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酒商 > 正文
一个酒班头的人生轨迹
来源: 《华夏酒报》  2010-11-29 08:33 作者:王昆
    走进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区,来到全德路和醉猿路的交汇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砖灰瓦的厂房,古朴中留下岁月的年轮,微风中迎面扑来浓浓的酒香,沿醉猿路向南约100米处的亭柱上赫然写着一副笔墨雄浑的楹联:“草屋八九来煮雾蒸云酿之心海,远怀万千去勾风兑雨醉了人间”,这里便是酿酒一车间的一处酿酒厂房。
  在八班的工地上,班长韩荣辉用真诚与执着书写他平凡而又靓丽的人生。
功夫是“学”出来的
  1987年,韩荣辉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公司吸收为正式职工,分配到酿酒一车间八班做一名酿酒工。凭借他一贯的工作表现,转正后完全可以再回到先前的工作单位从事轻体力工作,但他毅然决定留在酿酒一线,“我喜欢这份工作,能成为一名酿酒工是我最大的心愿。”
  别人在谈论产品质量或酒醅质量时,他总是认真地听、默默地记,见老师傅通过看色、闻香、手感就能对酒醅的酸度、水分、温度等感官指标进行简单的判断时,他就学着用眼看、鼻闻、嘴尝、手抓等方式来进行判断,并把自己判断的数据和化验结果进行比对,在循环往复的判断与比对中,他终于练成了公司有名的“一把抓”,从一个普通的酿酒学徒工成长为一名“酿酒师傅”。
细活出效益
  1996年,班组长的接力棒传到韩荣辉的手中,此时的他深感肩上的责任和压力。韩荣辉深深地懂得,要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保证操作规程和工艺措施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上。
  有时,韩荣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被组员误解,但他没有过多的考虑,因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酒酿好。
  同样的工艺措施和技术参数,同样的原材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而韩荣辉所带的班组为什么做的最好?
  车间主任陆其刚给出了做好的答案:“慢工出细活,细活出效益。”
  发酵房里的窖池有的位于窗口门边,有的位于不易通风的角落,有的朝阳,有的背阴,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酒醅发酵情况就会有所差别,为了保证每一条窖池内的酒醅都能正常发酵,他会长期地观测总结,对其班组的每条窖池性能都了如指掌,并为每条窖池制定了不同的工艺参数,这些参数不在工艺文件中,在韩荣辉的工作笔记中,更深深地记在他的脑海中。
  生产中他正确把握“稳、准、细、净、匀”原则;装甑时力求做到“轻、松、匀、薄、准、平”六字要求;在升级酒的生产中,坚持“一看、二算、三品尝”的方法。这就是为酿酒工量身打造的“五字歌”和“六字歌”,也许这歌每位酿酒工都会唱,但是韩荣辉唱的最好,因为他的歌是从心灵深处唱出来的。
  “别人想到的,他都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他还能想得到”,车间副主任汤仁展是这样评价韩荣辉的。
“公”字为重
  要问韩荣辉最想感谢的一个人是谁,他说是他的妻子,一个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
  1996年韩荣辉的母亲突发脑血栓在县医院治疗,而此时韩荣辉的心情非常矛盾,班组生产离不开他,而住院的母亲更需要他,在他犯难的时候,妻子毅然地说:“有我照顾母亲你就放心吧!”这句话让韩荣辉格外感觉到踏实。为了不影响班组生产,他当天就从县医院赶回班组上班了。
  韩荣辉不仅酿酒是一把好手,而且还是个热心肠。
  1998年,组员周士虎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到外地就医,班组里的活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愁云满面的周士虎几次想向韩荣辉请假都欲言又止,韩荣辉知道情况后,主动找到周士虎商量此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事,并安慰他说:“孩子的病不能耽误,班组里的活有我来安排。”就这样,他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一干就是半年。谈及此事,周士虎总是满怀感激地说:“韩荣辉是个好班长!”
  公司董事长曾这样说过:“双沟酒业之所以有今天的快速发展,是缘于历史的积淀和历史的传承。”是的,正是双酒人的不懈努力和代代相传,才有了双沟酒业今天的辉煌。韩荣辉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了双沟酒业这一优良传统,犹如一个个阶梯,引领着双酒人走得更远。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