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国家名酒周刊 > 正文
酒文化承袭千年而不绝
来源:《国家名酒周刊》  2021-12-23 10:39 作者:杨孟涵 李冰玉


4月20日,在五粮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成都首站活动上,文化界名流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五粮液荣获世博大奖的荣耀时刻,探讨如何弘扬光大中国白酒文化。
 



“百年世博,世纪荣耀”收藏酒发布、“耀世之旅”文化论坛、书画家现场创作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为世人呈现了一场集思想、文化、美酒于一体的饕餮盛宴。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当代诗人流沙河,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麦家,香港传媒人马家辉,美食评论家石光华等文化名人悉数参加文化论坛。在著名学者蒋昌建的主持下,论坛嘉宾围绕“和谐”主题,就酒礼、酒历史、酒文化等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同时就中外文化差异、五粮液历史、中国饮食文化等命题与现场网友进行了交流互动。

在这些文化大家看来,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白酒文化,不仅仅是单纯的礼或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它已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独特的载体之一。

姚子雪曲传千年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立群

在“耀世之旅”成都首站活动论坛环节上,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了五粮液的前世今生,对于从“姚子雪曲”再到“五粮液”的传承与演变做了精彩阐述。

王立群提到,在五粮液的发展史上有两个名字,一个是今天众人皆知、在国际上频获大奖的 “五粮液”;而另一个,则是传于古代文人之口的“姚子雪曲”。

实际上,五粮液的前身,在宋代叫做“姚子雪曲”。黄庭坚曾赋诗一首《安乐泉颂》:“姚子雪曲,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老夫手风,须此神药。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王立群解读称,四言诗的前两句“姚子雪曲,杯色争玉”是赞美这个酒,姚子是对人的尊称,可见这个美酒是用了安乐泉水,雪曲则赞美他酿造的酒色味俱佳。黄庭坚这首诗传承千年,历史有载。这也证明了“姚子雪曲”远在宋代即已名声大震。

到了晚晴时期,举人杨惠泉在品尝了“姚子雪曲”,即民间所称“杂粮酒”之后,深感“姚子雪曲”的名字太过于雅致,在民间难以流传,而“杂粮酒”的称谓又过于俗。因为其采用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高粱五种粮食发酵酿制而成,因而以原料为名,将其称为“五粮液”。

杨惠泉改名之时,正当上世纪初期,这个雅俗共赏、中庸和谐的名号从此便传遍大江南北。“五粮”的名字既映射着五种粮食的原料特质,也更为接地气,易于传播。“液”字在中国古代汉语之中往往用以形容非常美好的酒类,譬如王母娘娘瑶池之中用以宴客的“琼浆玉液”。“姚子雪曲”的名字太过于雅,曲高和寡,只能在文人之中流传。而“杂粮酒”的名字太俗,“五粮液”则雅俗共赏、兼而有之。

酒文化在中国传承千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实际上,在古代,酒与“礼”的关系密切,待客之席称为“酒宴”,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酒就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

在一个“酒宴”之中,宾主的席次、斟酒的方式、敬酒的礼节,均有一套规矩,“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酒与礼相连,也与重要的社交活动分不开,因此酒文化才在中国的历史上发展千年,承袭不绝。

酒文化融于中国人的生活

在参与“耀世之旅”论坛的诸多文化名流看来,酒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古老的诗篇之中,不仅仅存在于史书的记载之中,更成为融入中国人生活和血脉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符号。
 



当代诗人 流沙河

诗人流沙河认为,酒的历史久远,从封建时代的祭礼之上,再到其后引申而出的诸多社会规则之中,酒文化无处不在。

“酒用于祭礼,用于聚会。”流沙河说,在古代,祭天地、祭祖宗是大事,必用酒以显其诚。《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礼被视为与战争一样重大的“国之大事”。在祭礼之中,奉祀者将美酒贡献于天地神明、祖宗。

在《周礼》之中,即有以酒祭祀的记载。祭祀天地始于夏商,在后世的发展之中,逐渐扩于用酒祭祀神明、祖宗。

因此,流沙河认为,酒与“礼”密不可分。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礼”占据重要地位。因为礼的作用,使饮酒形成了一套规矩与文化次序。如果没有酒,就没有这套规矩。酒是文化观念、社会等级的体现。在宴饮之中,在其他类型的聚会社交之中,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人文化密码的一部分。
 



美食评论家 石光华

美食评论家石光华对酒文化也是情有独钟。为此,他曾与《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探讨,筹划拍摄两部反映酒的纪录片。一部名为《天地醉》,另一部叫做《大酒》。

在石光华所作的《天下哥们一生酒》的文章之中,他将诗人与酒相连。这篇文章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人,彼时四川诗人占半壁江山,分为很多流派,有很多面旗帜,但是有一面旗帜,就是酒。

“如果说黄河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那么酒就是中国诗人的黄河长江。”石光华说,中国人的酒神精神、酒文化精神跟西方是不一样的。中国酒文化讲究要达到“至人”境界——至高、顶级的人。

石光华说,曾经有一个好酒的诗人,写下 “近听不问雷霆之声,熟视不见泰山之形”的诗句,描述这种中国酒文化所倡导的“至人”,在酒酣之际,可以神游八荒之外、归于虚无之中。

“如果中国人没有了酒,就没有礼仪,如果中国人没有了酒,就是一个文弱、阴柔,没有刚性的民族、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所以酒是中华民族的另一个灵魂。”石光华如此评述酒。
 



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 麦家

小说家、编剧麦家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酒文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酒是他的敌人,也是他的爱人。因为不善于饮酒,他把酒视为敌人;但是,另一方面,他与酒的关系就如爱人一样密不可分。在中国宴饮文化之下,他与许多好友都是因为酒而结识的。

酒文化的传承与外拓

在诸多文化名流看来,酒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这是历史与文化造就的。而如今呢,酒文化需要年轻一代薪火传承,更需要外拓,将这个代表着中国人精神与文化的载体,传播到全世界。

王立群就从自身角度感慨,认为酒是上天赐予的饮料。在他看来,年轻一代需要了解酒文化,而酒文化的关键就在于实践,需要去品饮,只有通过这种实践,才能了解酒中蕴涵的文化,了解中国白酒的独特性。

而在酒文化的传播层面,王立群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需要注重故事性,每一段文化典故,其实就是一段意蕴无穷的故事。
 



香港传媒人 马家辉

香港传媒人马家辉则从国际化的视角,给与了中国白酒、中国五粮液走向世界的建议。在他看来,白酒国际化需要做精准的市场调查,规划好策略。

有过为某国际品牌洋酒代言的经历,马家辉从国际品牌注重时尚化、营造代入感的推广模式中获益良多。他认为,中国白酒与洋酒相比,很多时候欠缺时代感这一个重要元素。而洋酒在推广之中,注重从主题、配乐、翻译等诸多细节层面来表达时代感,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拉近与品牌的距离。

在强调时代感的同时,几位文化名流也对于文化娱乐化、世俗化的倾向表达了警惕,在他们看来,中国酒文化应坚守自身的价值。娱乐与世俗化只是手段,若能够表达出酒文化的内涵自然无不可。但若一味娱乐与世俗,丢弃了酒文化的核心价值,则是不可取的。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