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慈善不应掺杂功利色彩
来源: 《华夏酒报》  2009-04-27 08:45 作者:薛世君

  慈善的本意是不求回报的“施爱”。但在一些企业眼里却成了捞取名誉利益的工具,利用本意为“付出”的慈善,一味“索取”。

  从某种意义上讲,给中国富人们既带来赞赏、又带来非议的,似乎是近年勃兴的各种“慈善榜”。尽管上榜的富豪和企业安享荣光,但是横向对比之下,国内富人的集体吝啬与国外富人的普遍慷慨形成鲜明对比。

  日前,“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广受关注的“赖捐企业黑名单”却因故放弃公布。榜单本意是“对进行爱心捐赠的企业和企业家进行声誉奖励”,却因“赖捐”一事,再次将富豪和企业推向风口浪尖。

  赖捐——先承诺捐助,获得社会名声后却又赖账,这无疑是另一种诚信危机,也促使我们反思慈善的本意。

  从时下的慈善乱象可以看出,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慈善是一种“施恩”,受助者也理所当然应对捐助者感恩戴德。基于这种观念,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就曾因“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甚至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而被停止捐助。

  在我国古代,慈善被看作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在崇尚“乐善好施”的同时也推崇“施恩勿念”,也可以看出,慈善并不求取回报。英文中的慈善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本意即为“人的爱”。从这个角度来说,慈善即为“施爱”,其主要动机在于满足个人的爱心,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究其本意,慈善,就是不求回报的“施爱”。

  当然,“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行善者并非没有任何收益。即社会的肯定和赞许带来的幸福感和满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足感,那种心灵释放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很多富人也都把慈善看作是一种释放压力、获得快乐的途径,并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正如曾发布“中国企业慈善家排行榜”的胡润所说:“给予既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荣耀;慈善未必是普遍的义务,但一定是人人的权利。”

  慈善不为索求,更不能沦为工具,掺杂乱七八糟的功利因素。但是,通过“赖捐”事件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企业所谓的慈善捐助并非出于发自内心的善心和爱意,而把慈善当作了一种相时而动的宣传炒作工具。承诺时轰轰烈烈,信誓旦旦,借此获取了社会名声,美化了企业形象,达到目的之后却成了“老赖”,直接亵渎慈善。在这些企业眼里,慈善成为了捞名誉、捞形象、捞利益的工具,利用本意为“付出”的慈善,一味地“索取”,让慈善文化逐渐扭曲,让善心爱意蒙羞受辱。

  类似“赖捐”这样的“慈善丑闻”和“慈善炒作”,也改变了慈善的社会认知,使慈善遭遇信任危机,成了作秀和炒作的代名词。福建富豪曹德旺将70%的股票捐给基金会时,竟引来一片质疑之声。这也让本就脆弱的公众慈善意识,蒙上一层异样的色彩。

  当然,慈善文化的扭曲不止于此。

  强行摊派、索捐、善款征税、善款管理不严等,即是慈善的障碍和壁垒,也是慈善文化不够成熟的表现,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曲解了慈善的本意。真正健康、成熟的慈善文化,应让慈善褪去功利色彩,并通过良性的制度激励和累积,让慈善回归本意。

朱正非 绘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赵鑫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