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酒行业“炎症”需对症下药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2-14 16:26 作者:谈晓芬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对民权县部分葡萄酒企业违规操作的曝光是继去年黄酒行业遭遇陈粮化事件后的又一起引起震撼效应的质量事件。有不少人在得悉此事后,对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开始持怀疑态度,继而对整个酒行业开始产生质疑,更有甚者“谈酒色变”,并在恐慌之余立下了不再饮酒之誓。这些质量“炎症”正慢慢破坏着行业的“肌体”,并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果诊治不及时将会演变成“不治之症”。
     虽然说不再饮酒的誓言和“不治之症”的比喻难免有些夸张,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未尝不可成为现实,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酒类产品持否定态度。那么,失去了衣食父母的酒企、酒商将何以维继?在大家纷纷指责企业、商家的无良,感叹食品安全体系的脆弱时,也有人对此事的曝光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国内首家葡萄酒直供仓储式批发中心———葡园酒庄的主人阙光伦从事葡萄酒经营已经十多年了,在了解此事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媒体的曝光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民权这些葡萄酒企业的违规行为没有被央视曝光,那么消费者依然还将被蒙在鼓里,继续消费这些纯工业制造的“葡萄”酒。同时,问题的曝光也让国内葡萄酒行业不得不正视所面临的结症。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另外,也有人把此事件看作,是葡萄酒行业重新洗牌的“导火线”。因为这些低价酒对市场的冲击,使不少正规品牌的经销商相当头疼,成倍的利润差让他们的下级渠道纷纷转投到小门户的怀抱,让他们失去一定的客源。此次事件后,不少违规企业定会受到相关部门的查处,即使侥幸逃脱也一定会有所收敛,这对正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然而,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待此次事件最终都要落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上,不能仅是曝光和批判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问题一出来就有人把矛头指向了监管部门,正如有业内人士认为,“重新洗牌是必然,但是这也暴露了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问题。”的确,从媒体的调查过程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是短时期的行为。事前监管真空也好,事后监管不力也罢,违规者高超的制假手段始终都不能成为相关免责的理由。更何况,从报道的状况来看,当地监管部门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关键在于对此“炎症”给予怎样的诊断。但是,从问题的结果来看,他们并没有对症下药,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开药方。
     除了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之外,国内没有完善的酒类法律法规来规范酒类生产及流通环节,即使各个酒种有相应的标准,但是依然像此次事件一样让违规企业钻了空子。“虽然国家葡萄酒标准中规定生产葡萄酒的原料必须是100%葡萄原汁,但是,由于国家标准中只检测酒精度、糖度等单项理化指标,而不检测葡萄原汁的实际含量。”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面对这些质量“炎症”应当学会一些应变能力。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去买过于便宜的葡萄酒,并且应当去专卖店或是正规店铺购买为好。从质量角度来看,其源头在企业自身,制假者的违规行为导致了市场的混乱,但是从哲学角度来说,伤害别人的利益必然伤害自己的利益。事实也证明,在尝到了当初制假的喜悦之后,现在他们将面对消费者的质疑,遭遇心灵上的寒流。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田洪涛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