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国家名酒周刊 > 正文
五粮液将“精准扶贫”进行到底
来源:《国家名酒周刊》  2019-04-08 14:55 作者:陈振翔
阳春三月,川南兴文县充满了春的气息,山道旁,迎春花竞相争蕊,山间田野盛开的油菜花,仿佛镶嵌在大地上的功勋章,金光闪闪。

共乐镇新阳村73岁的吴世连望着田间摇曳的油菜花说道,今年雨水充沛,庄稼好于往年。说话的时候,她又抬起头,望了望不远处的“扶贫车间”,笑着说,钱袋子鼓起来了。

在兴文县,在宜宾市的其他县,或乡镇、村的扶贫点,和吴世连一样受益于“精准扶贫”的村民还有很多。

■ “车间”上山精准扶贫更精准
 

“我今年73岁,没办法外出务工,两个女儿也都出嫁了,家里就我和老伴。这个扶贫车间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每个月让我有700元左右的收入,工作也不累,还能方便我照顾老伴,我很满意。”吴世连笑着说。

吴世连所说的“扶贫车间”是五粮液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投入资金和设备,并提供技术培训、管理服务和订单支持的精准扶贫项目,目前已在兴文全县迅速推广,新阳村是五粮液精准扶贫的一个点。

地处革命老区的兴文县,是省级乌蒙山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447户,53565人。兴文县多山地、林地,可耕地极少。该县山村多位于半山腰,出行多有不便,年轻人多外出务工,村子里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妇女。她们由于无法外出工作,脱贫致富成为最棘手的难题。

刘正蓉是新阳村的贫困户,家里五口人,孩子在读书,老人年老多病,家里离不开她,只能丈夫外出务工,家庭压力很大。刘正蓉从2017年来到车间工作,每个月最少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减轻家庭的一些负担。

从2017年7月12日开业至今,扶贫车间已承接快鱼棉服7800余件,五粮液工装800余件,五粮液家纺口袋130万个,实现总经济效益32.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万余元。

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表示,脱贫攻坚是伟大的工程,在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精准扶贫美好生活联盟”的成立是寻求发展路径、创新扶贫模式的一次有效探索,是优化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的一次跨界合作,通过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贫困农户等提供资金帮扶,对产品销售提供“互联网+金融”的电商服务平台,可以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创造良性、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是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的一项有力举措。

宜宾市扶贫开发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新阳村“扶贫车间”只是五粮液精准扶贫的一个点,兴文县只是五粮液所有扶贫县中的一个县。除此之外,还在翠屏区、兴文县、长宁县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辐射25个乡镇、8大片区,建立了五粮液酿酒专用粮生态保护基地。仅翠屏、长宁、兴文三个区县,45个乡镇近150个村(社),上万种植农户积极参与原粮种植、订单农业等扶贫产业,实现增收6000余万元。

■ 创新“扶贫”,让脱贫更彻底

五粮液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成立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立五粮液慈善基金会,集团公司“一把手”既当总指挥,又当战斗员,既挂帅,又出征,还督战,结合定点帮扶单位优势资源禀赋,提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产业扶贫为着力点,以促进就业为发力处,创新实施“输血”与“造血”并举的组合式扶贫,助力当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

“企业+贫困村+车间+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吃上产业扶贫的“定心丸”。

兴文县古宋镇、僰王山镇建立了3个示范基地,面积达2000亩,由此辐射带动该县8个乡镇种植红粱1万亩,产量可达2500吨,产值将达到1200万元以上,加快了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步伐。目前,已在翠屏区、兴文县、长宁县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辐射25个乡镇、8大片区,建立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合计24000亩。目前,当地按照“核心示范”“订单农业”“战略合作”三种模式,已经升级建成专用粮食基地60余万亩。

不同于输血式扶贫,五粮液集团公司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通过有效的产业转移,将集团旗下部分子公司的生产订单,交予经过扶持与专业化培训的村办企业,让车间“入村”,在有效调动农村富余劳动力、保障集团订单顺利生产的情况下,实现了“造血式扶贫”,成为产业化、市场化扶贫的一个典型案例。

创新基地扶贫模式,以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为依托,采取以“政府鼓励+龙头企业年度订单+农科平台技术支撑+种植大户积极参与”的“订单农业”模式,引导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及农户走上“有增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2017年,五粮液公司以“基地订单”覆盖等模式,扶持5000余户贫困户脱贫。

在五粮液的帮扶下,2017年仅兴文县就有26个贫困村“摘帽”,9914名贫困群众脱贫。2018年,五粮液继续帮扶青山岩村,目前全村90户贫困户实现81户退出,336人脱贫。2018年9月,上马岩村集体首次分红82万元,其中贫困户人均5000元,非贫困户人均1000元,全村实现13户退出,61人脱贫。

■ 观念“扶贫”,让致富更扎实

五粮液集团公司在精准扶贫上,让贫困户“求帮扶、要救济”的思想观念向“谋发展、盼致富”转变,从主观上增强他们的致富信心,彻底摆脱“等、靠、要”的思想。

理塘县是五粮液对口扶贫点。五粮液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大型国有企业在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优势,捐赠210万元,牵头筹建甘孜州首个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并整合900万元资金打造五粮液理塘上马岩香菇示范基地,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项目完工后可为贫困户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将实现人均增收36000元。

青山岩村利用连片的荒山荒地新建纸浆竹1100亩,建设五粮液青山岩竹林(苗圃)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11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达60万元,当地贫困户可根据持有土地数量情况,每年通过分红实现额外增收1500元以上。

五粮液还创立国内首支乡村振兴发展基金,重点围绕酒业、茶业、林竹产业、酿酒专用粮基地等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深入探索,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乡村领域,以“整合+赋能+提升”为主要模式,精耕乡村产业、破解发展瓶颈、打造行业龙头,通过引入金融活水带动贫困户增收和脱贫奔康。

2018年,五粮液在兴文县教场村、太安村及珙县云新村发展特殊订单基地2000余亩,助力三个村人均增收20%。

找对了方向,就找到了希望。帮扶地区和扶贫对象的一幕幕新变化,见证了五粮液践行国企责任的担当和努力,展现了五粮液精准扶贫的创新与成效。

李曙光表示,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是中国共产党许下的庄严承诺。下一步,五粮液将继续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培育产业、促进就业 ,继续深入开展五粮液结对帮扶工作,为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而努力。

如今,在兴文县玉屏镇九角村、共乐镇新阳村等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累计就近解决就业500余人。新阳村村支书陈小华笑着说,依靠“扶贫车间”,村集体有了收入,做事也就更有底气。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