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国际 > 正文
啤酒战火燃遍全球
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2007-05-30 14:54 作者:王晋
    随着消费者转向进口啤酒,安海斯—布希的啤酒业霸主地位不复存在。于是,安海斯开始在国内代理销售进口啤酒,以期重新夺回桂冠。
     作为全球啤酒业近50年来最大的啤酒生产商,面临百威啤酒滞销、消费者青睐进口啤酒的安海斯从今年二月份开始代理斯特拉·阿图瓦(Stella Artois)和贝克等进口品牌。
     亚特兰大一家进出口公司的后勤管理人员、26岁的Joe Manahan说:“在大学时代喝了太多百威和米勒,现在我感觉自己的口味更复杂了。喜力和贝克等啤酒能让你更喜欢细细品味其中的味道。”
     McQueen, Ball & Associates的首席投资官Bill Schultz表示:“与英博的结盟,使安海斯在很长时期内成为进口啤酒领军者。”
     米勒淡啤的生产商SABMiller旗下并无品牌进入美国啤酒市场进口品牌前10位,该集团希望在美国市场扩大啤酒进口量。
     战略的改变对安海斯是有利的。该公司近日宣称,其2007年利润将超过预期的7%-10%。其市场份额也超过了其他竞争对手,根据美国彭博社分析师的预测,未来一年中安海斯的市场份额将增加3.2%,SABMiller将增加2.1%,英博集团将增加1.8%。
     《每日啤酒经营》主编Harry Schuhmacher表示:“对分销商而言,欧洲进口啤酒品牌确实利润丰厚,经营进口啤酒增加的成本也不高。”
     安海斯占据美国市场50.2%的市场份额,英博的啤酒品牌在美国市场高于其他进口品牌。5月10日安海斯公布一季度收益后,英博集团首席执行官Carlos Brito称安海斯是一架“高效率的分销机”,
     业内刊物《啤酒市场洞察》执行编辑Eric Shepar表示:“安海斯—布希自1957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英博去年销售收入达167亿美元,超过安海斯的157亿美元。”
     英博啤酒集团于2004年8月27日创立,将英特布鲁和美洲饮料公司合并为一体。在西欧和美国啤酒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英博集团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兼并不断获得新品牌。总部位于伦敦的SABMiller是2002年由南非啤酒集团收购美国米勒公司后组建的。
     安海斯的对手也不断将新品牌引入美国市场。喜力公司去年投入5500万美元营销喜力高端轻啤,美国市场销量增长了15%。喜力公司美国分部总裁Andy Thomas5月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与安海斯的竞争持乐观态度。
     安海斯财政长官Randy Baker表示,英博集团在美国市场约60%的销量由安海斯的分销商完成。安海斯市场经营部副总裁Dave Peacock表示:“对批发商而言,英博啤酒的利润高,安海斯也获利丰厚。”
     同时,安海斯还持有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畅销品牌科罗娜生产商莫德罗集团50%的股份,去年安海斯来自共股公司的收入增长了18%,达5.89亿美元,利润几乎占到总数的1/3。该公司还开始进口荷兰的高胜啤酒(Grolsch)和新加坡的虎牌啤酒,并加强百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扩张。
     SABMiller也不甘落后,在美国市场力推主打品牌米勒淡啤。截至今年3月底,米勒公司对零售商的销量下降了3%,而同期美国市场进口啤酒销量增长了13%。根据《啤酒市场洞察》的数据,SABMiller旗下的Peroni Nastro Azzurro和Pilsner Urquell均未进入最畅销的前20个进口啤酒品牌。
     米勒公司发言人Pete Marino表示:“我们将加大力度推广进口品牌。”他同时承认,“我们的进口品牌与喜力和科罗娜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SABMiller对Peroni和 Pilsner Urquell加大推广力度,并准备对从哥伦比亚和秘鲁引进的Aguila和Cristal品牌在上述两国移民聚集的地区着重推广。投资者们认为,SABMiller的计划并非权宜之计。
     位于南非开普的Sanlam投资公司总裁Claude Van Cuyck说:“SABMiller的进口品牌将扮演重要角色,但不是一两年时间就能达到的。在产品对市场形成冲击之前,必须与市场产生共鸣。”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徐菲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