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龙的“思”与“变”
是什么导致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难以实现持续增长?
众所周知,在越过生存线以后,企业会形成很多固有的流程和观念,而这些以往的成功经验和资源配置方式,往往容易成为企业创新变革的巨大障碍。如黄河龙,连续6年业绩始终徘徊在同一水平,难以提升,企业发展遭遇内忧外患。一方面,企业试图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结果外埠市场开发不成功;另一方面,企业开发的新产品也不成功,其中,买断品牌更是无一成器。
然而,与大多数类似故事的结局不同的是,这个品牌没有就此衰落,反而用自杀式的变革重拾升势,在恶劣的形势下取得了高于2007年同期60%的增长。这不算是惊人的成就,但却是一个全新理念的胜利。
瓶颈下的6年徘徊
与很多区域白酒企业一样,黄河龙依靠不断推出产品和买断经营,在本土市场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其中,于1996年推出的“大二号”更成为淄博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但随着扳倒井、百粮春的崛起,“大二号”受到冲击,其销量、价格和盈利能力也逐渐下降。
有资料显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示,从2001年到2006年,黄河龙年销售额一直保持在1亿元到1.3亿元之间,进入了发展瓶颈期,面临着本地市场做不大,外地市场又走不进去的尴尬境地。
山东黄河龙集团总经理孙飞对此记忆犹新:“2006年,黄河龙品牌下的产品有190个左右,其中,经销商买断产品有60多个,都是冠以黄河龙的名称,价格也集中在每箱四五十到一百多元,且绝大多数产品销量很小。”
在当时黄河龙的诸多产品中,走量最大的是容量为700mL的黄河龙“大二号”。这款有着十年历史的老产品,自1996年推出市场后,在高峰时年销量一度达到50万箱、七八千万元的销售额,占黄河龙年销售额的70%以上。然而,也正是这款畅销产品让黄河龙利润逐渐降低。
实际上,黄河龙“大二号”的价格曾高达240元/箱,但随着扳倒井世纪经典、百粮春系列两大竞品的不断冲击,2005年,“大二号”的价格已经滑落到132元/箱,如果扣掉给经销商的返利,企业几乎无法盈利,且低价格也无法支撑“大二号”在酒店终端的运作。
2006年,黄河龙“大二号”几乎将淄博市的餐饮终端和高端消费者全部拱手“让”给其他品牌,沦为以大流通为主、走乡镇市场的低端产品。
“过去,黄河龙的发展历程是典型的区域品牌所走的路子,在核心市场成功,在流通放量,最后因价格透明、假冒伪劣、渠道利润降低、大众审美疲劳等等问题开始走到农村。”孙飞说。
为了解决“大二号”盈利能力低下,以及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黄河龙在2005年也曾想了一些办法,例如效仿扳倒井和百粮春,推出一些新的产品,和经销商合作开发新品等,随后,还选择济南等外埠市场进行突破。然而,市场投入了几百万元却没有任何成效。