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名酒热”背后的冷思考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5-28 13:54 作者:曲勤波
     近日,关于中国畅销名酒评选及企业状告评选违法一事,在业内及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形成了一股“名酒热”。对此,我们不想评论谁是谁非。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促进行业发展的一件好事。在议论纷纷中能促使大家冷静地思考:在“名酒热”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
     思考一:“名酒热”是急功近利
     的表现
     我国自1952年开始评定“中国名酒”,至1989年共评定了五届,因种种因素,第五届以后终止了评定。为此,《华夏酒报》在去年6月针对白酒策划了《17大名酒的17年》大型系列报道,历时3个月,行程1万多公里,记者深入到企业一线采访,分析了每一个企业的成败得失,从中也深深体会到了企业的名酒情结。
     漫长的17年等待,终于迎来了新的机会———商务部中国畅销名酒的评定,许多企业跃跃欲试。某财经媒体曾经以“畅销名酒评定酒业老板猴急”为题报道:自开评以来,北京北郊小汤山附近的某幢建筑楼,几乎把所有酒业巨头的魂都勾走了,全中国的酒业公司老板们,都在北京忙活着:拜码头、找路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名酒的吸引力在哪儿?答案是市场,是市场背后的巨大利益。
     在中国目前的市场形势下,有了“中国名酒”这块金字招牌,仿佛就有了市场的通行证。这反映了企业的急功近利,也反映了行业和社会的浮躁,可以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应该说,前五届的评选在方式方法和市场环境上与现在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应该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名酒,历史不能割裂,我们也不能守旧,历史需要在超越中发展。如果还用传统的思维来看待名酒,肯定也不会走太远。
     思考二:名酒企业还缺少什么
     《华夏酒报》记者在采访17大名酒后,感到名酒企业普遍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技术、雄厚的基础、较好的口碑等特点,即使因种种原因遇到困难的名酒企业,也是被争相看好收购,且正在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然而,在这些光环的背后,笔者还是隐隐觉着少了点什么?
     到底少了点什么?在和国外酒企业的对比中,笔者找到了答案。
     综观国外的名酒企业,大多是百年品牌的家族企业。他们靠稳定的品质、口感和价格,形成了自己传统的文化。在宣传上,他们通过宣扬一种生活方式,把促销隐藏在背后,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让消费成为一种自觉,让消费者接受他的文化、品质、产品甚至价格。
 &n文章来源华夏酒报bsp;   反观我们的企业,更多地热衷于包装、提价、炒作、评选等。这些都是因市场而来,说明企业经过市场的洗礼,有了明显的市场意识。但我们不能丢了更重要的技术进步、提高质量、稳定价格和引导消费。
     当然,这些方面在笔者采访的17大名酒企业中,和大多数企业相比做得还是不错的,但仍然不够。比如,都说重视技术和产品质量,可为什么技术部门和销售部门在地位和待遇方面有不少差别呢?为什么有的名酒企业有时为了销量而忽视了质量,产品质量不稳定呢?为什么有的企业不是通过技术改进,努力减少酒中的有害物质,而是热衷于豪华包装呢?为什么有的企业在产品供不应求时一年之内相同的酒几次提价呢?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在炒作时非名人即古老,而忽视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呢?
     如果我们的名酒企业忽视这些更重要的素质,表面看起来吃亏的是广大消费者,从长远看,最终吃亏的还是企业和行业。这样,即使是名酒企业也不会永远走在前面。
     思考三:名酒应承担一种责任
     企业之所以热衷于“名酒”招牌,主要是看好了市场背后的利益。名酒企业既然成为了既得利益者,还应该承担一种责任,一种带领其它企业健康规范地发展酒行业的责任,一种带领其它企业坚守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责任。
     不可否认,在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的管理指导下,我国的酒业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之处,也严重影响了酒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名酒企业应带个好头,起一种表率作用,在自己真正重视技术、稳定质量、合理竞争及变刺激消费为引导消费的前提下,带动其它企业健康发展,而不是只盯着自己的产值、利税和排名第几。
     众所周知,随着关税的下调,国外葡萄酒、啤酒及烈性酒在中国的销量越来越大,且直接兼并或控股、参股国内企业。这方面啤酒、葡萄酒先行一步,而在传统白酒企业也已突破坚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我们的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却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名酒企业是否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是否能挺身而出,抛开所有私心杂念,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捍卫我们的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一股名酒热,引来了企业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也引出了笔者这些反弹琵琶式的思考。如果我们的名酒企业能认真思索这些问题,并投入到实际行动中,那么,这是中国酒企业的幸事,也是中国酒行业的幸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曲勤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