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博啤酒多年来的核心业务就是啤酒产业,并没有因为资本的壮大而转变投资的方向,英博啤酒在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不急于量的增长和利润的增加,我们的目标是在企业社会责任不断增长的同时,同步提升英博啤酒的销量,在这个过程中,啤酒的品质和品牌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日前,英博啤酒集团亚太区总裁丁凯(Dirk Moens)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谈起英博啤酒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最新运作情况,丁凯介绍,英博集团7-8月份在中国市场都有一些运作,虽然每一个省的运作情况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说,对于在中国取得的业绩非常高兴,也非常满意。
丁凯介绍说:“2002年,英博在中国只有一个工厂,那个时候产量只有10万吨,到2007年今天为止,产量达到330万吨。产量从10万吨到330万吨,这个增长我们很满意,而且这个增长很多是来自于自身的增长。在过去的5年里,业务增长了30倍,这样一个成绩,我们认为是很好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因此就满足了,就停步不前了,还需要持续的发展和不断的进步,在今后的市场运作中取得更多的成绩。”
说到英博在中国的发展,就不得不提雪津啤酒,丁凯说:“雪津啤酒是我们在中国最重要的品牌,这品牌目前在中国五个省份都有非常强的品牌影响力。接下来我们想踏踏实实地把这个品牌打造好,尤其是在主要的市场把这个品牌打造好,而不是说没有基础地凭空跃到全国的台阶,实际上需要把基础打结实。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给自己设限,并没有说雪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就不做了。如果有一天雪津成为全国性的品牌,也是通过自身强势的增长成为全国性品牌的。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很强的品牌,这些品牌也会继续扮演当地强势品牌的角色。”
丁凯认为,英博集团并不想匆忙的去做一件事情,而是要寻求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来打造雪津品牌,即立足于现有的一切,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雪津品牌的优势,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通过销售等各种合理的方式,把量做上去以后,再考虑在当地建新厂,继续支持雪津的发展。所有这一切最重要的是保证雪津品牌的品质和这个品牌的内涵,这是英博发展的基石。
谈到英博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了30多家啤酒厂,在酿造绿色环境方面,总厂跟中国的酒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厂有什么区别,怎么样来减少这种差别时,丁凯介绍说,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市场,一旦成为英博的企业以后,它的所作所为跟英博全球的标准是同步的。不仅跟英博内部的标准同步,而且是跟企业所在地的政策,还有政府所有的规定是相符的。英博内部有一套最低限度的要求,就是任何一个企业只要进入英博的大家庭,必须立刻达到这个单子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指数。因为我们是食品饮料行业,所以首先必须符合当地和我们全球的卫生标准,当新加入英博大家庭的企业满足最低需求的时候,接下来它的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这个公司文化的问题。公司文化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总结起来分三步,第一步,就是作为英博大家庭的企业,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必须全部相符合。第二步,公司内部有一个最低标准,从进入这个家庭第一天起,就要满足最低标准的各项指数。第三步,就是要达到英博全球标准,这个标准是需要靠公司文化的推广,公司每一个从业人员心态的改变。
“明年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对任何一个啤酒公司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看来,最需要做的就是使公司内部的运作更加有效,而且使成本的控制更加有效。这个实际上就是说在整个原材料涨价的大环境下,一个公司必须变得更有效,而且成本的控制必须更好,才能应对这样的局面。我们的应对方法就是通过对生产程序的改进和更精密的控制,来抵消成本上涨的因素。通过更加有效的工业运作的过程,可以节省很多能源,可以使整个能源再利用,这个过程本身不仅降低了运作成本,而且对所在的社区都是有贡献的。所以大家一提到企业公民责任,可能想到的是要花钱,但是在这个工业过程中,如果做得好的话,可以省钱。这种做法本身也是在提升品牌的内涵的过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