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果露酒 > 正文
漫漫学者路 勤奋追梦人——记劲牌公司保健酒产品研发部
来源:  2015-12-21 06:30 作者:

  他,是一个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的博士研究生,正当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时,却选择回到了这个养育过他的小城——大冶,回到了这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公司--劲牌;


  他,是70后,伴随着中国社会体制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渴望成功,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他成为一个勤奋的追梦人;


  他,也是2010年全球7位国际食品科技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的获得者之一,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还受邀就《真菌对植物应激的研究及利用真菌应激植物种子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公开学术报告。在这样一个业内世界级著名专家云集的学术研讨会上,他用自信幽默的演讲、睿智沉稳的答辩,获得了同行业专家与学者的肯定。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劲牌公司保健酒产品研发部经理冯声宝。


  这个“青年科学家”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追梦故事?他是怎样一个人?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冯声宝的世界。


  
山窝里飞出“金凤凰”


  也许,正应了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幼时的冯声宝,尝尽了困苦贫穷的生活:父母务农,家里兄弟姐妹8人;大哥是残疾人,大嫂又早早去世,留下4个子女。跟所有贫穷家庭一样,吃饱穿暖已是不易,为缓解家庭压力,孩子都会早早走进社会。然而,这个家庭却很奇怪,父母任其子女自由选择未来,只要想读书,就一定会供。六七个孩子同时上学,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务农家庭来说负担极重。


  即使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冯声宝仍怀着一颗求知好学之心,憧憬着未来,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读书很刻苦。”他只是用简单六个字一语带过。请相信,这绝非易事。当城里的孩子还在一边玩着游戏、吃着冰棍享受学生生活时,冯声宝却在贫困的压力下,忍饥挨饿,点烛苦读。


  1992年,当他考入大冶一中开始高中生涯时,幸运之神降临了。劲牌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凭借其优异的成绩,他成为早期劲牌助学金的受益者,高中三年,每月都能享受到50元的助学补贴。“那时,50元还算是一笔比较大的数字,我都很省,每个月还能存一部分呢。”似乎对于自己在那个阶段还能存钱,有股自豪感,他孩子般的笑了。那也是他第一次真正与劲牌结缘的日子,当时只是心怀感激,又有谁能料到十八年后,他会加盟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企业。


  之后,就如所有励志故事一样,凭着一股冲劲,凭着刻苦研读,他顺利考入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大学生活是多彩的,但对于他来说,却是单调的,他的心已被“学习”全部占据。直至毕业留在上海工作,他才真正看清楚了这个曾经被憧憬过的大都市。然而,这时,他却有了更高的追求——出国留学。除了与当时出国热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无限追求。


  在学习与等待过程中,他先后服务过三家公司,均是从事的技术研发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他越发觉得专业知识的匮乏,对高新技术的追求与渴望,已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与劲牌的第二次亲密接触,也发生在那段时间。当时,劲牌曾在上海参股一家投资公司,机缘巧合之下,与冯声宝建立了联系,相互间不时还会进行技术交流。此时,他已从一个受助者,变成了义务顾问的角色。也正是那时,偶尔间的联系,为其后来加入劲牌打下了基础。


  2004年7月,冯声宝终于飞到了大洋彼岸,进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开始了他博士研究生生涯,并认识了对他以后科学探索之路产生重要影响的导师——化学系教授黄德建。


  五年,是一个节点。在五年的研究生日子里,除了学到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外,更让他明白了,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做人做事道理。在冯声宝看来,终日沉浸于技术研发、技术攻关的单调生活,是如此充实、如此丰富。也正是这个时候,他在黄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真菌对植物应激的课题研究,为其后来成功获得国际学术荣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也是一个起点。这段日子里,冯声宝始终与劲牌保持着联系,还通过牵线搭桥,让劲牌同其导师黄教授在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并最终促成了冯声宝加入公司。“其实,我一直知道,自己始终是要回国的。除了家乡情结外,国内的发展机遇与劲牌的广阔平台也深深吸引了我。”


  如今,在劲牌工作一段日子的冯声宝,已适应了这边的生活节奏,带领着保健酒产品研发部这个新团队,努力向前奋斗着。


  
拒绝浮躁 低调做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盲目,也越来越急功近利。
  “作为一名合格的研发人员,在勤奋刻苦的前提下,必须要摒弃浮躁心理,实事求是,开阔视野。这样才不至于不懂装懂,坐井观天。”谈到这里,一直温和的冯声宝,突然一脸严肃。


  对于回到国内一切皆适应的他,仅在这一点有些许不满。不满于对某些技术项目不经调查研究就铺天盖地的冠以“国际第一”、“国际首创”等夸张用语;不满于某些只知其表,就夸夸其谈的所谓专家;不满于把某些小小的改变,无限放大,将无说成有。在他眼里,技术人员的一言一行应该是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经得起推敲的。在某些时候,他又是“偏执”的,只要是对于专业有利的,就一定会直言不讳、坚持到底。


  谈及他的研发项目,冯声宝一改先前的内敛,滔滔不绝起来。“自然界中,植物生长容易受到譬如病虫害、干旱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这种时候植物会在受伤部位产生一种植物抗毒素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这种植物抗毒素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其实,真菌对植物应激及利用真菌应激植物种子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课题,是一项非常具有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研究项目。目前,国际上对植物抗毒素应用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有限,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未来可以制造出天然产物,以帮助植物抵御外界影响,同时,还可以增加植物本身的附加值,并利用这种植物开发新型的功能性食品。


   “2005年,在黄教授的启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发下,我开始了这个项目研究,每年都会有一个大四的本科生来协助。经过了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在成功与失败间徘徊,有时我们都失去信心,甚至想过放弃,花费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却看不到结果,心里很焦急。”也许,只有密切关注该项目进展的黄教授才知道,冯声宝投入了多少心血进去,一年365天至少有350天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其实,那些中国的留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技术人员一旦投入到研究中去,都会有段颠倒昼夜的日子,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这样。”他谦虚道。


  在不懈地坚持与努力下,课题研究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论文发表后,包括著名的英国路透社等十多家国际媒体还进行了专门报道。”他还特意把那篇报道保留了下来,这也是他为数不多的“高调”行为。


  “这次得奖最高兴的是黄教授,他还将我的获奖信息在系里进行了通告,很可爱。”眼前仿佛出现了黄教授当时的兴奋之情,冯声宝调皮地笑了笑。


  当谈及获奖感言,冯声宝笑称由于未及时参会,奖牌到现在还没领到,有没有倒无所谓。采访中,他认真的将自己与行业专家的合影,一张张的进行了详细介绍,尽管受专业限制我一个都不认识,但看他如数家宝的神情,也跟着激动起来。


  也许,在他眼里,奖项的结果远远不如去参会听取同行专家的学术报告来得重要,而南非行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些行业的顶尖专家,并相互间建立了联系,这也为以后的学术沟通与交流埋下了伏笔。


  
生有涯而学无涯


  在冯声宝的字典里,永远记着这句话:学无止境。“看的越多,读的越多,与行业专家交流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不懂的越多,知识结构与别人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要说自己有什么的优点,真的想不到,但要说到缺点,却是一箩筐。其实,博士学位只是代表目前我在某个研究方面略有优势,但并不代表在各个专业都很懂。”因此,作为博士研究生的他,总不喜欢人家称他为冯博士,更习惯于别人直呼其名。


  在学习方面,他始终不放松,每晚睡前都要看会书,并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研读专业学术书籍。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团队内的每一个成员,每月必须研读一篇英文学术论文或报告,并在部门固定培训日里交流心得体会。


  此“规定”一下来,年轻的技术人员纷纷叫苦连天,其他部门人员都对其报以同情,暗自庆幸不属于保健酒产品研发部。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部门人员发现,不仅自己的英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视野得到了开拓,关键在于,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学术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团队内充满了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欢快氛围。


  随和、严谨、幽默、睿智,是身边同事对他的评价,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在其身上却得到了完美体现。工作中,他虽是部门经理,但不端架子,与部门同仁朋友般相处;在遇到别人工作失误里,也不一味指责,而是细心给予帮助,每份提交上来的报告,他都会仔细查证,秉承了技术人员的严谨作风;生活中,他风趣幽默,喜欢跟同事开玩笑,还特别关注年轻人的个人生活,乐于牵线搭桥做红娘;他也是睿智的、思维敏捷的,每每阅读一篇新的学术论文,总能与工作实际进行联系。


  “现在,总觉得时间不够,每天有很多文字工作需要处理,这也是我感到很无奈的地方,我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呆在实验室里。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技术研发人员,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还需要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他坦言,目前工作压力很大,给自己的目标,是在五年到十年内让公司产品研发水平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看齐,让处于第一、二代保健食品阶段的劲牌,成为中国第三代保健食品研发的先驱。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自己以外,整个团队也需要有一个质的飞跃与提升。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转变部门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摒弃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其次,就是部门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持续的学习。此时,冯声宝抬起了头,视线凝视于远方,表情坚定而凝重。
  
  不知不觉中,采访已近尾声,虽然窗外天气仍闷热,但愉快的交谈氛围让我忘却了开始的一丝紧张与浮躁。一个闪耀着“青年科学家”光环的博士形象,渐渐在我眼中,立体化、生动化,而荣誉的光环却在慢慢淡化。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