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洪谟文化能否支撑长宁酒产业?
来源: 《华夏酒报》  2011-07-29 10:53 作者:龚平

     在中国酒品牌中,不论是五粮液品牌的“中庸文化”,还是茅台的“地域文化”;不论是水井坊品牌的“雅文化”,还是沱牌舍得酒的“舍得文化”等,无不是品牌打造与文化推广并行。


  然而,《华夏酒报》记者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采访时发现,长宁县在打造白酒产业的进程中,不是先做产业、先做品牌,而是先做文化;这种文化先行的做法,能否支撑得起长宁县实现酒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带着这个疑问,《华夏酒报》记者采访了长宁县党政领导、宜宾学院周洪谟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一一理顺洪谟文化与长宁酒业的历史渊源。 


    探究洪谟文化的根基


  周洪谟平生好酒,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元素。


     周洪谟,明代四朝元老,成化、弘治两朝中央重臣,曾任礼部尚书、太子少保的周洪谟,是宜宾历史上一个半人半神的传奇人物,明正统十年(1445年)入京廷试中第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历官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南京、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右、左侍郎,礼部尚书,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晋太子少保积阶资政大夫。在周洪谟的故居箐竹屋基,酿酒曾经一度十分兴盛。


  周洪谟是最早提出“蒟酱出长宁,美酒在宜宾”的先贤,由他家酿造的“箐斋液”名动京城,一度成为宫廷贵族们青睐的饮品。


     周洪谟平生好酒,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元素。


  不仅如此,在实际生活中,周洪谟的学生李永通与其饮酒时还留下了流传至今的诗句:“箐斋喜饮箐斋液,捋须吟诵仿古今。举杯望月情难释,一杯琼浆一腔情。”


     至今,在长宁县境内,还遗留着周洪谟家曾经酿过酒的上糟坊、下糟坊遗迹,是长宁县不可多得的酒文化资源。如果用追溯的眼光看洪谟文化,长宁县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蒟酱”,甚至“竹王造酒”时代。


  对此,长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长宁县周洪谟研究会秘书长毛智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说:“洪谟文化,是长宁酒文化的一个时代文化符号,一段厚重历史文化的传承。这种文化张力,在着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中,抓住洪谟文化大做文章,实际上就抓住了长宁酒文化给力白酒产业的先机。”


    把脉长宁酒业发展方向


  长宁县白酒工业正向“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长宁县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酒类产业是长宁县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培育,已逐渐成为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0年,长宁县白酒生产总量达到5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比2007年增长9倍,实现税利1.5亿元,比2007年增长5倍。


  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有四川长宁君子酒业、四川省宜宾竹海酒业有限公司、四川宜宾天瑞酒业有限公司、四川宜宾酒乡曲酒厂等。


  四川长宁县确立的白酒产业发展方向是按照“工业强省”、“工业强市”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严格执行国家酒类发展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治理污染、增加效益”为指导思想。


  长宁县白酒工业正向“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长宁县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到2012年,长宁县白酒生产量要达到10万千升,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比2007年增长22倍,实现税利5亿余元,比2007年增长19倍。
洪谟文化给力酒产业


     宜宾学院与长宁县加强产学研合作,用科技和文化支持长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为长宁挖掘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科技资源。


  周洪谟曾长期担任南京、北京国子监“祭酒”。我国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行政长官叫“祭酒”。 这“祭酒”不仅是当时最高学府的长官,也是当时最高教育、文化之行政长官,也并非专管祭祀。身为两京国子监“祭酒”,不管他是否专门司职祭祀礼仪还是只是大学校长,总是或多或少与酒有关。有人说,周洪谟就是天下最大的“酒司令”,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彰显洪谟文化,在实际上也是彰显儒家文化、竹文化。从这个角度出发,洪谟文化不期而遇地与四川省宜宾竹海酒业有限公司倡导的竹文化、四川长宁君子酒业倡导的君子文化,尤其是洪谟酒业倡导的“和谐文化”形成了高度契合。有了这些酒文化作奠基,长宁县的酒类产业就找到了前进发展的方向和原动力。


     从长宁县发展白酒产业的方向来看,保健、绿色、纯净、自然、低度是该县发展的重头戏,这与周洪谟倡导的“和谐中庸”的酒文化相一致。


  对此,长宁县委书记曾健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洪谟文化与酒产业的对接,不仅能够促推长宁酒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促推我们建设生态名城起到积极的影响,县委县政府与宜宾学院联合起来成立周洪谟研究所、研究会,实际上是对产、学、研的深化,意义十分重大。”宜宾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屈川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宜宾学院与长宁县加强产学研合作,用科技和文化支持长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为长宁挖掘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科技资源。”

    走先有文化品牌后有品牌文化之路


  长宁县委县政府已经响亮地提出打造洪谟文化,用洪谟文化来打造酒产业以及旅游产业。


     酒文化是当今酒类产业发展的软实力,换句话说,弘扬酒文化,实际上就是弘扬中国国粹。对此,宜宾学院教授、宜宾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说:“五粮液的品牌突出是原料和产品外形特征,而茅台突出的是地域特征,泸州老窖突出的是地域和生产特征,汾酒突出的是地域特征,剑南春突出的是地域和工艺特征,西凤酒突出的是地域特征,水井坊突出的是产地特征,二锅头突出的是工艺特征。而长宁白酒如果照搬这些模式,就无法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消费者认同,长宁酒产业的原动力和品牌张力,应该在洪谟文化上做文章,这才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酒业力量。”


     先有文化后有企业,当属由周洪谟第十八代嫡孙周兴福开办的长宁县洪谟酒业有限公司,他不仅花巨资从广东将抢注了的“洪谟”商标转让回来,而且还致力于出版《周洪谟年谱》,支持四川省作家创作出版《周洪谟全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欲走出一条先有文化品牌后有品牌文化之路。”郭五林如是说。
     可喜地是,长宁县委县政府已经响亮地提出打造洪谟文化,用洪谟文化来打造酒产业以及旅游产业。


  对此,长宁县委县政府已经制定了七条措施。这七条主要措施包括狠抓项目实施,增强发展后劲;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水平;大力实施名牌产品战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强化结构调整,优化白酒产业结构;加快建立和完善酒类产品标准体系;强化市场监管,规范流通秩序;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为酒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等。


     对此,长宁县委书记曾健介绍说,长宁县要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工作,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君子酒业2万千升白酒扩建项目和竹海酒业6000千升白酒扩建项目建设。


  进一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坚持把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到2012年,全县白酒工业企业科研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逐步达到2%以上。


     不仅如此,还要积极推动企业、政府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国家名牌产品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商标,充分利用全县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以“保健、绿色、纯净、自然”为主题,探索开发具有长宁县地域特色的果酒、滋补酒、黄酒等保健酒类产品。


  在继续促进降低酒度、扩大液态法产品比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降度后的质量稳定、风味稳定、各项理化和卫生指标稳定等技术保障工作,不断完善担保体系、资产评估中介机构、权利登记服务机构的配套建设、规范信用评级制度,全面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洪谟文化将给力长宁白酒产业,并在“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晓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