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中秋和“十一”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保证全县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的节日,睢县商务局及早着手,重拳出击,展开了酒类专项整治活动。对酒类生产经营的主体资格、生产批发许可证、零售备案登记、酒类流通随附单的使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拉网式的清理整治。坚持依法检查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分片、定员定责、定奖惩办法,把打击不按规定使用酒类流通随附单和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作为重点,依靠以下六项措施保障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明确整治目标,进一步规范全县酒类经营行为,有效防止假劣酒类流入市场,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酒类市场,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使城乡酒类合格率明显提高。
二是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抽检一批白酒、葡萄酒的中、低档酒类和一批名牌高档酒类送质监部门检测,不合格的酒类品种给予公开暴光。另外以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和超市为重点区域,对全县各大小酒类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零售商店及学校周边、旅游景点等进行彻底整治,防止假酒、劣酒、有毒酒类等食品流向农村,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
三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酒类溯源制度。对酒类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主体资格清理,依法取缔无照(证)生产、经营酒类的企业和个体户。对酒类经营企业和个体户的五证和酒类流通随附单的使用情况进行逐户检查,对不按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开具、索要五证和随附单的经营者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整改的将给予行政处罚。同时进一步强化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严格实施溯源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存货登记制度。
四是严厉打击存储、销售假冒伪劣酒类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查处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符合标识规定、以假充真、仿冒知名商品商标和名称等行为,并追根溯源,从源头上根除假窝点和侵权行为。
五是积极与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协商,制作播放三期新闻专题片,详细介绍实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意义、劣质酒类商品的危害性和辨别假冒酒类的方法,同时还将相关内容印制成宣传单等材料一万余份。合理引导群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从根本上消除假冒劣等酒类商品生存的市场空间。
六是设立酒类监管热线电话,及时处理消费者有关酒类商品的咨询、举报,对售假线索,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截至目前,我县共出动执法人员90余人(次),执法车辆30余台(次),检查各类酒类经营主体150余户,查扣涉嫌假劣酒品200余瓶,有效净化了节前酒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