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联合开展酒类市场打假行动,在多家宾馆酒店现场查获了假五粮液、假茅台、假水井坊等高档白酒。州城一些餐饮单位或批发部销售的五粮液、茅台、水井坊等高档白酒,至少五成是假的,而娱乐场所里的洋酒假得更厉害:假洋酒竟超过了90%(据10月2日《楚天都市报》)。
恩施娱乐场所里的洋酒九成有假,应该说和全国各地差不多。可以肯定地说,假洋酒泛滥,有不法分子的狡猾,有商家的配合,有消费者的不成熟,更有监管部门的失察失职和执法不力,监管部门应承担主要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假酒?假洋酒猖獗,完全是利益驱动使然,它能够迅速促进商家效益的最大化。回收一个新包装的茅台酒空瓶子才50—80元,加点酒水几十元,卖出去就是700元,这样的生意谁不想做?
由于洋酒的价格偏高,利润丰厚,故而引得一些不法商贩以土代洋,泡制假洋酒扰乱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据报载,假洋酒主要来自一些简陋、卫生条件较差的小作坊或小工厂,他们利用收购来的空洋酒瓶,灌入自己调制的假酒,用私自加工的瓶盖封口,装入伪造的纸盒和包装箱中进行批发销售,混入市场以假乱真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据内部人士透露,如今的造假者一般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一般每到一地租用民房做两三个月就立即撤退转场,以逃避工商机关的打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者认为,假洋酒猖獗,主要源于工商执法部门疏于监管,打击不力。造假者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毕竟还有两三个月的停留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竟没有被发现,至少说明群众性的监管信息系统不畅,缺少警惕与监督的耳目,没有形成人人打假的氛围。退一步说,息假售假的餐饮娱乐场所毕竟是固定的,对那些敢于买假卖假的消费场所,执法部门如果能够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坚持定点跟踪监察,就完全可以抓住造假者,发现售假行为。如果监管部门勇于重拳打假,发现一起息假售假行为,就罚他个倾家荡产,信誉扫地,闭店关门,退出市场,看谁还再敢冒险息假售假。问题是,现在有许多餐饮娱乐消费场所本身就是执法人员私下经营的“后店”,或者有股份参与拿红利,双方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肮脏的权钱交易。执法部门平日里要么狼狈为奸,里应外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长期不履行职责,掩人耳目,形同虚设。客观上给做假者和售假者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成为了造假售假的保护伞。加之造假一本万利,不法之徒如果不大肆造假,那就是傻瓜!
显然,为杜绝假酒,净化酒类销售市场,让消费者买到放心酒,应始于净化工商执法人员心灵,纯洁工商执法队伍的起步。无私方能无畏,情系消费者才能真心打击造假售假者。同时,政府的规范和引导也不可或缺。类似厦门市设立“放心酒展销中心”,集中展销在厦门经营销售的上千种进口酒和国产酒,并免费为消费者鉴酒的做法,颇值得各地借鉴。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徐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