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国家名酒周刊 > 正文
品“川红”之道,感“工夫”之奇
来源:《国家名酒周刊》  2019-05-05 15:47 作者:李强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蜀地之茶,与茶人匠心,共同浇灌出川红独有的、令人神往的醇厚茶香。

蜀地之南宜宾,拥有3000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三江大地孕育了风味醇美的宜宾茶,其清爽醇美的独特品质,蜚声海内外,令四方宾客如痴如醉。

上世纪五十年代,宜宾茶厂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风靡前苏联及东欧各国,成为罗马尼亚国庆礼品专用茶,一时传为佳话;1985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上,宜宾茶厂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获得金质奖章,风光无两。

巴蜀有好茶,茗香出僰道,如今,全面继承宜宾茶厂衣钵的川红集团整理行装再出发,凭借厚重的茶文化历史,以及勤劳制茶人的神奇“工夫”,为世界呈上一杯好茶。

▌ 天赐川红,回味历史
 

四川宜宾与茶有着极深的渊源,这里的种茶历史可以溯及先秦。唐代《膳夫经手录》记载:“帷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自谷雨以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明清学者顾炎武《日知录》中称“秦人取蜀,始有茗饮之事”。众多文人雅士流连宜宾山川名胜,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赞美宜宾茶山的名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西来雪浪如炰烹,两涯一苇乃可横。忽思钟陵江十里,白苹风起縠纹生。酒杯未觉浮蚁滑,茶鼎已作苍蝇鸣。归时共须落日尽,亦嫌持盖仆屡更。”这首诗为宜宾茶文化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意蕴。历代文人对宜宾茶文化的偏爱,为今天的宜宾留下了宝贵的人文资源。

宜宾茶从远古走来,沐天地岁月之沧桑,经历代农民之旧事,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茶事。而地处西部高原山区的宜宾茶园,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入山无处不飞翠,宜宾茶香百里醉”。“宜宾早茶的茶树是我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春天采摘的茶叶都是独芽,也就是茶叶中最嫩的一种。”川红集团董事长孙洪说起宜宾早茶不无自豪。

历经岁月洗礼,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宜宾勤劳的制茶人的不懈努力下,宜宾“川红工夫”红茶率先“突围”。1952年,成立的宜宾茶厂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红茶外贸出口的茶业企业之一。1958年—1990年,宜宾茶厂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大量出口至前苏联和东欧国家。1958年,四川“工夫红茶”曾作为罗马尼亚国庆礼品专用茶。1985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上,宜宾茶厂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获得了金质奖章。

时光荏苒,2010年底,全面继承宜宾茶厂衣钵的川红集团正式成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川红集团勇担川红复兴使命,开发了以“长江红”为代表的川红系列产品,正沿着历史足迹,走出国门,重现历史辉煌。

品一杯红茶,更是品一段文化,幽静庭院,斟上一壶“工夫红茶”,回味一段历史文化,感知和谐神韵之美妙,好不惬意!

▌ 神奇“工夫”,锻造臻品
 

好山好水出好茶,“宜宾出好茶,川南茶香浓”,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四川宜宾有幸被茶滋润。千百年里沧海桑田,唯青山绿水依旧,一代又一代居住在这里的宜宾人与山水相依,与茶叶相系,香醇的清茶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融入到他们的骨子里。

而在川红集团自建的十万亩生态茶园里,我们看到:立体复合栽培,茶木共生,引山泉水用于自动化灌溉。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鸟雀为伴,松木为邻,茶园与大自然和谐统一。

云雾弥漫绕山间、野泉烟火,连绵无尽的茶树在广阔的坡地上缓缓延伸,直到高高的山顶,青翠连天,美不胜收。同时,川红集团启动全链条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投巨资建立数字化溯源体系,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从茶园到茶杯进行全链追溯管理,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监控,确保好茶零风险。

“工夫”一词,其意之一便是表达制茶工序繁多,耗尽人工。川红工夫茶的制成,经采摘、萎凋、揉捻、发酵、两道烘焙之后,方完成初制。

“几树惊初暖,群篮竞摘新。”鲜嫩的茶芽,不能用手掐断,而是使用轻弯弹断的手法,这样生产出来的芽茶就没有红梗的顾虑,保持了绿叶的美观。采摘不能盲目,要选择颗粒饱满、颜色嫩绿、大小适中的独芽进行采摘。采摘时应特别注意把食指放在独芽下,大拇指往下压,轻轻向上一挑,一颗完好的独芽才算采摘成功。最后一步就是将采下的独芽放在竹篓等透气的容器内,不能将独芽长时间握在手中。

享受自然馈赠,探索茶叶起源,才是采茶的乐趣,采茶只是众多制茶工序中的一道,简单的采茶过程,在川红眼中就是一门学问,而接下来的精制,更是有繁复的多道工序,其神奇“工夫”可见一斑。

川红工夫茶身形紧细、满披金毫、滋味甜醇、回味隽永,并且香气层次丰富,带有独特的橘糖香和甜蜜果香,不仅成为宜宾茶叶“金字招牌”,也成为“四川名片”的杰出代表。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