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巨头课”:为什么今天必须重读3G、帝亚吉欧与保乐力加?
7月20日,和君小镇。王明夫先生用两个半小时,把世界酒业200年的并购史、资本史、品牌史压缩成一条清晰的坐标轴——
坐标左端:1989年,巴西三雄以6000万美元仓促吞下Brahma,啤酒业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坐标右端:2023年,百威英博营收572亿美元,手握全球20%啤酒份额,中国每5瓶啤酒就有2瓶与它有关;
坐标上方:帝亚吉欧216亿美元营收撑起2亿箱洋酒的年销量,尊尼获加“Keep Walking”让烈酒拥有了精神图腾;
坐标下方:保乐力加以140亿美元“蛇吞象”拿下联合多美,用马爹利、绝对伏特加完成从茴香酒专家到全球烈酒双雄的惊险一跃。
王明夫提醒听众:“研究巨头,不是为了成为他们的复印件,而是为了看清产业演化的算法。”
四条算法:巨头到底做对了什么?
算法一:并购即战略
百威英博的路径是“区域龙头—全国冠军—全球霸主”三连跳:Brahma→AmBev→InBev→AB InBev,每一次都是用高EBITDA margin做“金融武器”,先摧毁对手盈利,再收割资产。
帝亚吉欧的路径是“品类拼图”:健力士补齐啤酒,施格兰52亿英镑出售皇冠伏特加,让帝亚吉欧一夜之间拿下北美烈酒话语权。
保乐力加的路径是“品牌阶梯”:从茴香酒到绝对伏特加,再到马爹利蓝带,每一次并购都在抬升价格带。
算法二:管理即杠杆
3G资本每收购一家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把法尔科尼教授的管理模型搬进去:目标设定—任务分解—组织设计—考核激励—结果复盘。王明夫称之为“把PE投资变成管理咨询”。
算法三:品牌即宗教
帝亚吉欧的“Keep Walking”、保乐力加的“创享欢聚”,都把产品升维成精神符号。王明夫点评:“酒是情绪载体,得情绪者得人心。”
算法四:高端即正义
全球烈酒过去十年吨价年化增长5%,而销量增长不足1%。“高端化不是战术,是续命丹。”
中国镜像:茅台市值≈3个帝亚吉欧,但国际化≈0
数据不会说谎:
2023年全球酒业TOP10中,啤酒占6席,烈酒仅2席;中国酒业TOP10中,白酒占7席,啤酒仅3席。
茅台营收230亿美元与帝亚吉欧旗鼓相当,市值却是后者3倍,但海外收入占比仅4%。
中国啤酒三强(华润、百威英博、青岛)合计市占率81%,但高端啤酒吨价仅为美国市场的40%。
王明夫用一句话总结:“中国酒业的市值溢价已经兑现,但品牌溢价、管理溢价、全球化溢价还远没有开始。”
王明夫的“酒二代计划”:把资本、品牌、管理一次配齐
在PPT最后一页,王明夫罕见地脱稿:“讲完世界巨头,我想为中国酒业做一件‘小事’——培养真正具有全球野心的‘酒二代’。”
具体怎么帮?他给出了三张“船票”:
1. 资本船票:和君资本正在筹备一支30亿元的“酒业升级基金”,专门投资具备全国化、全球化潜力的酒二代项目。
2. 管理船票:复刻3G模式,把法尔科尼教授的管理模型、巴西三雄的并购打法,打包成“6个月驻企教练计划”,免费向被投企业开放。
3. 品牌船票:和君小镇将设立“世界酒业实验室”,邀请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百威英博的前CMO做导师,每年孵化不超过5个高端品牌。
“我们希望10年后,世界酒业TOP10里至少有一家来自中国,但它不姓茅台,而姓新一代。”王明夫说这句话时,窗外是和君小镇的荷塘与月色,蝉鸣声里,仿佛已经听见未来的碰杯声。
结语:这一代人的“啤酒战争”
1989年,巴西三雄用6000万美元买下Brahma的时候,没人相信30年后他们会控制全球20%的啤酒;
2025年,当中国酒二代们坐在和君小镇的夏夜长桌上,也许只需要一个决定——愿不愿意用10年时间,把父辈的渠道红利升级为品牌红利、资本红利、管理红利。
世界酒业的巨头史,从来就是一部“后来者居上”的历史。
这一次,轮到中国年轻人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