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我们该关注茅台什么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5-21 18:11 作者:刘世松

       经过一周的等待,终于得到官方的信息,新华社18日的消息说,贵州省委当天决定对乔洪进行立案调查 ,并采取“两规”措施。至此,贵州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被双规的消息正式得到确认。
       有人质疑茅台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或信息披露方法上有自欺欺人的手法。姑且不去评论这一观点的对错,单从保护茅台、保护民族工业的角度,我觉得茅台的做法无可厚非。股民关注的是茅台股票的涨跌,经销商关注的是茅台销售政策是否有变,行业人士关注的是“国酒”茅台的发展,这都是常理之事。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但我们总不能在旁边说风凉话,甚至落井下石。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考虑该关注茅台什么?是一味指责茅台在此事件上信息披露处理不当,还是从各自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茅台能否继续健康发展?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茅台的当事人,如果你执掌茅台这艘“巨舰”,在当时的情景下,你会如何呢?你是否也应该站在对国家、对股民、对经销商、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角度考虑问题呢?
       作为一直关注茅台的行业媒体记者,我认为,大家大可不必担心,茅台不会受到影响。

       作为国酒的茅台已经成为中国白酒的象征,此次茅台总经理乔洪事件,成为各方人士关注的“焦点”也是必然。几千年的中国酒文化,沉淀出许多著名的白酒品牌,可惟有茅台能独享“国酒”的尊贵,这是由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以及对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深远影响决定的。也正基于此,茅台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中国企业发展的敏感“神经”,成为企业界、经济界、理论界预测时代风云变幻的“风向标”。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的变是在大的指导思想下,根据市场发展环境所进行的微调,以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国家创造税收,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茅台的品牌发展、质量管理、销售市场情况,关注我们能否继续享受到高质量的“国酒”,而仔细分析这些方面,我们大可放心,茅台的发展不会变。
      《华夏酒报》“17大名酒的17年”报道组在2006年年底到茅台采访时,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这样告诉《华夏酒报》记者,“茅台独特的生产工艺,决定了茅台的生产周期较长,每次投入新料,需要经过八次发酵,八次取酒。其中一些质量差的酒仍要泼回窖内再次发酵。酒酿成后,还要贮存3年,使酒味更加醇香。最后还要经过勾兑等环节。酿出一瓶茅台酒,从投料到出厂,需要5-6年的时间。而目前库房堆积的产品都是两年前或三年前生产的,还没有到出厂的日期。茅台作为民族品牌,要发扬光大就必须坚守自己的传统工艺,不能急功近利。”
      品质是所有产品不倒的旗帜,对于茅台而言也是如此。《华夏酒报》记者在《茅台的变与不变》中写道,坚守品质、创新市场是茅台成功的关键。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坚守品质就是一种市场创新……事实上,就“量”的角度而言,白酒市场已趋于饱和、过剩,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但从“质”的角度来说,市场常常可以在创造中出现,使看似饱和与恒量的市场活跃起来。这是茅台人的辨正,更是茅台人的守恒法则。
      从茅台的市场销售政策上来说,茅台肯定会延续原先既定的策略。从记者所了解到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茅台市场体系比较健全,经销商、专卖店管理比较完善,茅台销售人员队伍稳定,以自己培养的团队做市场,这在营销人员流动频繁的白酒行业少见,这也是茅台的竞争优势。目前,茅台在全国不少区域销售断货,但由于多年来经销商对茅台的认同感较强,做茅台又能挣钱,所以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变动,而对一贯坚持的政策发生改变。
      乔洪事件对茅台公司的市场形象虽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茅台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已经很健全了,从长远来看,不会对茅台的生产、市场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茅台“国酒”的地位不会动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季克良这位谦和儒雅、受人尊敬的茅台领头人的带领下,在袁仁国这位思维敏捷、坦诚率直的从茅台基层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领军人物的带领下,茅台一定会走得更稳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田洪涛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