,依然将产品思路确定为主要发展浓香型白酒。企业大量投入资金扩大产能,开展产品和工艺研发,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其浓香型白酒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配以小麦、玉米、大米、糯米五种粮食,固态发酵,高标准、严要求、细操作、真品质,为安全、优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奠定了北方独有的淡雅风格。
据该公司国家白酒评委张红梅介绍,企业主打的36度和52度河套王高端白酒,作为打造北方淡雅口味白酒的先行者,区别于原有的浓香型白酒,选用优质高粱、小麦、大麦、稻米、糯米为原料,无色透明,复合香气幽雅,香味谐调,风格独特。
2006年,河套王原酒生产基地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北方第一窖”的称号;201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联合授予巴彦淖尔市“中国北方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称号。
2007左右年,河套酒业集团董事长张庆义经深入调研发现,传统白酒业生产必须融入更多的现代技术和设备因素,才能适应现代市场和社会形势的要求,提高白酒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能够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实现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推进与国际市场接轨步伐,同时还能有效解决酿酒车间招工日益困难的问题。
在当时,谁先第一个吃螃蟹,肯定有风险,但看准了就要勇于去做,万事总要从头做起。
经过两年多的试验、攻关、完善,河套酒业的这一大胆创新,终于实现了突破,2009年,河套酒业开始相继在五原县、乌兰浩特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新建了机械化生产清香型白酒工厂,并在山东泰安新建了生产芝麻香型白酒工厂,采用一系列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设备,使酿酒从原辅料粉碎开始到原酒流出整个过程由机械代替了人工操作,材料不落地,改善了生产环境、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做到了清洁生产。
之后,在保持传统的生产工艺路线基础上,企业投入上亿元对浓香型白酒的酿酒生产过程进行了机械化改造,已完成改造48条生产线,并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上实现突破。河套酒业酿酒生产过程机械化的研发和成功,开启了全国同行业的先河,对此,全国著名酿酒老专家高月明赞言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岁月如歌,经历63年沧桑巨变,以“三个全国第一”为代表的河套酒业,绿色酿造、生态酿造,成为国内白酒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内许多名优白酒厂不远千里,来草原学习取经。当然,河套酒业所创造的佳绩和殊荣也在持续涌现:“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中国轻工酿酒行业十强企业”、“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全国文明单位”……。今天,河套酒业变革调整,完善升级,犹如一艘巨轮远航,扬起风帆,驶向蓝海。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