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度 > 关注 > 正文
葡萄何以成为蓬莱富民产业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5-25 15:04 作者:范玉杰 韩玉斌
      在“中国葡萄酒名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山东蓬莱,葡萄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成长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大产业,拉动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它带给蓬莱的,不仅是城市品牌的提升,更多的是财政增收、企业增效、农民致富、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又好又快发展的多赢格局。
振奋人心的
产业现状
     请看一组数字:到2006年底,蓬莱葡萄基地突破12万亩,葡萄酒产量达到12万千升,销售收入16.6亿元,实现利税5.3亿元,带动农民3.7万户,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全国每5瓶葡萄酒就有1瓶蓬莱造,发展培育规模葡萄酒企业46家,其中40家取得了“QS”市场准入资格,6家获得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个产品获国家免检,1个产品获中国名牌,1个产品获山东名牌;2006年底在济南举办的山东省葡萄酒果露酒质量检评会上,蓬莱共有47个产品参评,就有30个产品获奖,占检评会获奖产品的60%。
     葡萄“上山”变成现实。2006年,蓬莱有3万亩葡萄“爬”上了山坡。蓬莱的山地土壤中性偏酸,土质较粗、砾石、矿物质含量丰富,通风、采光条件好,葡萄品质有保证。另外,蓬莱共有山地约60万亩,种其它经济作物,每亩只有几百元的收成,而葡萄“上山”则让“薄地”变成了“宝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葡萄销售有了“婆家”。过去,在蓬莱葡萄多由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如今,葡萄却由企业投资建立的基地种植,仅2006年新发展的3万亩葡萄基地中,有一半是葡萄酒企业的紧密型基地,另一半则是由种植大户与企业签订了协议和“订单”,按标准化要求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种植,增强了葡萄产业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美酒之乡”声名远扬。2006年,蓬莱摘取了“中国葡萄酒名城”的牌匾。继中粮长城、天津王朝、新天国际、华东百利等6个国内排名前10位的葡萄酒企业入驻后,香格里拉、菲律宾康达、意大利罗迪、法国瑞枫奥塞斯等大批名企落户仙境,葡萄酒销量以每年20%的比例增长,成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和知名葡萄酒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
前景广阔的
百年产业
     产业发展的活力在于打造产业集群,正处于成长阶段的蓬莱葡萄及葡萄酒“百年产业”,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国际影响力大增。一批有影响力、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入驻,带动了蓬莱基地规模的扩张和酿酒质量的提高:截至2007年3月,蓬莱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共有在建、在谈项目31个,其中总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7个,5000万至1亿元的项目有5个。在建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7亿元。此外储备项目11个,其中7个已签订投资协议。他们给蓬莱带来的,不仅是生产能力的提升,更有品质、品位、品牌的提升。
     配套企业空间大。蓬莱目前的酒瓶、酒标、酒盒、橡木塞等几乎全部依靠从外地购进,一瓶普通葡萄酒,其包装成本大约3元左右,以1000升葡萄酒灌装1333瓶计算,则1年的效益潜力为4.68个亿。尽管烟台宏利包装、南极星橡木桶项目已经对产业链作出破题之举,但巨大的市场空间仍是一块尚未开发的“沃土”。
     旅游航母待启航。葡萄产业是与工业、农业、旅游、文化等行业结合的综合性产业,世界各大葡萄产区都建有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博物馆,这不仅是葡萄与葡萄酒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所在城市甚至国家著名的旅游景点,在许多城市,旅游收入甚至超过了葡萄酒销售收入,而蓬莱本身的旅游产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市场竞争力,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大有文章可作。
 “1+3”产业链条的
发展格局
     对葡萄这一富民立市的百年产业,蓬莱“十一五”总体规划为:依托206国道、牟黄路、蓬寨路、蓬水路、蓬丰路“两横三纵框架”,规划“1+3”发展格局(一带三团),即以206国道为轴线,建设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葡萄长廊绿色产业带;以君顶酒庄为中心,打造集蓬莱葡萄酒生产、苗木繁育、休闲旅游、葡萄酒文化推广为一体的南王山谷组团;以法国拉斐特、英国登龙红等酒庄为中心,打造精致典雅、富有异国情调的欧式酒堡组团;以华东百利酒庄为中心,打造原生态、怡性怡情的猎王谷组团。
      据了解,到2010年,蓬莱将发展优质葡萄基地25万亩,其中2007年总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⒍2亿元。
     在产业招商上,以求精求好为方向,积极引进法、意、西等欧洲传统葡萄酒国家的知名酒庄、酒堡,提高蓬莱产区在国内外的地位。吸引澳、美等国家规模大、实力强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与地生企业进行嫁接,引进其先进的种植和酿造技术,引进苗木生产、技术咨询等一系列的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
     在基地建设上,对新上的葡萄园,严格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标准化建设,对老葡萄基地,通过政策资金鼓励其进行改造,推进苗木更新,按照标准化要求种植,逐步实现葡萄种植由扇形架式向单干双臂架式转变,扦插苗向嫁接苗转变。
     在文化传播上,将“中国葡萄酒名城”产区品牌进行统一包装,逐步扩展葡萄酒文化的氛围: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名城标志设计,申请注册“中国葡萄酒名城”标识,推广和维护“中国葡萄酒名城”和“蓬莱产区品牌”;建立蓬莱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网站,扩大产业宣传力度;在蓬莱城的主要入口处,树立醒目的雕塑或艺术建筑;通过举办“葡萄酒小姐评比”、“葡萄采摘节”等让市民充分参与的主题活动,形成人人热爱葡萄酒、言谈必说葡萄酒的浓厚氛围。在每年的4到11月份,增加旅游路线;组织编写宣传蓬莱葡萄酒旅游的小册子在各大星级酒店摆放,同时对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客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葡萄酒文化的了解。
     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给蓬莱带来的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葡萄加工能力发展到25万亩后,利税将达到⒍2亿元,这无疑将为“中国葡萄酒名城”谱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强有力的利益联结机制,安排农民参加葡萄种植、到葡萄酒加工厂、苗木公司、酒庄就业,蓬莱将有8万农民成为不离开土地的产业工人,通过葡萄产业获得丰厚的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农民将成为葡萄产业经营的最大受益者。
     一个风起云涌的葡萄酒时代已经到来,蓬莱正朝着“世界葡萄酒名城”冲刺!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