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国际 > 正文
印度葡萄酒市场潜力大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6-27 00:00 作者:朱颜
  小树林葡萄园(Grover Vineyards)是印度三大酒庄之一,提起来无人不晓。园主卡皮尔·格罗弗(Kapil Grover)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印度寻找宝地开发葡萄园,此举一度遭到朋友们的嘲笑,他们认为“印度不是一个消费葡萄酒的国家”。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已无人敢嘲笑这位“小树林葡萄园”园主。

  总体说来,印度人对葡萄酒消费很少,但过去3年销量骤增30%。格罗弗对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颇具信心,他说:“我想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印度市场的葡萄酒销量持续增长。”

  去年印度11亿人仅消费2000万瓶葡萄酒,人均消费量约一茶匙,这使得格罗弗对印度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采用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家乐氏指数”(Kellogg's index)来计算印度市场潜在的葡萄酒消费群体,为什么称“家乐氏指数”?因为家乐氏在印度是一种奢侈食品,并非人人都有能力享受。格罗弗认为,那些高薪阶层、能买得起家乐氏脆玉米片的中产阶级家庭就是潜在的葡萄酒消费群。

  格罗弗说:“一谈起葡萄酒市场,我就会想到购买家乐氏食品的消费者,大约有2000万人。”格罗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均年消费一瓶葡萄酒。

  上世纪80年代,格罗弗与祖父一起到印度开辟葡萄园,最终选择了印度南部班加罗尔附近气候宜人的南迪山(Nandi Hills)下这片土地。这是他们事业开拓的第一步,随后他们试验培育了多种酿酒葡萄,最终定位种植赤霞珠与席拉。1989年他们的葡萄园种植面积只有17公顷,1992年第一瓶“小树林”红酒推向市场。不久,公司聘请了波尔多酿酒大师Michel Rolland专门指导。尽管评论家对小树林红酒赞不绝口,但多数喜好社交的印度人更愿意喝威士忌,根本未注意到小树林葡萄酒。

  90年代对公司发展而言可谓举步维艰,产品销量极低,到2000年生意开始好转。如今,小树林葡萄园年产量达125万瓶,与另两大葡萄酒生产商——Indage起泡酒公司、Sula酒厂三方鼎力,掌控印度市场份额的90%。但是随着世界饮料行业巨头帝亚吉欧(Diageo)与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集团宣布向印度市场进军,小树林葡萄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帝亚吉欧集团经理Asif Adil说:“我们计划与大型葡萄生产基地纳希克(Nasik)酒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印度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保乐力加集团已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小生产商合作,推出“九山”(Nine Hills)品牌葡萄酒。

  印度头号酒类生产商联合酒业公司(United Spirits)主席Vijay Mallya表示,已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Baramati地区建立酒厂并投入生产,计划未来5年实现700万瓶的生产目标。由于印度农业部长Sharad Pawar涉足此项投资,因此联合酒业有了过硬的政治背景,大大促进了该集团的葡萄酒产业发展。

  目前,国外葡萄酒厂商最关注的问题是,印度能否在此次WTO裁决中获胜,一旦失败,将不得不降低葡萄酒、烈酒关税,那么大量新品牌洋酒将铺天盖地地涌入印度市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徐菲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