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往事醇香,北大荒酒的故事
来源: 《华夏酒报》  2015-11-04 14:00 作者:金峰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13公里处,有这么一家酿酒企业:它与建国初期农垦拓荒第一犁同龄,它倾注了十万转业官兵的心血和百万知识青年的汗水,它是如今的“龙江老字号”,它的产品清亮透明、优雅细腻、绵甜柔顺、回味悠长,它始终如一地见证着北大荒人用青春和生命谱写“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

  它就是如今的北大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酒饱含着军人的基因

  在黑龙江农垦总局纪念新中国诞辰60周年编纂的系列层书——《商业卷》里,《华夏酒报》记者看到是这样介绍松花江酒厂(现北大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的:“松花江白酒厂,原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机关办的一个小烧锅,年产散装白酒500公斤左右,1965年3月15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将酒厂交回农场……”

  1952年3月26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中央军委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和粟裕副总参谋长提出的筹建“军事工程(技术)学院”报告,军委指定陈赓大将任第一任校长。

  为选好校址,陈赓将军和苏联顾问奥列霍夫中将先后考查了上海、南京和大连等几个城市,当他们来到松花江畔的哈尔滨时,这座有着俄罗斯文化背景的工业城市,让苏联专家感到就像到了家一样。

  按照建校规模,苏联政府派到哈军工的顾问专家87名,后来增加到近百名,这些专家都是苏联陆、海、空军有军事技术知识和办学经验的优秀军官。陈赓将军把这事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时,总理沉思了一会说:“要在学院农场里建一家小酒厂,专供苏联顾问,他们的酒量个个大的惊人。”因为对苏联人的了解,细心的总理才有了这番叮嘱。

  也正因为有了这特殊的“润滑剂”,苏联专家们个个倾囊相授,把哈军工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哈军工农场自己酿制的白酒,还接待过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1955年11月,钱学森回国一到北京,陈赓将军就邀请他到哈军工。在考察了火箭研究部后,陈赓将军缓缓问道:“钱先生,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搞出火箭来呢?”钱学森不假思索地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

  接待宴会上,陈赓将军举起盛满红葡萄酒的高脚杯站起来,大声说:“我提议,大家举杯,为欢迎钱先生参观我们学院,干杯!”钱学森瞅瞅自己眼前的几只杯子,伸手端起一小杯白酒说:“我提议,喝咱们自己酿造的酒,造咱们中国的火箭。”在座的将军们为这位科学家的真情所感动,不但喝下了陈赓将军提议的葡萄酒,还干掉了一大杯学院自己酿造的松花江老白干。

  诗人、作家妙笔弄酒寄荒情

  上世纪50年代末,在开发北大荒的人中,有一个特定政治背景下产生的特定人群。这些人中名人荟萃,有著名作家丁玲、陈明夫妇,剧作家吴祖光,大诗人艾青,漫画家丁聪,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长、少将陈沂,还有聂绀弩、尹瘦石、胡考、黄苗子、李景波、郭允泰、关俭痕等。

  他们在北大荒的经历,已经印成了一本本散文、小说、诗歌、画册,一部部电视剧、电影、纪录片,成为了北大荒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组成。这些名人的笔下,时常有对北大荒酒的描述,而最为典型的,就是聂绀弩和艾青。

  聂绀弩是个大文人,但却是黄埔二期的高材生,并因此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深造。在文化圈子里,大伙都开玩笑说他是周总理的“妹夫”。当然了,这个“妹夫”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发妻周颖的哥哥周之廉当年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作为黄埔生的聂绀弩,周恩来又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有一年深秋,《北大荒画报》的同志从乌苏里江搞到几条大马哈鱼,用脸盆炖了一大盆,那时能吃到名贵的大马哈鱼不啻是上了国宴。酒过三巡,聂绀弩诗兴大发,即席赋诗一首:

  口中淡出鸟来无,

  寒夜壶浆马哈鱼。

  旨酒能尝斯醉矣,

  佳鱼信美况馋乎。

  早知画报人慷慨,

  加以荒原境特殊。

  君且重干一杯酒,

  我将全扫此盆余。

  聂绀弩当时已五十七岁,眼力不济,在十几双筷子的夹击下,装鱼的脸盆已渐渐露底,因而诗中有“我将全扫此盆余”之句。

  转过年夏天,聂绀弩和杂志社几位同事到下边约稿,七拐八拐迷了路,惊起了一大群野鸭。一位初来的知青,吓得坐在了苇层里,起身时忽然发现身下有一堆绿莹莹的鸭蛋,惊呼之下,几个人蹲身来找寻……

  第二天中午,吃着这北大荒的野鸭蛋,喝着北大荒的60度烧酒,聂绀弩的诗又从嘴里溜达出来:

  野鸭冲天捉对飞,

  几人归去路岐迷。

  正穿稠密芦千管,

  奇遇浑圆玉一堆。

  明日壶觞端午酒,

  此时包裹小丁衣。

  数来三十多三个,

  一路欢呼满载归。

  这诗中的小丁,是大名鼎鼎的丁聪。

  聂绀弩以北大荒酒寄大荒情,而大诗人艾青,经过北大荒一遭,也对酒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被誉为新中国最懂酒的诗人:

  她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她是欢乐的精灵,哪儿有喜庆,就有她光临;她真是会逗,能让你说真话,掏出你的心;她会使你,忘掉痛苦,喜气盈盈;喝吧、为了胜利,喝吧、为了友谊,喝吧、为了爱情;你可要当心,在你高兴的时候,她会偷走你的理性;不要以为她是水,能扑灭你的烦忧,她是倒在火上的油;会使聪明的更聪明,会使愚蠢的更愚蠢!

  艾青不但是懂酒的诗人,而且他还用画笔设计出北大荒酒的商标。

  当年852场长黄振荣的儿子黄黎在回忆中曾经写道:“身为场长的黄振荣,决定成立自己的酒作坊,让官兵们喝上自己产的酒。于是配备了十几位转业官兵,让他们到哈尔滨马家沟酒厂学艺。学成回来后,酒坊的师傅用麦麸子、玉米等粮食和南横林子的深井水,酿造出了白酒。”

  几瓶样酒摆在办公桌上,光秃秃的瓶子装着白酒,用白铁皮盖封着口。黄振荣发现酒瓶上缺少白酒商标。于是,他想起了在示范林场当副场长的艾青。

  艾青应邀来到了办公室,品尝着散发酒香的白酒,接受了绘制北大荒白酒商标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的任务。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之中,精心绘制了几张商标图案,改了又改,总觉不如意,商标图案搁浅了……

  放下画笔的艾青带着困惑,走出场部的白桦林,沿公路西行,竟不知不觉走到农场的老场部,原八五二农场开荒第一犁的三号地头。当时正值麦收季节,康拜因在麦海中行驶着收割小麦……

  眼前的景色提示了艾青,艾青现场作画,色彩奔放而出:画中远景为完达山北部山脉,山前是一望无际的麦海,一台斯大林80号拖拉机牵引着康拜因,在麦海中收割着小麦。

  商标设计完了,商标上天空背景采用蓝色衬托,图中标有“北大荒60度白酒”字样,整体勾画出北大荒转业官兵喜获丰收的景象。

  艾青绘制的北大荒酒商标,北大荒酿酒集团至今仍在使用,这款“北大荒60度”,被北大荒知青们誉为真正的北大荒酒。

  采访行将结束时,北大荒酒的故事仍让记者意犹未尽,想起了北大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柴洪毅董说的一段话:北大荒人创建的丰功伟业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让我们用双手献上北大荒酒,愿十万转业官兵、百万知识青年和曾经战斗生活在北大荒的人们,举杯忆往昔,干杯祝未来。

  (您对本文有何见解,欢迎通过新浪微博@华夏酒报进行讨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