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以来,我国便成为世界啤酒第一产销大国,在人口稠密消费畅旺的佛山,更是如此。佛山啤酒行业已迎来一轮重新布局,外来啤酒品牌来佛山淘金,看重的是生产基地和市场,更看重的是未来消费潜力和图谋周边市场。采访中,一位资深经销商这样评价。
格局:
天下初定,平衡将被打破
青岛、金威、龙啤、燕京在佛山啤酒市场各有优势。“短期内这种平衡难以打破。”佛山市经贸局副局长徐平这样分析。不过,随着洋品牌的加盟,特别是目前各路啤酒巨头布局初定,各品牌之间很难再相安无事,本地啤酒市场相对平衡会被打破。
某知名啤酒经销商告诉记者,国内传统的行业老大青岛在佛山的品牌推广成效显著,其认知程度在佛山不断升高。顺德人爱用顺德货,龙啤在顺德有其区位和消费习惯优势,就是在顺德以外的地方,生力的品牌和国内大品牌都有得一拼,这些品牌啤酒支撑起本地啤酒行业的相对平衡。
佛山啤酒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由来已久,据了解,目前金威、青岛控制了大部分终端和经销商资源。为了抢占细分市场中的高端,青岛、金威、龙啤纷纷推出自己的高端产品。如青岛推出的原生,金威推出的金威纯生,龙啤推出的金龙。不过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始终不温不火,即便进行价格调整,但是销量较大的仍然是他们中的中低端产品。相比而言,外来品牌在佛山的市场不容小觑,如在酒吧、卡拉OK畅销的百威就抢占了高端市场大部分份额。
更多人相信,随着即将进来的“啤酒之王”,这种市场平衡即将被打破。最近有条消息引起业内人士的特别注意:百威方面宣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扩张,进军二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三线县级市场,并将销售区域覆盖到200多个城市。据分析,大型啤酒企业相互之间为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也将在佛山这个区域市场展开直接竞争。
竞争:
击中要害,争夺终端资源
佛山人越来越将在本地生产的青岛啤酒视为本土品牌,这对消费特点本土化的终端销售推动很大。其实,本土化已经有形无形中成为青岛、金威、龙啤、燕京在本地走的共同道路。
珠三角是金威的根据地,但是青岛啤酒,以及后来的燕京也在积极抢占市场。金威啤酒在中低端啤酒市场份额上升较快,有经销商认为,青岛和金威市场操作侧重点有所不同,青岛“大客户制”将销售资源向大客户倾斜,小客户应该得到的促销资源和返利等未能完全落实,相反以“推销小姐”为代表的无孔不入的终端市场成为金威的杀手锏,这就是金威的最大武器:“让经销商赚钱”。
人们对燕京啤酒有种熟悉的陌生感,不过燕京图谋的是广东大市场。据了解,燕京在南海建厂后,已经可以直接辐射珠三角核心区域。业内人士介绍说,青岛大举进攻北京以后,燕京曾经在山东市场采取措施,但是效果不佳。山东和广东是青岛啤酒的两个重点市场,燕京会加大在广东市场的运作力度。
这些品牌都有其成熟的网络。反观即将进入的后来者,可能会利用原有网络和先入驻者共享市场,同时利用其市场定位避开先入驻者的锋芒,这样的选择渠道切入和市场定位双管齐下,算是击中要害。
落子:
看中市场,看重市场潜力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人均啤酒年消费水平为20多升,而世界水平是27升,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水平更是达到了150升左右。因此,中国啤酒消费市场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佛山以及珠三角,这也是诸多啤酒生产商热衷在本地设厂的原因。
生产百威的安海斯-布希国际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伯乐思日前表示,中国高档啤酒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尽管安海斯-布希也希望能在中低档市场有所作为,但投资重点仍将放在高档市场。
伯乐思说,中国啤酒市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未来10年间中国的啤酒市场规模有望翻一番。他们希望主打高档啤酒市场,因为高档啤酒市场的利润更为丰厚,而且目前中低档啤酒的消费增长速度仅为6%,高档啤酒的消费增长速度超过20%。由于收入和消费之间的高相关性,当经济不断发展时,对高档啤酒的消费需求量将会不断增长。
伯乐思所说的,正是众多啤酒商想做的。他们看中的是市场,更看重的是市场潜力。
其实,这种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啤酒业的关注。自2003年以来,美国AB、南非米勒、比利时英特布鲁、丹麦嘉士伯、荷兰喜力等国际啤酒巨头纷纷以合资合作、收购、并购等形式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在中国掀起了第二次投资热潮。以青岛和燕京为代表的国内啤酒巨头自然也不甘示弱,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佛山。
“可以预期的是,在佛山,啤酒行业集中度得到了加强,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佛山市经贸局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